中国经济新闻联播5月10日黑龙江电(李雅文 记者王同文 李学坤)自3月29日黑龙江省绥芬河疫情进入高风险开始,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逆行”者,她们舍小家,为大家,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奋勇前行,用自己的无畏精神,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李慧作为团队的小组负责人,她带领的团队都是来自绥芬河市医院所属的各家医院的年轻护士和检验科的医生,每天在绥芬河公路口岸货运现场为入境货运人员核酸检测采样,已经连续在防疫一线战斗了40多天了。他们是:绥芬河市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李慧、护士莫丽静、护士王春、护士崔维娜、护士徐静、护士李雪飞、护士刘娜、检验科主管检验师张晓丽、体检科主任、主管检验师金鑫鑫、绥芬河市人民医院检验师孙美佳、体检科护士苏雪、检验士卜雪双、护士赵艳霞、护士马娇、绥芬河市中医医院检验士于洋洋、绥芬河市妇幼保健院医生姜欣、护士长王丽娜、检验科主管检验师顾修莉。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初心与使命,被誉为战斗在国门疫情一线的十八位姐妹花。

记者在采访李慧时,被她和姐妹们每一件看似的小事而感动不已。 “我们就是干这工作的,总得有人冲上来。”“最长的一次连续穿着隔离服工作9个小时。”“我们18人都是女生,压力太大,已经哭了好几个了,哭完还要继续去干活。”“我们在隔离待命,随时会有采样任务。”“不知道啥时候能回家,就是太想孩子了。”

“儿子哭着和我说想妈妈、要回家,我只能告诉孩子,妈妈现在不能接你回家,因为妈妈要帮助更多人快点回家。”
李慧带领的这个18名女医务工作者组成核酸检测采样小组,从3月29日开始,一直坚守在口岸一线,为进境人员采样、为隔离人员采样、为一线防疫人员采样,至今已经40多天没回家了。
李慧说,组建这个核酸检测采样小组,并由她带队到口岸为进境人员采样的消息,是院领导告诉她的。当时,她已经先后在传染病医院、市医院预检分诊等一线岗位工作过,那两边的工作刚刚告一段落,还没等松口气,新任务就来了。虽然也很想歇几天,可她却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表示没问题,服从安排。

来自绥芬河市中医医院检验士于洋洋,看似柔弱的女孩子,在初次组建前就已经在疫情一线工作多日,在她心目中,一直坚守“我是一名年轻的医务工作者,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人员,是我的职责,困难面前我要向前冲。”
据了解,和李慧一起加入到采样小组的其他人,也都是从春节前开始一直坚守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她们几乎都是一样的回答:“我们就是医务工作者,再危险,也总是要有人冲上去!”“工作虽责任重大,咬着牙也要坚持住,还要保质保量完成每一项任务,这是我们的职责。”李慧说。

因为采样工作随时随地都有感染的风险,她们的防护措施必须做到万无一失,隔离服、鞋套,戴着三层口罩(一个N95口罩、两个医用外科口罩),三层帽子,还有护目镜、面屏,因为气温低怕冻感冒,她们还要在防护服里面穿上棉衣棉裤。初春的口岸,乍暖还寒,为了御寒,她们在棉衣里贴了热帖,可连续七八个小时,由于更长时间把热帖捂在棉衣里,有时热帖就会烫伤皮肤。那一刻的伤痕却永远默默地留在她们身上和记忆力。
李慧带着采样小组第一天下来,要在负压舱内连续工作了8个半小时,为100多名进境旅客进行采样。采样时,她们穿着笨重的防护服,从下午一直工作到次日零时三十分。脱掉防护服、消完毒,吃上“晚饭”时已经是后半夜2点了,人已经累得虚脱了。
李慧说,穿上一次性防护服,不能喝水,不能吃饭,不能上厕所。即使穿了纸尿裤,她和姐妹们想上厕所时也会憋着,因为海关采样方舱是临时建在进境大厅外的广场上,方舱内外是一个温度。4月的绥芬河还时不时地下雪,下午和晚上的气温都在零下,纸尿裤被浸湿后会冰冰凉,对于本就怕凉的女生来说,这样反而更遭罪,所以不管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多少个小时,她们都憋着不上厕所。有时候连续工作八九个小时,在中间短暂休息的时候,坐在外面的凳子上就能睡着。
采集口咽拭子的时候,因为要准确查看咽部位置,采样人员通常都要站在被检测者的正对面,暴露风险很大。采集鼻咽拭子的时候,很容易引起被检测者咳嗽、打喷嚏等。但只有高质量的采样,才能得出准确的检测结果,采样人员要一丝不苟地严格按要求采样。而有个别进境人员在抵达口岸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咳嗽、发烧等症状,采样时,面对摘下口罩的进境人员,保证高质量采样,就意味着面临更大更多感染的危险。每一位采样小组的成员,在身体和心理上,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就是在这样的高压工作状态中,她们依然达到了高质量采样,没有出现误差。
在为口岸货运进境俄罗斯司机采样时,由于语言不通,采样工作一度出现困难。为了得到俄罗斯司机的配合,她们找到医院里会俄语的同事,用俄语写上“张嘴”“放松”“别推我”等字样,贴在防护服外面,解决了沟通不畅的问题。
长时间穿着防护服在负压仓里工作,会出现头晕恶心的症状。李慧说,有时候恶心厉害了要吐出来的时候,她们经常是再生生地咽回去,就为了不浪费一套防护服、不影响工作。
“有担当,哭完了擦干眼泪继续干活”采样小组的工作时间,完全随着口岸进境人员入境时间而定,工作时间长短也随着进境人数而变化。工作没有固定时间,住在宾馆不能回家,见不到家人,每天吃盒饭,结束工作经常是半夜,还经常接到到隔离宾馆采样等临时任务。有时工作结束已经凌晨,刚刚躺下又来了采样任务。可即使这样,她们也不抱怨,有时累得实在起不来,就在手机定时,眯上几分钟,然后爬起来继续工作。
在这18位抗疫一线的女战士中,最小的只有21岁,最大的李慧44岁。她们中,有母亲、妻子、女儿,她们想家,吃不下饭,累到想哭。受了委屈只能抱在一起哭,然后擦干眼泪继续工作。

在公路口岸的采样工作一直没有停止,口岸客运通道关闭后,采样小组每天依然要去货运通道为入境俄罗斯司机采样,从早7点到晚7点。同时,她们在完成隔离宾馆人员采样的同时,还要为居家隔离人员上门采样,并参加对一线抗疫人员采样的工作。在规定采样区内还好,进到居民小区采样,居民看到穿着防护服的她们,都离得远远的。个别小区甚至不让采样小组进入,说她们不安全、会让居民感到恐慌。受了委屈的她们,只能默默忍受,继续解释说明,就为了能完成采样任务。
李慧的小儿子只有8岁,从春节前抗疫阻击战打响,就被送到了姥姥家。好几个月见不到妈妈,孩子每天都想和妈妈视频,可李慧工作时间不定,有时候工作结束回到宾馆打开手机,看到儿子发来十几个视频请求,她都没接到,电话打回去孩子已睡着了。儿子在视频里和她说 “妈妈我想回家,你什么时候来接我呀”。听到儿子一遍遍追问,李慧忍着眼泪告诉儿子,“妈妈现在不回家,就是要帮助更多人快点回家。”懂事的儿子每天在视频里见到妈妈就很满足了,而李慧却在挂断视频后暗自垂泪。
为了节省物资,李慧和姐妹们在工作前一个小时不吃东西不喝水,穿上防护服就要坚持到当日工作结束;单位接送的车忙不过来,为了给单位减轻压力,李慧有时就把自己的车开到姐妹们住的宾馆,开车接送大家;有人工作中受了委屈掉眼泪,其他姐妹看到了,就相互鼓劲打气,振作精神继续工作。
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李慧和姐妹们接受了第一次核酸检测,在得知所有人的检测结果都是阴性时,大家都喜极而泣。这些泪水,是始终在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中积累的委屈、压力的一种释放。
在战疫前沿的工作中,小组的每一名成员都在迅速成长和进步着,已经有8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病毒,谁不害怕?面对每天未知的风险,谁不担心?可他们18位柔弱的女战士,用自己的言行,默默撑起了这份重任。有了她们在疫情中坚守初心 在防控中担当使命,才有了我们的平安岁月。
记者采访手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绥芬河市迅速落实党中央的部署决定,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动请缨,担当作为、冲锋在前,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以坚定的信心和昂扬的状态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闪耀,李慧带领的这个18名女医务工作者组成核酸检测采样小组就是其中的一个战斗集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