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5月11日黑龙江绥芬河电(记者王同文 李学坤)在疫情袭来并进入高风险的那一刻开始,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逆行”者,她们舍小家,为大家,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奋勇前行,用自己的无畏精神,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中医医院检验士于洋洋就是其中的一位。

今年3月29日黑龙江绥芬河疫情进入高风险一开始,于洋洋就报名参加每天在绥芬河公路口岸货运现场为入境货运人员核酸检测采样防疫工作,在连续连续奋战的40多天里,她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初心与使命,被誉为战斗在国门疫情一线的“逆行者”。
“我就是做医务工作的,在困难面前,总得有人冲上来的。”“每天最长的一次连续穿着隔离服工作9个小时,那时候,很想回家看看爸爸妈妈,所以,每次只能在空闲的时候与父母手机视频聊一小会。”于洋洋说。
于洋洋,看似柔弱的女孩子,可在她的心目中,却一直坚守“我是一名年轻的医务工作者,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人员,是我的职责,困难面前我要向前冲”的信念。

“工作虽责任重大,咬着牙也要坚持住,还要保质保量完成每一项任务,这是我们的职责。”于洋洋说。
采样工作随时随地都有感染的风险,防护措施必须做到万无一失,隔离服、鞋套,戴着三层口罩(一个N95口罩、两个医用外科口罩),三层帽子,还有护目镜、面屏,因为气温低怕冻感冒,她在棉衣里贴了热帖,由于更长时间把热帖捂在棉衣里,有时热帖就会烫伤皮肤。那一刻的伤痕却永远默默地留在她的身上和记忆力。一天下来,她和伙伴们要在负压舱内连续工作了8个半小时,她们穿着笨重的防护服,有时从下午一直工作到次日零时三十分。脱掉防护服、消完毒,吃上“晚饭”时已经是后半夜2点了,人已经累得虚脱了。

有时候连续工作八九个小时,在中间短暂休息的时候,坐在外面的凳子上就能睡着。
采集口咽拭子的时候,因为要准确查看咽部位置,通常都要站在被检测者的正对面,暴露风险很大。采集鼻咽拭子的时候,很容易引起被检测者咳嗽、打喷嚏等。但只有高质量的采样,才能得出准确的检测结果,采样人员要一丝不苟地严格按要求采样。而有个别进境人员在抵达口岸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咳嗽、发烧等症状,采样时,面对摘下口罩的进境人员,保证高质量采样,就意味着面临更大更多感染的危险。在身体和心理上,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就是在这样的高压工作状态中,她们依然达到了高质量采样,没有出现误差。

为了得到俄罗斯司机的配合,她们找到医院里会俄语的同事,用俄语写上“张嘴”“放松”“别推我”等字样,贴在防护服外面,解决沟通不畅的问题。
长时间穿着防护服在负压仓里工作,会出现头晕恶心的症状。由于工作没有固定时间,住在宾馆不能回家,见不到家人,每天吃盒饭,结束工作经常是半夜,还经常接到到隔离宾馆采样等临时任务。有时工作结束已经凌晨,刚刚躺下又来了采样任务。可即使这样,她也不抱怨,有时累得实在起不来,就在手机定时,眯上几分钟,然后爬起来继续工作。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病毒,面对每天未知的风险,于洋洋和伙伴们一起用自己的言行,默默撑起了这份重任和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