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6月27日海口电【记者张建星 、闫晓亮】6月27日,由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海南省金融发展促进会、海南省企业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五期《金融博士沙龙》在海口红燕堂酒店举行。与会专家主要围绕“自贸港建设中的营商环境改善与智库建设”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讨论,会上,来自省委研究室、省委自贸办、省政法委、省社科联、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省企联、省金促会、省法学会、政法学院、经贸学院、海口、澄迈及其他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对海南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十四条政策建议。

会议现场
一、海南营商环境现状测评
根据中国社科院、中国社科院科研局、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中国营商环境与民营企业家评价调查报告》,从企业家对营商环境主观评价的角度,对全国34个主要城市2019年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估,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四个一线城市位列前四,得分在90-100分之间。同时,企业对本地营商环境和经济发展比较看好,得分在80-90分之间的城市有9个,占26%;得分在70-80分之间的城市有15个,占44%。最后五个城市得分在60-70分之间,分别是兰州、银川、西宁、海口和呼和浩特市。海口市得分64.71,在34个主要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二。
海口的营商环境代表了海南省营商环境的基本现状。海南的部分政府官员,存在变相或隐性“吃拿卡要”现象,政商勾结、搞利益输送也不同程度存在。不给好处不办事、慢作为,给了好处乱办事、乱作为,恶化了营商环境。
二、领导高度重视,政策效能不佳
2018年、2019年连续颁发《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从开办企业、获得信贷和改善融资环境、跨境贸易、建设服务型政府等11个方面分别提出了40项和29项改革措施,以进一步加快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提升营商环境发表重要讲话、做出重要批示。刘赐贵书记指出“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方面和发展目标”,提出下一步海南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瞄准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难点”,以更大力气推动营商环境提升。沈晓明省长指出:营商环境关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全局,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再好的政策也难以落地,务必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自贸港建设的高度,深刻认识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高度正视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把企业感受度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金标准”。
但是,领导的讲话和政府的政策措施并没有落实到实处。比如,海企联经过研究,计划牵头建设总投资额超过65亿元,批发、零售、网购销售额超过1万亿元,上交税收超过500亿元的“进口小商品商贸城”项目。省企联工作人员到海口市政务大厅咨询该项目立项流程和所需资料。进入大厅,转了一圈,楼上楼下跑了个遍,各个部门笑脸相迎,仍然无法确定这个事项的流程和工作标准。询问的最后一个部门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去找市政府办公室问一下吧。根据工作人员的指导,我们找到琼山区发改委要求立项,他们又以市领导对“凤翔商贸城”的产业定位还没有确定为由,拒绝受理我们申请立项的请求。这样好的一个项目居然无法在海口落地!
这就是海口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的一个典型案例。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1、思想解放不够
海南不同层面的领导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固守各种“条条框框”,思想不够解放,不敢想、不敢干、不敢为天下先的问题。海南的开发开放一直没有怎么放开步子,制度创新层面一直也没有大的起色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思想解放不够。比如,港商拟在海南投巨资建设“国际药品交易中心”项目,省委主要领导作出了肯定的批示,可是有关部门却以先落实“4.13”讲话和中央12号文提到的交易所为由,暂停审批该项目。
2、体制改革、出台政策不配套
行政体制改革不配套先行,出台再多的优惠政策也没用,无法执行到位。比如,农业厅出台扶持“共享农庄”发展的政策,其中的“点状供地”审批由于归原国土厅分管,最后因为不配套而无法落实。
3、新官不理旧账
往往市县主要领导变动后,新官不理旧账,很多进行到一半的好项目只能半途而废。比如海口某“汽配城”项目,政府有关部门都审核通过了,正要报市政府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但是,由于主要领导的变更,被长期搁置了。
4、基层干部素质有待提高
人才支撑乏力,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差,尤其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和北上广深差距甚远。基层干部习惯照章办事,官本位痼疾难改,和企业不能“亲、清”,服务企业做不到“勤、善”。很多基层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习惯于说“不”,而不是如何千方百计想办法将事情做成。比如,某集团公司表示希望将下属四家上市公司的注册地址迁到海南,希望与省政府签订一份框架协议,双方成立工作组协商迁址的具体安排。但是,个别官员却回应说政府已经不签框架协议,导致该迁址拖延至今。而其他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员,闻讯纷纷赶到该集团总部,主动上门招商。
四、政策建议
1、创建海南营商环境指数,对各市县的营商环境进行定期评估和对外发布。建议委托独立第三方专业机构,借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开展全省营商环境年度评价,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
2、 邀请企业家、行业协会、商会等社团组织参与营商环境制度建设。制定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政策文件,起草部门应当通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充分听取企业家、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意见采纳情况应当向提出人进行反馈,不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对关系企业切身利益、专业性较强的专项政策,起草部门可以邀请企业家代表共同参与起草,并为企业家参与政策制定提供便利条件。
3、建立社会化绩效考核机制,让监督变成生产力。海南省企业联合会、海南省企业家协会借鉴中国社科院的评价标准,定期组织企业家对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评议和打分,评议结果作为相关部门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单位营商环境改革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专项考评,考评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评成绩。
对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取得首创性、引领性、突破性改革创新成果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推进改革、探索试验、敢于担当,但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或者出现偏差失误,其工作未违反法律、法规中的禁止性规定,符合改革方向,决策程序符合规定,未谋取私利且未损害公共利益的,且主动消除不良影响或者积极阻止危害结果发生,按照有关规定对其从轻、减轻处理,或者免于问责处理。
4、借鉴深圳市每月组织召开一次“企业家与市领导恳谈会”的方式(市主要领导参会),建议省市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每一个月至少召开一次“企业家与省市领导恳谈会”,由省企业联合会、省企业家协会组织海南省百强企业代表、海南省各行业领军人物、有意来海南投资的大企业代表与省市主要领导座谈,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省市领导和企业家沟通交流的绿色通道。
5、在省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店小二”服务。借鉴西安改善营商环境的成功经验,出台“店小二”制度,投资者的任何要求,政府部门指定专人或者行业协会等专业的咨询服务机构,为投资者提供无偿或者有偿的服务。
西安市政府以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当好“店小二”并不困难,也不复杂,需要的无非就是敢于自我革新、勇于服务下沉,在思想上亲民、在行动上爱民、在服务上为民,真正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6、建立首问负责制,办事时第一个被问到的人或部门,不管是不是自己管,必须帮办事人找到能解决问题的人,避免踢皮球,建立一个责任有担当的政治生态。
7、建立社会化便民诉讼中心或便民法庭,对政府部门或工 作人员该办的不办、能办的不办的行为,当事人通过向社会化便民诉讼中心或便民法庭 (独立第三方)投诉,可以开庭,可以调解,分清责任。
8、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监督。支持企业对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向省营商环境建设管理部门进行投诉举报。推行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完善观察员意见建议交办机制,充分发挥观察员建言献策、监督评价等作用。定期提炼营商环境优秀案例或事例并对外推广发布,不定期曝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损害营商环境的反面典型。
9、海口借鉴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国内城市的政策措施,凡是在囯内其他地区可以做的事,在海口都可以做;派出政策研究人员前往北上广深学习,全面借鉴、照搬囯内先进的改善营商环境的经验。
10、三亚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彻底解放思想,在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两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凡是在新加坡可以做的事,在三亚也可以全面试点,尤其在三亚率先启动行政体制改革,精兵简政、高薪养廉、全国招聘、竞争上岗。
11、若是担心海口和三亚“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可以选择在琼中先行先试,打造海南营商环境改善的“标杆”!琼中在徐斌书记上任后,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改善,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县领导联系重点企业,企业的诉求两小时内要有答复,与省企业家协会共同举办“县领导与企业家座谈会”等,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很多投资者主动上门寻找投资项目,掀起了琼中招商引资的高潮!
12、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目前,海南积累了大量的政府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案例。比如,某企业和文昌签订了国有土地出让合同、取得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仅仅因为当时的文昌铺前镇挪用了企业交给镇政府的土地出让金,企业至今仍然没有取得土地证,无法投资动工,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建议由省企业联合会、省企业家协会组织专家对所有类似案件进行调查研究,形成解决方案上报省市统战部主要领导,由统战部门协调各部门的工作,重新彻底评审多年来形成的侵犯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冤假错案”,打造政府依法行政、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一流的营商环境!
13、大力发展独立智库。新加坡几十年来没有走过弯路,其经验是当时向联合国工发组织求援,为此联合国派出了以温斯敏教授为组长的经济发展顾问组,经过三个月调研,提出了吸引外国投资、建立工业园、经济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高起点大跨度的思路。温斯敏教授也被称为新加坡“经济之父”。
建议海南省政府吸引类似黄奇帆、仇保兴、孟晓苏、郑永年等国内外一流专家组成独立的海南发展智库,解放思想,研究重大问题,对自贸港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对出台的政策进行独立评价。
14、省市领导要高度重视“智库”的作用。省市政府在做出重大决策、出台重大政策之前,必须广泛征求“独立智库”的意见,甚至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独立智库”进行调研,提供方案。
(更多详情,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经联播”、“ 影响力品牌展播”、“走进自贸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