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口罩戴不戴空调开不开?大热天里怎么防新冠病毒

口罩戴不戴 空调开不开 蚊子传不传

大热天里,新冠病毒怎么防?(健康直通车(第24站))

夏日已至,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

据武汉大学健康学院院长、传染病专家于学杰介绍,目前,北半球正值夏季,南半球已进入冬季,但新冠病毒却无惧冷热,荤素通吃,继续在全球传播。有专家分析认为,新冠病毒在几年内可能都无法被彻底消灭,人们必须接受它将长期存在的事实。特别是随着复工复产复学,大批人员和学生的回归、出行居民的增多,加之输入病例的风险,疫情防控工作仍然艰巨繁重。

高温防疫压力大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不久前召开专家视频会议,指出新冠疫情和今夏热浪对健康不利影响的叠加,将给疫情防控与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新的挑战,提醒各国应该高度重视,做好今年疫情下的热浪应对。

此前曾有一些猜测认为,夏季高温可能会延缓新冠病毒的传播。但世卫组织表示,最新的研究并未发现温度、湿度和紫外线辐射等气象要素,与新冠病毒传播有显著关联。因此专家指出,即使炎热的夏季到来,人们仍要对新冠病毒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在湿热环境中,新冠病毒的传播风险依然存在,更需认真遵守防控的各项措施。世界气象组织同时提醒,尽管高温对新冠病毒的传播影响并不明显,但热浪会给人体健康和卫生系统造成其他损害。

《柳叶刀2030倒计时》报告指出,全球所有地区的人群对极端高温都异常脆弱。高温、高湿、强辐射天气可使人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就会造成体温异常升高,导致中暑。同时,极端高温也会使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恶化,死亡病例增多。

一份由世界气象组织编辑的《高温天气防疫指南》称,所有与高温天气有关的疾病和死亡都是可以预防的,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充分准备。

口罩该不该戴

口罩作为出门的“防护标配”,人们已经逐渐习惯了它的存在。但随着天气越来越热、紫外线加强,戴口罩的闷热感和一些皮肤问题也越发凸显。于是,人们在炎热的夏季应怎样做好个人防护,成为许多人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佩戴口罩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途径。但是,在炎热的环境下,佩戴口罩是否会增加中暑的风险?

疾控专家对此指出,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养成随身携带口罩的好习惯。关于是否佩戴口罩,低风险地区应根据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修订版)》佩戴口罩。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表示,戴口罩应根据不同情境来判断,在空旷、通风、人员较少的地方可以不戴口罩;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去商场、菜市场、写字楼等密闭空间以及去医院时,都应佩戴口罩;在拿不准外出时该不该戴口罩,可以随身常备一个口罩,以便该戴的时候能够戴上。另外,对于一些重点人群,如医生、密闭场所的工作人员、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等,在公共场所都应佩戴口罩;有呼吸道症状者,更应主动佩戴口罩。

科学使用空调

热浪袭来,使用空调不可避免,如果过分担忧新冠病毒的传播而不使用空调,会导致中暑等健康危害,但过度使用空调也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而更容易感染疾病。

对此,专家表示,使用家用空调的民众需做好空调的消毒,不宜使室内温度低于26摄氏度,并注意勤开窗通风换气;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公共场所和办公场所,也应安全使用中央空调通风系统,并做好公共场所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

在使用中央空调时,要求关闭回风,用全新风来运行,且要求各个房间之间的空气独立,用时尽量将新风开到最大。集中空调若有消毒装置或者净化装置,在疫情流行期间应打开运行,每周要对出风口、回风口的滤器等部位进行清洗。

专家指出,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规范使用空调,以避免空气污浊。空调和新风系统是室内两个独立的系统,一个调节温度,一个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中央空调应该要能保证放出足够量的新风、保证独立回风或者不回风。如果身处室内场所的中央空调无法达到以上标准,则应该关掉中央空调,独立的单体空调机是可以用的。如果不清楚中央空调覆盖的人群中是否有感染者,那么(在室内)每个人都要佩戴口罩,直到风险降低。

蚊子会不会传播病毒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蚊虫也多了起来,很多人担心新冠病毒会不会通过蚊子传播?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执行主任林明贵指出,蚊虫叮咬的确可以传染很多疾病,但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新冠病毒能够通过蚊虫传播,因此公众无须感到恐慌。但是不管如何,保持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卫生,减少蚊子的出现同样不可忽视。

“疟疾、登革热、乙脑、丝虫病等,都可以通过蚊子传播。”林明贵表示,夏天到了,要积极行动起来,全面科学防治蚊虫危害,可以先从自家做起,例如家中的花瓶和水养植物要勤换水,至少每周彻底换水一次,花盆底碟或托盘中的积水也要保持清洁,要格外注意阴暗角落有水的地方,及时清理空调托盘、卫生间和厨房地漏等。此外,很多人觉得白天没蚊子,所以不用害怕。林明贵说,蚊子并非都是夜行动物,因此在白天也要防蚊,尤其是外出到植物和水较多的地方活动,同样需要做好防护。

关注易感人群

65岁以上老年人是易感新冠病毒和易受热浪影响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亡率和中暑的风险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此外,患有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露天作业者,医护工作者和社会服务保障人员,孕妇等,尤其需要做好防护。

公共卫生专家建议,公众应尽量避免在热浪期间外出,户外作业尽量在阴凉处并注意及时补充水分;注意保持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凉爽;确保与处于隔离或独居状态的易感人群保持有效联系,一旦出现中暑反应能及时救助;保障穿戴防护装置的医护工作者和社会服务人员处于凉爽的工作环境等。

喻京英

 

【责任编辑:欧阳雪】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