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7月16日鄂尔多斯市电(记者 苗立民 刘占有 李强)鄂托克旗作为鄂尔多斯市幅员面积最广的农牧区,近千名农牧区退役军人散居于距县城300公里范围内不等的大草原上。为进一步做好农牧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自2019年成立以来,鄂托克旗退役军人事务局以红色港湾凝心、绿色通道连心、蓝色心愿暖心,打好农牧区退役军人服务组合拳,打通服务农村牧区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

建好红色温馨港湾凝心
如何让农牧区退役军人体验到红色温馨港湾带给他们的氛围,鄂托克旗退役军人事务局给出了全域化、全覆盖、全时段的答案。红色阵地全域化。按照旗“一厅四室”(服务大厅、接待室、活动室、档案室和办公室)、苏木镇“一窗三室”(服务窗口、接待室、活动室和办公室)、嘎查村(社区)“一窗一室”(服务窗口或办公室、接待室),标准化建设旗服务中心1个、苏木镇服务站6个、嘎查村(社区)服务站97个,落实办公场所2100㎡,配备工作人员113名,横到边、纵到底地建立起三级联动工作体系。红色文化全覆盖。挖掘红色文化、军人文化内涵,在环境建设上突出党的领导、“军”的特色和人文关怀,设置功能区和等候区老兵之家、老兵书屋、老兵聊区等特色服务区域,让身在农村牧区的老兵也能感受到各级组织对他们的关怀。鄂托克旗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践行“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同时。也充分利用桃力民革命根据地、桃力民爱国主义革命历史展馆、蒙西兵团博物馆、公卡汉烈士陵园等红色活动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潜移默化的做好退役老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红色活动全时段。采取“旗局定主题、中心(站)定形式、退役军人定时间”的方式,“一月一主题”定期组织退役军人常态化开展活动。截止目前,结合疫情防控、那达慕大会、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等重大节日、重要时间节点,先后围绕“初心使命”“学习提升”“担当奉献”等主题,组织开展了各类活动,教育引导辖区退役军人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每年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地区较为隆重的盛会,2019年那达慕大会上举行的表彰退役老兵活动,在当地退役军人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能在大会上表彰退役军人,我认为是给退役军人带来一种荣誉”参加那达慕大会的退役军人李金军如是说。
开通绿色发展通道连心
“我想开个有兵味的食堂,赚钱是小事,初心才是大事。”2012年复原以来,魏苏和先后干过机关临时工、当过公安辅警,现在他又做起草原管护员,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开个食堂,为退役军人服务,也为更多群众服务。鄂托克旗乌兰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和查汗淖尔嘎查退役军人服务站每月定点了解退役军人生活、困难等情况获知这个消息,立即与当地就业部门沟通协调,帮助魏苏和申请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贷款。“相信有了这笔贷款,我的兵食堂会在未来不久开门纳客。”正是有了这样的绿色通道和一系列优惠政策,才有退役军人发展越来越好的过程,鄂托克旗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发展基础、方向、质量上不断优化和改进。普惠政策夯实绿色发展基础。为退役军人提供保障,是一级退役军人部门应该的担当。为此,鄂托克旗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并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充分利用历次人才招聘会之契机,积极与人社局、就业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开设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台,主动为退役军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保障。个性培训指导绿色发展方向。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综合考虑退役军人学历能力、兴趣爱好、就业意向等因素,探索建立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的教育培训体系。即:鼓励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参加学历教育,加强高职、中职教育培训,帮助退役军人改善知识结构、提升竞争力,为稳定就业打牢基础。同时根据企业和退役军人双向意愿,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实行培训、就业一体化服务。定制方案提升绿色发展质量。紧扣“六有”要求,聚焦人居环境治理,不定期帮助贫困退役军人清除庭院内外垃圾杂物、规整院内堆放物品、打扫家庭环境卫生,定期开展星级卫生户评比,引导养成讲卫生好习惯。鼓励退役军人围绕农种养殖项目创业兴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农牧文旅融合发展。自成立以来,减免退役军人税费7.2万元、提供公租房2套,还为几名退役军人向当地就业部门申请了就业创业贷款。

点亮蓝色纯净心愿暖心
阿尔巴斯苏木蒙古族退役军人巴图青克患有严重哮喘,妻子身患尿毒症,属于典型的农村贫困户。每周,儿女要将他们送到镇上医院治疗,既耗时间又费钱。为了给老人节省来回费用,该旗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动协调,给巴图青克申请了公租房,按规定为其办理了每月240元的老年士兵补贴。巴图青克热泪盈眶地说:“如今不一样了,国家专门成立了服务我们这些退役军人的工作机构,更让我感动的是工作人员热心、耐心、细心的工作态度,是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些牧区退役军人的关怀重视……” 兵心即是民心,只有将退役军人服务好,退役军人才真正把这里当娘家人。蓝色网格注重零距离功效。建立线下服务蓝色网格,依托全旗75个嘎查(村)社区,划分服务网格,每个网格由1名嘎查(村)社区书记挂包,全面推行上门、延时、预约、代办的个性化服务,先后为多名年迈体弱退役军人服务对象全程代办并解决了部分问题。每月定期走访,全面了解退役军人诉求困难、倾听期盼,收集问题诉求,通过心理疏导、帮扶援助等多种形式,解决退役军人提出的合理实际问题,办结满意率达100%。蓝色纽带做实结对子功课。以上门服务为蓝色纽带,按照属地管理和工作需要原则,形成了旗退役军人局和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全体干部联系农村牧区退役军人;嘎查(村)社区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所在地农村牧区退役军人;以这样两种方式形成对农村牧区退役军人的帮扶结对子、谈心交朋友 “全覆盖” 服务。同时通过定制退役军人结对联系服务卡,发放到每户退役军人家庭,搭建起联系、服务、保障退役军人的桥梁和纽带。蓝色空间发挥互联网功能。搭建线上服务蓝色空间,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优势,利用鄂托克旗退役军人事务局微信公众号、信息采集平台、视频接访平台、就业创业信息平台和“智慧党建”视频会议系统,建立“互联网+退役军人服务体系”,精准掌握近千名农牧区退役军人及重点优抚对象状况。同时利用微信群、QQ群等社交平台双向互动的特点,形成退役军人事务局与退役军人的全时段、全时空不间断互动,并及时为退役军人解决他们提出的合理、合法要求,对不能解决的问题,会告知其解决办法和解决途径。今年疫情期间,鄂托克旗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建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及时掌握退役军人的思想动态。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微信群为退役军人第一时间提供了抗疫志愿、心理疏导、防疫物资保障、抗疫捐助等一系列的服务保障。鄂托克旗退役军人事务局正是通过搭建这种“双向”沟通桥梁,正在为辖区内近千名农牧区退役军人提供“线上店小二服务”。

“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接下来,鄂托克旗退役军人事务局将继续打好关心关爱的“组合拳”,拿出助力解困的“服务包”,将“红绿蓝”服务品牌继续做好,全力当好退役军人的“家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