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黑龙江讷河7月21日电(通讯员刘金华 郑爱权)近日,从黑龙江省讷河市讷南镇鲁民村传来消息,该村建档立卡的35户贫困户不仅脱贫,实现了全村村民实现小康生活。

鲁民村是山东移民村,有百年历史,村里的耕地都是黑钙土,加上气候冷凉,适合马铃薯生长,上世纪七十年代这里就开办粉坊,九十年代粉条生产就形成产业,粉坊多时全村400多家,因绿色、纯土豆淀粉、不化条、口感好、营养丰富而闻名全国,产品不用广告坐到家里就销售一空。鲁民村村委会副主任李兴民介绍,他们进小康一村一品粉条产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6年,鲁民村同全国一样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村委会决定用粉条产业带动脱贫攻坚。并对粉坊进行升级改造,按照食品标准最后确定13家粉坊,每个粉坊用工24人,努力为贫困户创造就业岗位,助力脱贫。杨瑞因父亲有病致贫,被安排到任宪忠粉坊做饭,日工资150元,年增加收入13000元。65岁的袁永琴因丈夫得脑淤血丧失劳动能力致贫,她到粉坊打工晾晒粉条年收入10000多元。同时村里还鼓励贫困户自主创业。讷南镇副镇长兼鲁民村第一书记于军帮扶的贫困户赵立富,家中五口人,赵立富患病有创业愿望,但犯愁没有启动资金,于军就从家里给他拿来3万元,又按照扶贫政策帮他贷款2万元。生产中缺少原料,于军通过个人关系帮赵立富赊销8吨淀粉,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由于产品质优价廉,产销两旺,当年不但脱贫还纯盈利10万元。
由于粉条产业的带动,鲁民村的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鲁民村一班人带领村民依托粉条产业提前步入了小康生活。
【责任编辑:欧阳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