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0糖”减肥降糖是误区 或身体带来未知的负担

时下饮料市场流行起一波清爽的“0糖”汽水风,标有“0糖0卡0脂”的饮料成了年轻消费者,以及“胖子”和糖尿病人群的新宠。那么,标着“0糖”的饮料就可以敞开肚皮随便喝吗?

对此,医生及食品营养专家提示,“0糖”并非真的无糖,“减糖不减甜”的饮料,将给身体带来未知的负担。

走访

饮料市场上的新宠——“0糖”

走进家乐福双井店,数十个两米高的货架上摆满了各色饮料。其中一些贴着“网红推荐”标签的“0糖0卡0脂”特别显眼。像一款特别时髦的饮料还三种口味九个一排占了八层货架。即便摆了这么多,一位导购还得推着小车前来补货。

“今年不知是咋了,‘0糖’饮料卖得很快,盯着补货都忙不过来。”导购说,经常发现一些顾客买饮料时,先看营养成分表,专门找“0糖”的饮料买,并且时常有顾客向她打听“0糖”或低糖饮料的货架位置。

在华润万家blt超市东方银座店,“0糖”饮料虽未被特殊标记,但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中仍能找出十几种来,既有“0糖”蛋白饮,也有“0糖”气泡水,还有“0糖”茶饮料。

二十多岁的女孩林芳走到货架前,找到一款“0糖”气泡水后,兴奋地用手指

圈成一个“0”形后,笑眯眯地对身边的闺蜜说:“看起来就感觉很健康。”

林芳说,“以前,因酷爱喝饮料,汽水和奶茶都是我追剧、玩游戏的‘伴侣’。喝得时间久了,不仅胖了,脸上还疯狂地长痘,所以我不得不开启控糖生活。如今,虽然仍无法摆脱‘甜蜜诱惑’,但只能专挑标有‘0糖’的饮料。”

“由90后、00后主导的新一代消费群体很关注健康,尤其是女性,对减肥非常执著,她们畏糖但又喜甜,所以研发出一款‘0糖0卡0脂’的饮品,是市场所需要的。”此前,元气森林(北京)食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显然,抓住这一卖点的不止元气森林,许多老牌饮企也纷纷涉足“0糖”,雀巢于今年6月刚刚上市“0糖0卡0脂”的优活气泡水,而今年上半年,伊利不仅推出“0糖”乳矿饮料,还推出全新低糖产品伊然……“0糖”饮料在国内市场掀起一阵风潮。

分析

“0糖”的甜味到底含有什么?

不可否认,甜食确实会使人体分泌出令人快乐的多巴胺,这也是人们难以抗拒“甜味”的原因之一。可让热衷于控糖的消费者疑惑的是:“0糖”饮料里,这特别的“甜味”到底是什么?

在一些“0糖”饮料营养成分表上可以找到答案:零度可乐的配料中写着“阿斯巴甜”,元气森林气泡水的成分中包含“三氯蔗糖”,蜜谷“0糖”轻奶茶里则添加了“赤藓糖醇”……

“这些都是‘代糖’,一些低热量或者0热量的甜味剂,它虽然提供了甜味儿,但并不会引起人体血糖变化,是可以安全食用的食品添加剂。”中国注册营养师李园园说。

阿斯巴甜是一种人造代糖,甜度大约是蔗糖的200倍。相比之下,赤藓糖醇更天然,它是在淀粉的基础上通过微生物发酵而来的,安全性高,热量低,甜度只有蔗糖的60%。

口感上最甜的应属三氯蔗糖了,它的甜度大约是蔗糖的600倍,甜味近似于蔗糖,没有苦味儿。

安全

使用“0糖”添加剂不能过量

李园园介绍说,赤藓糖醇作为“0糖”饮料添加剂最先于上世纪80年代在日本使用,广受消费者喜爱。研究表明,赤藓糖醇可抗氧化,对饮料中的维生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记者查询发现,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曾在2016年发布《食品安全风险解析:关于“甜味剂”的科学解读》一文中提到:甜味剂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已在包括欧盟及中国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有的品种使用历史长达100多年。

我国现行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规定,甜味剂是可以用于面包、糕点、饼干、饮料、调味品等食品中的,它们是纽甜、甘草酸铵、甘草酸一钾及三钾、D-甘露糖醇、甜蜜素、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乳糖醇、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

“国际上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最高权威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对每一种甜味剂都提出了每日允许摄入量(ADI),所以从理论上讲,只要不超剂量,都是安全的。”李园园进一步解释道。

错觉

“0糖”不等于减肥和降糖

“用甜味剂代替蔗糖,有利于控制能量摄入,一定程度上能控制体重。”说起代糖与减肥的关系,李园园如是说。不过,加了甜味剂的饮料是“减糖不减甜”。可是,敞开了肚皮喝这类饮料也无益于减肥,因为造成口味上依赖的同时,会让身体产生错觉,如此,饮用时间长了,依然会增加体重。

“长期饮用‘0糖’饮料,反而会增加对甜口的喜爱和渴望。不少研究发现,这类‘光有甜味却没有热量输入’的‘0糖’饮料,会让人的大脑很困惑,在这种错误信号诱导下,反而增加饮用者的食欲,进行补偿性能量摄入,以获得进食后的满足感,这更容易使人发胖。”李园园还补充道,许多“0糖”含有碳酸、磷酸,这类饮料对牙齿也有一定的伤害。

那么糖尿病人群能否安心长期食用“0糖”饮料呢?中国医学基金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执礼教授

表示:“要谨慎!”

“目前主流的研究表明,甜菊糖、三氯蔗糖、安赛蜜等甜味剂不像葡萄糖那样参与糖代谢,因此不会增加糖代谢负担,对于高血糖人群和糖尿病患者来说,甜味剂也算是重要的‘解馋品’,它对血糖的影响几乎为零,可以满足他们对甜味的渴望。”

不过要小心的是,有些甜味剂确实存在副作用。像阿斯巴甜含有苯丙氨酸,不适合本身不能代谢苯丙氨酸的苯丙酮尿症病人。另外还有些糖醇类物质,摄入含量较高时,常见的副作用就是拉肚子。

中国医学基金会糖尿病基金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执礼教授认为,“糖尿病人选择饮料不能光看是否‘0糖’,而要查看营养成份表,关注碳水化合物和热量值。高碳水化合物一样能大幅提高患者体内的血糖浓度,而热量值高也会使因肥胖导致糖尿病患者升高血糖、增加体重,从而加重胰岛细胞的负担,导致糖尿病病情恶化。”

建议

科普知识才能促进健康饮用

2019年7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目前中国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为蔗糖即“白糖”“红糖”等)摄入量约30克,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不超过25克。

各大品牌推出的“0糖”、低糖饮料,也符合健康中国行动目标“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中的“减糖”。而“三减三健”早在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6月印发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提出。该行动方案强调:“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

“‘0糖0脂0卡’这3个‘0’已经成为消费端的刚需,因此产业端不断地满足和讨好90后、00后等新生代消费群体。”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称,低糖化、无糖化以及功能化,是未来饮料行业的三大发展趋势,产业端如何高度匹配和满足消费端的核心需求和诉求,是所有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但是,什么样的消费人群,如何选购饮料,如何理解饮料营养成分表……这都需要科普相关的知识!”朱丹蓬表示,目前消费端有健康意识,但没有健康知识,对“0糖”的概念并不十分清晰,比如不同的“代糖”对身体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0糖”饮料中的其他成分与健康的关系还要理解地更细更透。

朱丹蓬认为,从长远来看,“代糖”替代蔗糖确实是一个趋势。这个过程中,消费端需要科普外,产业端也需要规范,政策端也要出台规范细则,才能促进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记者 曲经纬 文并摄

【责任编辑:欧阳雪】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