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黑龙江讷河8月17日电(通讯员刘金华 郑爱权)“扶贫产业让我们全家不但脱了贫,还过上了小康生活,真是党的政策好啊!”黑龙江省讷河市讷南镇全胜村建档立卡户李清江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距离讷河市9公里的讷南镇全胜村是朝鲜民族村,这里绿树环绕,稻田流金,产业兴旺,全村6户贫困户不但脱贫,还依托产业带动提前步入了小康生活。

讷河市人才储备库村党支部书记宋振涛介绍,为了让脱贫户不返贫奔小康,镇村一班人针对朝鲜民族村水稻面积大的实际,凭借早在2009年认证的“广龙生态小园田”3000亩有机水稻基地,成立讷河市全胜鲜米加工基地,争取扶贫资金836万元上鲜米加工设备,并组织村民开展“我家有亩小园田”种植活动,将村民自家的小园绿色水稻198亩,鲜米加工基地以每斤3元的高价收购加工,3198亩水稻采用有机种植,无农药,纯绿色,去年注册“稻金园”商标,今年鲜米加工基地就拿出利润50万元为讷南镇全镇340户建档立卡户每户分红500元,并对全胜村脱贫户进行二次分红每户分红1000元。建档立卡户李清江因患心脏病致贫,爱人腰间盘突出干不了重活,鲜米加工基地开工后,建档立卡户优先务工,李清江一家两口人都在基地打工,每天每人100元,年收入7000元,产业两次分红3000元,养3头牛收入20000元,生活进入了小康。建档立卡户林继平,2017年在大连因心梗做了两次支架手术,享受政策脱贫后,爱人鲍淑琴在村里当环卫工,又在鲜米加工基地打零工,加上小园水稻收入、产业分红、土地流转等年收入4万多元。
2020年,在产业带动的同时,发展绿色农业,打造特色经济,调优种植结构,种植粘玉米400亩,投资建起了冷库,速冻粘玉米100万棒,年销售额300万元,纯收入可达70万元。现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去年清理土地2121亩,化解全部债务470万元。全村有420名劳动力到韩国打工达370人,每人年收入都在15万元以上,全胜村真正实现了小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