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8月24日黑龙江齐齐哈尔电(记者 魏伯勤 通讯员 高辉 苏广鑫)走进克东县玉岗镇兴泉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玉米地块,放眼望去,金黄的玉米穗随风飘动,一穗穗玉米颗粒饱满,一幅欣欣向荣的田园风光映入眼帘。

兴泉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6月,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主要从事玉米种植、速冻和粮食仓储业务。近年来,合作社鼓励和帮助农民通过自身努力发展庭院经济,大力推广“合作社+贫困户”合作模式,使玉米种植成为打开农民脱贫致富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自从我种玉米以来,真是特别好!玉米熟了就有人上门收购,足不出户的就把钱赚到手了。现在我的收入很稳定,生活越过越有滋味了。”建档立卡户韩玉凤满怀欣喜的说道。
合作社还计划投资2600万元,新上速冻蔬菜加工项目,生产线全部建成达产后,可促进土地流转10000亩,带动小院种植2000亩,带动稳定就业80人。
玉岗镇的小院经济发展的红红火火,克东镇的服装加工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产业扶贫的模式正在为克东镇贫困户增收提供了新的出路。
在克东镇服装加工厂的扶贫车间内,缝纫机、锁边机整齐摆放,机器发出“嗒嗒”的清脆声响,工人们佩戴口罩正在熟练地赶制订单,一件件衣服缝制出来,工人们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自从家门口有了这个扶贫车间,我这点缝纫的手艺就派上了用场,去年我在服装厂干活的收入就有3000多,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家,找到这样的好工作还不得偷着乐啊。”农民张春霞边操作着缝纫机缝制衣服,边向记者描述自己的心情。
像张春霞这样变身“工人”的农民还有很多,他们在党和政府帮扶政策的引导下,通过自身努力,吃上了“产业饭”,不但顺利脱贫了,还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克东县扶贫办主任辛灵志向记者介绍说、今年克东县委、县政府把产业发展与脱贫巩固提升完美牵线,研究出台支持就业创业、鼓励自主经营、奖励带动就业、补贴交通及生活费等4个方面的奖补政策,鼓励贫困户发展种养加工业、棚室和小院经济,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自主发展,劳有所获,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在加大劳动力对外输送力度的同时,结合疫情防控需要,在克东全县原有1349个生态护林员、2554个公益岗的基础上,新增保洁环卫、防疫消杀、巡查值守等临时性岗位521个,确保贫困户既可外出务工,也可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双向就业选择。发展扶贫产业,统筹用好扶贫资金,研究落靠扶贫项目,增强带贫益贫能力,实现脱贫户不返贫、非贫困户不致贫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