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当代年轻人“养生”现状:咖啡泡枸杞不是开玩笑

近日的社交媒体上,年轻人频繁晒出一家新晋网红咖啡馆——枸杞拿铁、健脾开胃美式、益母草玫瑰拿铁……菜单上的单品让玩笑中的“咖啡泡枸杞”成了真。

同时,“养生奶茶”也随着热播综艺节目火了。调查显示,目前九成以上90后已有养生意识,超半数90后已经走在养生的路上。

351岁同仁堂的“草本咖啡”红了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同仁堂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至今已有351年的历史,是国内最负盛名的老药铺。不过,即使同仁堂的招牌再亮,来往的也多为抱恙之人。不过,这个活了三个半世纪的药界“老祖宗”突然搞了件大事情,让大家在身体健康时,也可以来喝一杯兼顾养生的咖啡。

目前,在北京可以喝到同仁堂“草本咖啡”的有两家店,一家是位于大兴的总部店,共设三层,一层的饮食区种类丰富,有咖啡坊、膳食坊、茶饮坊、红酒坊、烘焙坊等,二层为理疗区和检测区,三层则为诊疗区、调剂区和药房;另外一家则是位于朝阳区的同仁堂知嘛健康壹号店,店内一层除了咖啡,还提供养生汤粥、西点面包及燕窝等包装类零售商品,店内二楼,挂号、问诊、抓药等传统服务依旧齐全。

据了解,同仁堂“咖啡店”其实在2019年10月就已开业,但今年7月之后,不断有网红、媒体主动来探店,其网红打卡地属性愈发明显,客流也较早前半年有了几何倍数增长。

以枸杞拿铁为例,制作过程中,将滋肝益肾的枸杞煮软,榨成浆加到咖啡里面,特别适合经常熬夜的人群。咖啡师从中医角度理解咖啡,用息风止痛的咖啡配上枸杞、陈皮、肉桂等中草药,提神又养生。

喝奶茶沾养生 能减轻心理负担?

其实,瞄准咖啡这一品类的不只同仁堂一家。2019年,太平洋咖啡联合东阿阿胶推出了“咖啡如此多胶”系列饮品。“阿胶咖啡”让年轻人体会到了养生的新滋味,符合他们爱尝鲜、爱玩新花样的特点。这一系列新品在北上广深等7个城市的门店上市后,比常规推新品的销量高出30%以上。

“咖啡泡枸杞”的走红其实与这届年轻人更偏好养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似乎所有日常偏好的饮料都要和养生沾上关系,才能减轻大口畅饮时内心的负担和“罪恶感”。热播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宁静边练习跳舞边喝奶茶的片段火了。登上热搜后,宁静发微博安利了自制的养生奶茶:冬虫夏草奶茶。随即引来不少网友调侃:这是不是和啤酒加枸杞一个道理?

其实,养生奶茶并非稀奇事。2019年,王老吉也推出了两款“养生系奶茶”产品:“荷叶嘟嘟奶茶”和“青蔗脆脆鲜奶”,主打解决奶茶好喝却高热量的难题。同年,蜂王浆熬夜大补水、青汁刮油水、金黄姜奶、黄金荞麦茶等养生茶饮纷纷面世,受到不少年轻消费者的欢迎。此外,今年火起来的代餐奶昔,成为减脂人群的“新宠”,热门口味中,奶茶味拔得头筹,红豆味紧随其后,让凶猛增肌与克己减脂的过程存留了一丝甜蜜。

“三十而立”的90后 加入“养生大军”

如今,养生早已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随着上升的发际线、不断僵硬的颈椎,年轻人养生一直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近日,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一份《年轻人养生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我国半数以上的90后有脱发、掉发、视力减弱的困扰,同时约有四成90后有肥胖、运动能力下降的情况,还有三成出现了免疫力下降的问题。“三十而立”的90后们,正积极加入“养生大军”。

加上受今年疫情影响,大众健康理念正在提升,年轻人不再只是注重美食、服饰、电子、娱乐等方面,而是更多地关注与健康、养生相关的产品。根据报告,目前九成以上90后已有养生意识,超半数90后已经走在养生的路上。

而年轻人养生在吃的方面,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四大趋势:随时随地、花式混搭、四季养生、吃出颜值。相比于传统需要蒸、煮、炖、熬才能食用的养生食材,更青睐“开袋即食”的滋补营养品。许多传统医药滋补品牌以及零食品牌推出过此类养生产品,例如老字号方回春堂、胡庆余堂、潘高寿等药企推出的独立包装的黑芝麻丸;零食品牌三只松鼠推出的滋补零食红枣枸杞丸、红豆薏仁丸等,呼应了年轻人“朋克养生”的口号。

同时,各种传统养生食材纷纷被开发了混搭吃法:芝麻要配小鱼干,开心进补;薏米添加进果汁,活力养生;人参和生姜炖汤,暖身补血;红枣放进蜂蜜果茶,营养好味。养生食材的跨界混搭为年轻人带来了更多元、更有层次的食用体验。记者 陈斯

【责任编辑:欧阳雪】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