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今年中秋节 超九成受访者会和家人团聚

今年中秋节 超九成受访者会和家人团聚88.2%受访者确认自己重视家庭

中秋节是家庭团圆的节日。前段时间居家防疫,很多人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变长,感受到了家庭生活的温暖。今年中秋节你会和家人团聚吗?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wenjuan.com),对1018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今年中秋节,92.9%的受访者会和家人团聚。82.1%的受访者把组建属于自己的小家庭当作人生中必须要做的事,88.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一个重视家庭的人。对于当下热播的家斗剧和离婚剧,46.3%的受访者认为反映了确实存在的家庭矛盾,43.1%的受访者认为过度强调矛盾,忽略了爱。

92.9%受访者中秋节会和家人团聚

27岁的房佳慧(化名)在北京一家律所工作,老家在河北。为了买到今年十一长假回家的火车票,她专门设了早上的闹钟提醒自己抢票。在房佳慧看来,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应该尽量回家陪陪父母。

郑奕宽是一名90后,今年刚刚入职杭州的一家设计公司。因为工作太忙,郑奕宽中秋节不打算回家。“上半年我一直在老家,陪伴家人的同时也在为找工作发愁。现在终于找到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我想利用假期整理一下手头的事情,尽快适应工作节奏”。

调查显示,今年中秋节,92.9%的受访者会和家人团聚。已婚未育的受访者这一比例最高(98.2%),未婚未育受访者这一比例最低(65.9%)。

张晨(化名)在成都一家地产公司工作,家人都在江西老家。张晨坦言,他既希望节日能回家,也有点担心。“我父母和爱人在老家照顾小孩、料理家务很辛苦,因为聚少离多,我和家人之间缺乏沟通,难免有些矛盾。每次我回家,都要被家人抱怨,我挺理解他们的,就是有点心累”。

对于过节回家,不少人和张晨有一样的心态。前段时间居家防疫,也有不少人一边感叹家庭生活的美好,一边表示自己被各种家庭矛盾困扰。

本次调查显示,39.8%的受访者在为一些家庭矛盾烦恼。男性受访者这一比例(40.9%)略高于女性受访者(38.8%)。已婚已育受访者这一比例(42.4%)高于其他人群。

夫妻矛盾(47.7%)和婆媳矛盾(46.7%)是受访者面临的主要家庭矛盾,其他还有亲子矛盾(38.3%)、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37.0%)等。

张晨坦言,有孩子之后,他面对的家庭矛盾变多了。“带孩子确实很累,尤其是刚开始的那一两年,我爱人和父母在育儿观念上也有一些分歧。虽然没什么大问题,但这些鸡毛蒜皮有时会让家庭气氛变得很紧张。我在外地,帮不上什么忙,担心又内疚”。

遇到家庭矛盾,41.2%受访者会努力沟通

受访者如何应对家庭矛盾?调查显示,41.2%的受访者会努力沟通,不回避,29.6%的受访者会包容退让,能忍则忍,18.3%的受访者会采取放着不管的冷处理方式,10.1%的受访者会作出谩骂指责、发泄情绪的行为。

“居家过日子,勺子难免碰锅沿,解决家庭矛盾还是要多沟通。”房佳慧认为,家人之间刻意回避矛盾容易让彼此埋下心结,“很多家庭矛盾,当事人作出主动沟通的姿态,就已经化解大半了”。

张晨则认为,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还是要彼此多包容。“之前一些家斗剧特别火,还有一些离婚剧也在热播。这类电视剧里的家庭成员往往针锋相对、水火不容。我爱人和我妈有时还拿剧情给我举例子,我觉得她们自我代入太深了”。

调查显示,对于家斗剧和离婚剧,部分受访者持肯定态度,包括:反映了确实存在的家庭矛盾(46.3%),为处理家庭矛盾提供了参考(39.3%),能呼吁家庭成员关注彼此(38.1%)。

部分受访者持负面看法,包括:过度强调矛盾,忽略了爱(43.1%),剧情离谱,过于夸张(40.4%),导致观众过度代入,对家人猜忌疏离(36.2%)等。

男性和女性对这类电视剧的看法略有差异。男性受访者更多认为这种剧过度强调矛盾,忽略了爱,女性受访者则更认同反映了确实存在的家庭矛盾。

未婚未育受访者对这类电视剧更多持正面看法,56.5%的未婚未育受访者认为反映了确实存在的家庭矛盾,比例高于已婚已育的受访者。

郑奕宽告诉记者,虽然他不爱看家斗剧,但经常听到身边的年轻人讨论。“有的剧可能确实说出了一些人在家庭生活中的处境。我对家庭代际矛盾就挺有感触的,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但是作为观众,我更容易被温馨的东西打动,不太喜欢‘宫斗’一样的家庭剧剧情”。

82.1%受访者把组建小家庭当作人生必做的事

作为家里的独生女,工作4年来,房佳慧每年中秋节都要回家看望父母。她认为父母重视家庭的观念深深地影响了自己:“我25岁就结婚了,一方面是因为幸运地遇到了对的人,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对婚姻和家庭生活比较期待,我父母就过得挺幸福的”。

调查显示,82.1%的受访者把组建属于自己的小家庭当作人生中必须要做的事,13.9%的受访者表示说不好,仅4.0%的受访者回答不是。

88.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一个重视家庭的人,7.9%的受访者表示说不好,3.9%的受访者回答不是。进一步分析发现,90.7%的已婚已育受访者确认自己重视家庭,比例高于其他受访者。

虽然时常被家庭琐事烦恼,但张晨始终把家庭当作温暖的港湾和坚强的后盾。“如果没有家人的付出,我就不能在外地好好工作。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是我工作的动力”。

郑奕宽坦言,家斗剧和“天价彩礼”“闪婚闪离”等现象会打击他对婚姻和家庭的信心,“有时面对父母催婚,我会觉得现在的单身状态比较自在,但我心里其实很期待甜甜的爱情和温暖的家庭”。

进一步分析发现,女性受访者中把组建家庭作为人生必做的事的比例(81.4%),略低于男性受访者(82.9%),但认为自己重视家庭的女性受访者(90.4%)明显高于男性受访者(85.7%)。

张晨认为,人的家庭观念会随着年龄而变化,“我小时候总想着离开父母去看更大的世界,一个人到社会打拼、尝到了艰辛之后,就特别希望有家人在自己疲惫失落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安慰。我也希望有更多的时间享受家庭生活,和家人多一些团聚的机会”。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男性占46.1%,女性占53.9%。00后占1.6%,90后占34.7%,80后占53.0%,其他年龄段占10.7%。已婚已育的受访者占72.7%,已婚未育的占16.3%,未婚未育的占8.3%,单身有孩子的占2.7%。记者 周易 

【责任编辑:欧阳雪】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