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10月17日海口电(记者闫晓亮)10月21日至26日,第四届海峡两岸养生体验交流大会将在海南文笔峰举办。活动由中共海南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共定安县委、县人民政府指导,由海南省道教协会联合玉蟾宫、海南中野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海南省南天情慈善基金会主办,由海南文笔峰盘古文化旅游区、海南援圆流长百草农业观光有限公司承办,由海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海南省和平统一促进会、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协办,旨在积极推广海南康养旅游资源,将海南打造成一流的康养旅游目的地,努力将文笔峰盘古文化旅游区打造成为海南省康养旅游目的地示范区,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海南省委省政府“我为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做贡献”的号召。

刘维忠
刘维忠,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原甘肃省卫生厅厅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届、第二届中医药改革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擅长治疗顽固性失眠、前列腺增生及炎症、慢性结肠炎、糖尿病、过敏性疾病以及各类疑难杂症。发明专利多项,发表论文多篇。在诊疗过程中,坚持辨证施治,整体审查,以及饮食调理、针灸调理、运动调理、中药调理等结合,对疑难病症采用中医综合技术治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思路。多年来,坚持号召基层医疗人员学习中医理论与推广中医技术,并推动中医适宜技术纵深发展。
在刘维忠看来,传统医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一、中医学包括传统医学来源于中国文化
中医气血理论中的“气”就来源于中国古哲学。“气”蛋糕的引入使中医理论产生了质的飞跃。中医认为气为阳,主升。所以活人轻、死人重。阳主升、阴主降,人体左为阳、右为阴,所以人的左眼比右眼亮,而右手比左手力量大(手在下属阴)。气虚、气滞、气逆、气脱、气陷、气闭则为病。气又包括元气、水谷精微之气、呼吸之气。“气数已尽”说的是人的呼吸次数用完了会死。人运动锻炼或练气功之后呼吸次数变慢,有利于长寿。
举一个例子,甘肃天水市有个卦台山,传说伏羲当年在山上坐了几个月,观天象、观地理,根据天上的星座位置描绘了星座图,根据山上八棵松树的位置发明了八卦图,根据山下渭河流向的S型,画出了阴阳鱼,为中医阴阳理论奠定了基础,是易经的首创者。
刘维忠发明了一个糖尿病食疗方。大文学家胡适当年糖尿病,北京中医陆仲安先生给开方治好了,其中有个方是黄芪10两、党参100克,他研究发现党参效果不明显,黄芪效果好,于是请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做成院内制剂,院长说一个药太简单了,再加个药,想糖尿病叫消渴——“望梅止渴”。刘维忠查出乌梅也有降糖作用,黄芪与乌梅一阴一阳、一升一降、一收一散,结果效果很好,做成了院内制剂。
二、中医学与中国文化在不断融合
甘肃省陇西的封衡是汉代著名道医,刘维忠先修道又学医,是中医养生技术的鼻祖,他写了《容成养气术》,他给曹操建议省肥浓(不吃肥腻)、节咸酸,拒绝了曹操的封官赠金,为百姓治病,甘肃渭源县把他的事迹排成秦腔剧在全省巡演多年。
甘肃中医药大学李少波教授根据道教的修炼技术和《黄帝内经》的内练技术发明了真气运行法,并推广到全世界,是甘肃把一项技术推向全世界的唯一一人。有魏清琳、贾海忠、谭升等几千弟子。
食疗文化更是中医与中国文化融合的产物
比如人们过生日吃的长寿面,为什么长寿?面里有黄花菜,中药叫解忧草,高兴就对健康有帮助,有利于长寿。比西方文化先进,王风岐先生讲过一个笑话:西方人过生日吃蛋糕,插上蜡烛点上火,吃的时候先吹灯后拔蜡,中国人认为“吹灯拔蜡”就是最后一顿饭,多不吉利。
老百姓一些习惯看似迷信,实际是文化。比如过去农村人患荨麻疹,请先生用毛笔在身体前后左右写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实际多用的是药墨,含羚羊角、牛黄、麝香、冰片、珍珠、蟾蜍、熊胆、金箔等药物。更多老百姓治荨麻疹是用桃树枝击打皮肤患处,受这一启发,我这几年门诊用鲜桃树叶煮水洗皮肤,治急性荨麻疹有一定的效果。
三、中医学保护和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分别产生于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恒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化、古埃及文化、古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除中国文化传承下来外,其他都消失了。为什么呢?因为有中医,中国的人口活下来了,文化自然就传下来了,这次新冠肺炎中国死亡4700多人,美国21万,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制,张伯礼、黄璐琦、仝小林、刘清泉等中医倡导大锅中药也功不可没。
“上医治国”就是中医对中国文化的贡献,甘肃平凉市有个道教名山叫崆峒山,5000年前广成子就在崆峒山修炼,有一天黄帝去该山问道广成子,求治国理政方法,广成子对黄帝说上医可以帮你治国,他给黄帝介绍了甘肃庆阳的中医歧伯。黄帝访问了歧伯并向他问了1080个中医养生问题,歧伯每天回答一个问题,回答了三年,后来人们口口相传到了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整理成了《黄帝内经》,后来又传出了《黄帝外经》,多年前,刘维忠去北京拜访了国医大师贺普仁先生,贺先生给他送本《黄帝内经》复印本。黄帝战蚩尤的战争中,双方的人、马都出现了瘟疫,歧伯用中医帮黄帝消灭了瘟疫,从而战胜了蚩尤。黄帝指着车轮前的一种草药问歧伯那是什么草,歧伯说无名,黄帝说这草在车轮前就叫车前草吧。之后黄帝拜歧伯为军师,帮他治国理政。中医另一个名叫岐黄之术,把歧伯排在了皇帝前面。甘肃庆阳市出资4000万元在岐伯出生的地方建了中医博物馆,创作了1080米的中医书画长卷,修建了黄帝内经书法碑林,国家中医局在庆阳挂了中医拜师基地牌子。
(更多详情,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经联播”、“亚洲品牌会客厅”、“走进自贸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