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战斗在汽车尾气防治一线的排头女兵——周文漪用行动守护海南的蓝天白云

【中经联播11月26日海南万宁讯】在海南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线上,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每天重复着繁重的巡查督导工作,在困难重重的蓝天保卫战中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以用心、细致、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为守护这片蓝天白云奉献自己的力量,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管理处的周文漪就是其中的一员。

6月的海南,骄阳似火,室内最高温度已达38度,检测棚里40度以上,高强度的紫外线一两个小时就能让人脱层皮。“我们要抓紧时间,帮助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完成新国标升级改造工作任务。”周文漪在充斥着浓浓汽车尾气的检测站车间里说到,说完还猛烈的咳嗽了起来。

指导市县检查中常见问题.jpg

指导市县检查中常见问题

为顺利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检验新标准,她已经提前半年进检测站和检测人员、系统管理人员一起现场操作、试验,现场了解企业执行新国标扩项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困难。为解决企业关注的重难点问题,她多次协调相关部门、组织省内外专家面向全省检测站理论授课、实操培训,保证新国标在我省按时顺利执行。

作为一名环保女兵,入行三年来,她兢兢业业,刻苦学习移动源污染防治专业知识,实现了海南省移动源大气污染防治的多个第一。负责起草《海南省实施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工作方案》《海南省推广使用国Ⅵ标准车用汽柴油工作方案》,海南省为全国第一个发布国六车标准实施方案的省份,与重点地区同步,同时国六油要求全年蒸气压限值不大于60千帕,与香港标准接轨,严于国家标准。指导市县推动老旧车淘汰工作,累计淘汰14672辆老旧柴油车。指导市县建设完成机动车遥感监测设备,全省已建成39套,率先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全省各市县全覆盖省份。 

现场检查设备情况.jpg

现场检查设备情况

做好机动车污染排放监管,最重要的是严把上路行驶第一道关卡——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监管好他们,可减少超标车辆上路行驶,降低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三年来,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多次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市县处罚,其中2018-2019年共查处8家机构,处罚款102.73万元,2020年上半年查处3家,处罚82万元,有效震慑了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行业。

车辆尾气检测过程专业技术性较强,违法作弊手段也层出不穷,监管难度大,为解决这一问题,三年来周文漪同志多次参与部里组织的研讨和交叉检查,努力学习兄弟省份先进检查经验,点滴积累执法案例;积极协调外省专家来琼指导和现场执法,培训讲解机动车排放检测机构监管和执法案例;注重培育省生态环境监测协会和省环科院机动车中心的专家技术队伍;组织开展市县交叉帮扶检查工作,传帮带出一批有执法经验的市县管理人员。

指导万宁市机动车遥感监测设备建设.jpg

指导万宁市机动车遥感监测设备建设

2020年10月的海南,台风频繁,但是并未浇灭环保人的热情。周文漪抽调省协会专家及省环科院技术人员组建一支检查小组,风雨兼程,前往5个市县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督检查工作。

除了日常的检查工作,周文漪还积极参与移动源科学研究和政策法规制订工作。组织国内外科研机构编制《海南省清洁交通路线图》《海南省移动源排放清单》,摸清海南移动源底数,为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参与修订《海南省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规定》,为海南省移动源污染防治提供法律保障。

标量取样管长度.jpg

标量取样管长度

她在大气污染防治岗位上一干就是3年,披星戴月、风雨无阻已经成为她的真实写照。寒来暑往,风雨无阻,她奔走在一次次移动污染源排查的路上;冬去春来,披星戴月,她埋首书写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个个方案。面对困难和挑战,她有着敢拼敢闯的奋勇和不低头不罢休的执着。

周文漪热爱生态环保事业,乐于奉献,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环保工作的热爱。“每一个环保人,都必须带着情怀和热情,用高度的责任感,点燃工作的激情,将内心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工作的行动,主动服务,去守护和对待这份神圣且崇高的事业。身为环保人,必须有情怀有担当,用自己的行动为生态环境保护添砖加瓦。”她这样说道。(采写闫晓亮、通讯员周海燕)

 (更多详情,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经联播”、“ 亚洲品牌会客厅”、“走进自贸港”)

 

【责任编辑:王海珠】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