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京津冀跨省门诊可直接报销,不用垫资少跑腿

跨省门诊可直接报销,不用垫资少跑腿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的加快,该区域内异地工作生活、异地养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京津冀跨省异地就医普通门(急)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有序推进。这意味着京津冀的参保人员在该区域内跨省看病后,不用再垫资、跑腿,可以直接享受医保报销。

今年1月起,京津冀三地医保经办机构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优先将异地养老和异地就医需求较大的医疗机构纳入直接结算范围。三地选取了北京协和医院,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南开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容城县人民医院、香河县人民医院和邯郸涉县医院作为首批试点运行医疗机构,为很多参保人员尤其是农民工、“候鸟老人”“漂族老人”看病提供了便利。

政策推出后,不少人享受到看病报销的便捷。今年67岁的赵大爷便是其中一位。前不久,他刚刚在北京协和医院结算了一笔门诊费用。过去,在天津工作退休、回北京养老的赵大爷,每半年就要往返天津一次,手工报销门诊费用,很不方便:“要自己先垫付所有费用,再定期把票据交到单位,报销回来怎么着也得一两个月了。”

如今,赵大爷觉得方便多了:“该报销的都报销了,该自己缴的费用直接就缴完了,再不用把看病的票据当宝贝似的攥着了!”

随着首批试点的推进,北京市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于6月底印发《关于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京津冀跨省异地就医普通门(急)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异地参保人员门诊直接结算的相关问题。

其中,北京参保人员需持社会保障卡预先办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备案手续。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安置退休、长期派驻外地工作、异地长期居住及转外就医四类参保人员均可申请办理备案。前三类人员可通过单位到所属辖区经办机构办理直接结算备案,无单位的通过社保所;转外就医参保人员需由本人或被委托人到所属辖区医保经办机构办理直接结算备案。

对于津冀参保人员在北京门诊直接结算就医,需按照参保地相关规定,在参保地预先办理(或不用办理)门诊直接结算备案手续。就医挂号、结算时,需出示社会保障卡实名就医。

目前,京津冀的就医目录暂不统一。参保人员在北京看门诊时的费用结算,按照北京市医保规定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等支付范围及有关规定执行;医保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等执行参保地政策。

今年下半年以来,北京市陆续将北京协和医院、北京朝阳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七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阜外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天坛医院、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友谊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等10家三级甲等医院,纳入异地就医普通门(急)诊直接结算试点定点医疗机构范围。

王奶奶是河北邯郸人,退休后随子女来北京定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且需进行肿瘤放化疗的她,定期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拿药治疗。“以前门诊就医后需先垫付医疗费用,等攒到一定数量后再将治疗费用资料及证明带回邯郸手工报销,现在好了,直接结算!还能使用个人账户中的资金直接支付医疗费用,再也不用拿着一堆材料两边跑了。”她激动地说道。

记者从国家医保局了解到,截至8月底,京津冀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开通的10家定点医疗机构,累计结算1867人次,医疗总费用94.48万元,医保基金支付29.91万元。

北京市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部分农民工生病后,考虑到回乡报销的高额路费,甚至不敢在城里医院接受治疗。一些不在原籍生活的老人一旦看病,费用都要回到原籍报销,辛苦奔波,平添许多麻烦。实现异地就医费用联网结算,有效解决了以往“报销周期长、垫付压力大、个人负担重、往返奔波累”的难题,为参保人员看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李丹青

【责任编辑:欧阳雪】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