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1月11日黑龙江讷河讯】讷河市九井镇党委政府基于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的内涵与特点,结合本镇相对贫困治理的经验,依托益贫式经济增长方式和稳定就业,支持创业 ,建立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的贫困治理体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相对贫困治理路径。

沐浴着党的脱贫攻坚的浩荡东风,在市镇村各级干部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手牵手,心贴心的竭诚帮扶下,讷河市九井镇的713户1419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欢天喜地的跳出了贫困行列。
随着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镇党委领导认识到,全镇将进入后扶贫时代。为巩固“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来之不易的成果,防范本镇贫困人口脱贫之后返贫,真正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亟需持续提升益贫式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使经济增长的利益有效地分配给贫困人口,能够有效缓解经济结构性相对贫困。基于这个认识,镇党委前瞻性的着力推进产业扶贫建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建设镇级小公牛孵化基地一处, 并动员各村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10处,实现了全镇贫困人口的全复盖,带动全镇贫困户户均增收462元--700元。今年,以镇光伏发电带动全镇贫困户为无劳动力人员和丧失劳动力人员分红,共为贫困户增收78600元。设立公益商位40个,户均增收300--600元。去年各村产业扶贫增加贫困户收益180760元,有效地保证了贫困人口的稳定增收。2020年,全镇村级产业共分红226910元,实现了镇村两级产业全复盖。在今年疫情期间,全镇共有359名贫困户参预到疫情公益岗位当中,获得岗位补助31.63万元
在此基础上,镇党委又在稳定就业,支持创业,保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自主就业实现稳定增收上下功夫。支持三合村投资120万元建起瑞德元酱菜厂,使60户贫困户参预到原材料的订单种植。安排328户贫困户成为金育源调味品公司员工,参预公司的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使他们有稳定的收入。在唱好兴牧曲方面,鼓励支持资助贫困户发展养羊养牛养猪,使年出栏200 头生猪的有25户,规模养羊户102户,在镇村的支持下,这些贫困户也相继成为养殖业的小老板。镇里组织祥云村利用自然林500亩招引家乡在外人才周凤臣回乡创业,成立翔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藏香猪650头,通过林地入股分红形式带动62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00元。
九井镇谦益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肖景军在镇村领导和工作队的帮助下,获政策性无息货款5000元,他用这笔钱购买了做豆腐设备,夜半三更就起床开始做豆腐。早晨5点多钟就开始卖豆腐,7点多钟豆腐卖完了就回家喂猪。卖豆腐每年收入14400多元,养猪收入6000多元,加上镇里安排他在四季公司打扫卫生的公益岗位每月700元,不但他每天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而且每年收入两万多元。按照扶贫政策,国家补贴他三万元,使他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砖房。 看到自已脱贫致富了,肖景军心里乐开了花。他感谢党和人民的帮助,乡亲们夸奖地说:“三更豆腐五更猪,景军创业奔富路”
近日,这个镇党委政府又在 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兜住民生底线,规范管理公益岗位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安排和布置。 [李学坤 姜毓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