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实名认证存漏洞 游戏防沉迷,名存实亡!?

“春节假期我玩了7天游戏,你是这样吗?”有数据显示,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超5亿,即每2个网民中就有1个玩网络游戏。

这么多游戏用户,其中有多少是未成年人?现在一些游戏厂商号称的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真在起作用吗?

游戏!游戏!假期玩疯了!

近日,有媒体报道,“有个26岁小伙连续玩游戏8个小时,竟然脑梗了。”

还有网友反映,在玩游戏时,经常碰到疑似未成年玩家,“我在春节假期玩游戏时经常能碰到小学生,听声音就能判断,奶声奶气的。”

“我儿子天天缠着我要‘98K’玩具,还要‘三级包’,后来才知道是一款《和平精英》游戏里面的道具。”还有消费者对中新网记者称,“可是我儿子才6岁。”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年龄结构。图片来源:CNNIC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年龄结构。图片来源:CNNIC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其中19岁及以下网民占比16.6%,约1.64亿人,10岁以下网民占比3.1%。

在网上“冲浪”的应用中,游戏大行其道。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应用市场上游戏类APP达88.7万款,占全部APP数量的25.7%。也就是说,我国应用市场上每4款APP,就有一款是游戏类APP。

CNNIC数据显示,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超5亿。即,每2个人网民中就有1个人玩网络游戏。而在约1.64亿19岁及以下网民中,有多少未成年游戏用户,难以想象。

游戏防沉迷系统流于形式了?

目前大部分游戏厂商都号称做了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例如,腾讯介绍,网络游戏采用防沉迷系统,让未成年人无法依赖长时间的在线来获得游戏内个人能力的增长、报偿值的增加,有效控制未成年人使用者的在线时间。

可是真的有效吗?

据了解,对于未成年人防沉迷,目前不少游戏厂商采取的方式,一是实名认证,筛选出未成年用户;二是对未成年用户累计在线时间超出一定范围内,游戏收益递减,进而约束未成年上网时间。

网易游戏防沉迷系统介绍显示,“未成年人累计在线时间3小时以内为健康游戏时间;累计游戏时间超过3小时为疲劳游戏时间,收益减半;累计游戏时间超过5小时为不健康游戏时间,收益降为0。”腾讯游戏亦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游戏收益降为0的累计游戏时间是满5个小时。

而且,网易指出,“如果累计下线时间已满5小时,则累计在线时间和累计下线时间均清零,再上线重新累计在线时间和下线时间。”如果按照这个规则,从0点开始玩,至当天24时,最多可以玩14个小时游戏。

网易公布的游戏防沉迷常见问题说明。图片来源:截图

网易公布的游戏防沉迷常见问题说明。图片来源:截图

一些网友反馈,腾讯游戏也是如此。有游戏玩家对中新网记者称,“有些情况,累计满5小时候后,可能被游戏要求下线,可过几个小时再登录,又能玩了。”

对此,腾讯方面表示,“未成年人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而对于成年人,主管部门并没有任何要求做面向成年人的防沉迷。这只是腾讯游戏一种自发的探索,并不是主管部门的要求。”

记者在调查时还发现,对一些竞技类游戏来说,很多玩家体验的是PK或竞技的乐趣,游戏收益对他们来说并不算重要,所以依靠收益递减等方式难以起到防沉迷的约束作用。

腾讯游戏防沉迷规则介绍。官网截图

腾讯游戏防沉迷规则介绍。腾讯官网截图

另外,游戏防沉迷系统的关键一环是实名认证,但有些游戏实名认证都是“马马虎虎”,随便填写个名字和身份证号就能通过验证。记者体验了《植物大战僵尸2》,随便填写虚构名字和身份证信息后,实名验证就可以通过。

记者调查发现,网络上有大量的实名信息,“去网上找名字和身份证信息通过游戏的实名认证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小学生都知道。”

人脸识别防沉迷能有效吗?

实名认证无法达到效果,如何鉴别正在游戏的玩家到底是通过实名验证的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这成为目前游戏防沉迷的难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些游戏厂商推出人脸识别功能,号称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的“杀手锏”。

游戏中人脸识别提醒,但可以选择“拒绝”。截图

游戏中人脸识别提醒,但可以选择“拒绝”。截图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以《王者荣耀》为例,有用户称,“只需要人脸识别1次就行,以后便不会再提示。”而滴滴跨城顺风车等其他一些风险较高的网络应用,每次使用都需要人脸识别。

对此,腾讯方面表示,针对疑似未成年人的人脸识别验证已经覆盖腾讯运营的所有游戏,凡是出现系统要求做人脸识别验证的情况,无论是“未通过”还是“拒绝验证”都会被纳入防沉迷管理。

实际上,记者2020年12月份体验《王者荣耀》时也碰到人脸识别弹窗,但“拒绝验证”了几次后,至2021年春节假期,再也没碰到过人脸识别弹窗。

腾讯表示,对于成年人,主管部门并没有任何要求做面向成年人的防沉迷。可网友疑问:人脸识别不就是为了抽查疑似未成年玩家吗?如果“拒绝验证”几次就不再抽查了,那意义显然会打折扣。

相比而言,腾讯已是在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方面做了较多工作的。现实中,很多游戏厂商目前没有上线人脸识别来鉴别未成年游戏用户。

当然,腾讯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游戏厂商,且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据其2019年财报显示,在全球最流行的10款手游中,有5款为腾讯开发。腾讯2020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在2020年前10个月,《王者荣耀》日活跃用户平均超1亿。

为什么游戏防沉迷难?

首先游戏厂商推动意愿较差,很多看起来业务繁杂的企业收入主要来源其实是网络游戏。

腾讯财报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网络游戏收入增长45%至人民币414.22亿元。平均下来,每天靠游戏收入约4.5亿元。

图片来源:腾讯公布的财报数据截图

图片来源:腾讯公布的财报数据截图

网易财报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在线游戏服务净收入139亿元,同比增加20.2%。当季度,网易收入186.58亿元,也就是说游戏收入占比总收入高达约74%。

其次,如上述腾讯所说,国内目前并没有强制做面向成年人的游戏防沉迷要求。很多方面还处在探索阶段。

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网络游戏企业应探索作出适合不同年龄段用户的提示;有关行业组织要探索实施适龄提示具体标准规范,督促网络游戏企业落实适龄提示制度;网络游戏企业应注意分析未成年人沉迷的成因,并及时对造成沉迷的游戏内容、功能或者规则进行修改。

但实际操作中,游戏厂商在设计时往往为了增强用户粘性,设计各种权益诱导用户长时间在线。

例如,《QQ三国》中设计了“活力”的概念,只有用户在线才会获取(花人民币购买相关道具除外),而在游戏中,很多地方都需要“活力”,所以游戏中有些用户保持每天长时间在线,就是为了“活力”。

有分析人士指出,未成年人防沉迷需多方面共同发力,需要家长、学校等社会各界力量履行未成年人监护守护责任,加强对未成年人健康合理使用网络游戏的教导。你说呢? (记者 吴涛)

【责任编辑:欧阳雪】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