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3月24日六安讯(通讯员 王善武)日前,农业农村部评估专家陈寒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池建华(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在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副处长朱振国、四调王文月以及六安市农业农村局四调王善武等陪同下到安徽省金寨县,开展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中期评估终评。
评估组由金寨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宽江及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卢士传全程陪同,先在县委党校召开座谈会,次日上午赴斑竹园镇及花石乡大湾村。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查阅台账资料、实地查看、走访群众等形式,对工作进展情况和成效进行了全面评估。评估组对金寨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下步工作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农业农村部评估专家陈寒非指出,金寨县试点示范工作做的很扎实。从现场评估看,金寨县试点示范工作的确做得有声有色有成效。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建立推进机制。2019年12月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示范单位后,及时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组,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双组长,县有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等8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统一负责试点各项工作。二是科学制定方案,全面动员部署。制定出台了实施方案,确定18项试点任务,细化责任分工表。及时召开启动会、推进会。三是统筹整合资金,支持试点示范。县乡村三级共筹措整合资金18091万元,其中县财政统筹整合资金8000多万元支持试点示范。四是开展督查考核,确保试点成效。县将其纳入对乡镇现代农业考评和县直牵头单位目标综合考评,实行量化考核。县委督查办、领导组办公室组织对县直牵头单位和23个乡镇开展专项督查,印发督查情况通报,发现问题,举一反三,立即整改。五是提炼典型经验,总结推广提高。积分制、农村产业带头人培育、六安瓜片“师带徒”培训、“五治一服”专项行动、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监督制约等等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六是试点时间过半,阶段成效明显。各牵头部门根据各自承担的试点任务,牢牢把握时间节点,扎实有序推动工作落实,基本实现了党建引领更加突出,自治基础更加完善,法治保障更加健全,德治建设更加丰富,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了很大提升。如斑竹园镇在党建引领中创新“党员说事”,以“说、议、办、评”率先对党员进行网格化管理,通过每月党员的引领带动广大村民参政议政。以村民自治“一约四会”为载体,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形成了“爱心早餐”、“花甲理发”、“温馨小布坊”、“斑斓星期五”四大市乡镇志愿品牌。以强化法治为保障,推进基层法治政府建设,成功创建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设立了普法小分队,成立了个人调解室“老冯调解室”。以德治为引领,在各村深入开展学习道德模范宣传,强化镇内2家振风超市的激励作用,积极推行“红黑榜”奖惩机制,引导村民形成崇德尚善的氛围。

陈寒非理论联系实际,谈了五点感受。一是乡村治理意义重大。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五大目标之一,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企业经营、能人回归的良方。二是发展集体经济靠创新。盘活利用农村闲置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土地资源和集体资产,采取股份合作形式,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三是实施能人回归是动力。人才回归,资金回流,创业回乡。四是激发群众参与是关键。行政权力下沉是自上而下,群众参与是自下而上。关键是激发群众自愿参与,提高群众参与度。如探索农村养老机制,为70岁以上“空巢”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五是加强规范是保证。既包括自治、德治、法治规范,又包括乡村既有的规范。乡土社会,靠熟人治理。日常性事务,不靠民法典规范,靠熟人规范。
陈寒非对金寨县6方面乡村治理工作进行了深入了解。一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奖励办法。二是实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三是全面实施“能人回归”工程。四是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试点。五是积极建立“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村级治理体系。六是法治带头人、法治明白人培育。
陈寒非强调,中央农办今年底明年初,还要对全国首批105个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进行终期评估。金寨县要再接再厉,要按照8大项试点内容,进一步细化措施,抓好典型,突出重点,压实责任,坚持边试点边总结,持续推动治理创新,不断丰富试点内涵,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贡献出新的金寨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