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3月29日六安讯(通讯员李昌腾 孙自球 王善武 刘和飞)六安市围绕实施“138+ N”工程,大力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到去年底,全市培育发展带头人4355人,其中乡镇级带头人391名,村级3964名,联结带动小农户15.3万户。
系统推进培育带头人
六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当年5月就在全市开展培育试点工作,努力“把人才留在乡村,把产业基地建在农村,把成果分享给农民”。围绕谁来发展特色产业,怎样发展特色产业和发展什么特色产业,提出实施“138+ N”工程,即培育一批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推行规模经营、主体经营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经营三种经营模式,发展壮大茶叶、水果、蔬菜、中药材、小龙虾、皖西白鹅、霍寿黑猪、皖西麻黄鸡等八大特色主导产业,促进N种特色产业竞向发展。印发了《关于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推进农业特色产业“138+N”工程的实施意见》,对产业发展带头人工作进行系统部署,计划用2—3年时间,在每村培育3名以上村级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每乡镇培育3名以上乡镇级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领办创办新型经营主体,联结小农户覆盖率达50%以上,形成“培育一批能人,振兴一方产业,繁荣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格局。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前年扶持金寨1000万元开展产业带头人培育试点,去年在全省选择22个县(包括六安市7个县区),推广 “金寨经验”,每个县区扶持200万元。
公平公正选好带头人
各地坚持公开公正、阳光操作,严把“四关”,即组织个人申请、村级推荐遴选、乡镇审核确认、县级评价认定选择。金寨县在确定第一批20个乡镇级产业发展带头人后备人选时,县试点工作领导组组织7位专家,采取公开答辩的形式,无记名评分进行确定,力求好中选优,选准定实。坚持宁缺毋滥、保证质量的原则,产业带头人必须达到有产业基础、有资金投入、有联结带动、有良好人品的“四有”标准。在实际操作中,注重与当地的主导产业相结合,尽可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主导产业兴旺。重点选择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立足乡村发展、能够真实带动小农户的农村产业经营者。培育乡、村两级产业发展带头人,以村级为主,村级带头人原则上年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稳定联结小农户30户以上;乡镇级带头人原则上年纯收入在50万元以上,紧密联结小农户100户以上。坚持拓宽培育路径,即通过在乡村能人中挖潜培育一批、在现有经营主体中引导提升一批、在县内外人才中引进落户一批等途径,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重点关注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农业经营主体、外出创业返乡人员、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群体,坚决排除失信人员、政策投机分子。
强化培训提升带头人
按照从事主业范围,区分种植养殖生产型、产品加工型、市场营销型、生产服务型、综合经营型等培训类别,采取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农技人员结对帮扶、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参展参会、开办培训班等方式,着重解决带头人在生产技术环节和产品营销环节存在的困难,帮助他们提高技术、更新理念、开拓市场、带动发展。市负责乡镇级带头人培训,县区负责村级带头人培训。市里两次办班,培训乡镇级带头人323名,还组织大家去全椒、阜南现场参观。随后依托八大产业协会,按专业进行培训。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授课,并分享了稳定脱贫靠产业,产业发展要靠带头人,特色产业发展要靠“138+N”工程等观点。市局分管负责同志还在《皖西日报》发表了《“头雁”领航助力乡村振兴》和《机制创新是关键》的两篇文章,指导县区开展工作。
真金白银扶持带头人
在重点环节制定引导政策,首先引进来,加大扶持力度,设置优惠政策,把有能力、讲诚信的主体或个人引入农业行业;综合考虑带动农户数量和促进农户增收情况,设置奖补政策,鼓励带动发展。市财政先后安排350万元专项资金,奖补22个乡镇级和80个村级优秀带头人。各县区围绕发展需求,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农田水利、大棚厂房、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畅通产品营销渠道,加强品牌塑造,产业带头人项目覆盖率达50%以上。裕安区对考核认定的乡、村级带头人给予资金项目支持,分别可申请最高100万元、30万元基金支持。舒城县设立专项奖补资金,对产业经营效果好、利益联结机制活、带动小农户成效显的带头人3—5万元奖补。金寨县统筹设立1亿元带头人培育专项资金;加大带头人农业保险支持,特色农业保险、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保费财政补助比例分别提高到60%、80%。
能进能出管好带头人
为加强带头人管理,六安市制定了《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认定管理办法》,实行能进能出动态管理机制,按乡(镇)级、村级设立“四大目标”清单,即年纯收入、稳定联结小农户(贫困户)收入增幅,带动当地关联产业规模增幅、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等四项目标清单,定期量化考核。凡是考评不达标的,不予授牌认定。对已认定的,凡发生违法违纪行为或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直接取消资格。
支持激励用好带头人
为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金寨县突出抓好“四个”结合,即:与打造高档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相结合,支持经营主体壮强产业、延长链条、创建品牌、拓展市场,带动融合发展,提升全县产业化水平;与实施“四带一自”民生工程相结合,创新产业带头人与贫困户紧密联结机制,如带头人汪划划帮助30余户贫困户销售黑毛猪、土鸡、羊、粉丝、香菇、木耳、蔬菜等农产品,实现户均增收6000元;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优先将符合条件的优秀产业纳入村级后备干部、推荐典型进行评选表彰,现已有2名产业发展带头人纳入“能人回归”工程,挂任乡镇党委委员及所在村第一书记;与乡村治理相结合,鼓励带头人在文明新风倡导、参与社会的管理、热心公益事业等出策出力,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六种带动模式
一是产业共振带动。产业带头人通过自己发展农业产业,带动农户发展同类产业,直接带动农户增收。
二是技术培训带动。金寨县开展六安瓜片传统手工工艺“师带徒”实训点50个,培养制茶能手近1000人,其中一部分建起自己的制茶作坊,成为村里的制茶小老板、产业带头人。古碑镇宋河村占伟通过培训创办自己的茶叶加工厂,今年制作六安瓜片5000多斤,产值100多万元。
三是订单收购带动。有机稻产业带头人张荣刚,通过提供种苗、全程服务、产品回收,示范带动水稻种植大户238户,发展绿色优质稻谷8000多亩,高于国家粮食保护价0.10元/斤回收,农户每亩增收200多元。
四是电商销售带动。电商产业带头人童维新,依托“三个农民”电商平台,直接帮助35户农户出售特色农产品,户均年收入提高3000—5000元,并开发“美丽果子园”微信小程序,为当地农产品销售、乡村文化宣传、旅游景点推介、红色文化传播等打开“一扇窗”。
五是务工就业带动。猕猴桃产业带头人张宏,常年带动6人务工,每人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务工脱贫的邬昌楼每年能拿到4万多元钱,还能照顾家。
六是入股分红带动。华润希望小镇润农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猕猴桃基地1000亩,带动当地212户农户入股,每年按入股资金8%分红,已累计分红16万元。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一来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坚持内育与外引并重,创优发展环境,拓展发展空间,在4355名带头人中,外地引进或外出回乡557人,他们既带来了资金,又带来新思想、新观念、新模式,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二来繁荣了农业产业经济。产业带头人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围绕当地茶叶、中药材、白鹅、水果等特色产业,发挥头雁效应,引导帮助农户发展产业。产业带头人直接发展各类农业产业基地15.2万亩,养殖畜禽164万头(只),间接带动农户发展种植业122万亩。三来增加了农户经济收入。全市共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2.5亿元,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增收11.5亿元。四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全市共825个带头人成为承接主体,参与“三变”改革,为村集体增收756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