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临沂兰山区乡村振兴服务二队用行动打造“才貌双全”的新农村

中经联播4月16日临沂讯(李鹏 舒文 通讯员 丁慎强)近日,由临沂市工信局、临沂市残联、临沂市税务局和兰山团区委等部门人员组成的乡村振兴服务二队进驻兰山区汪沟镇,开启了为期两年的服务期。如今,两年的服务期接近尾声,队员们一如往常地推进工作,他们希望这两年时间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兰山区乡村乡村振兴服务二队成立于2019年7月,队员主要来自该区的新的社会阶层爱心人士。刚来兰山区汪沟镇的队员们,对乡村振兴工作充满着未知,“队员们心里非常忐忑,害怕自己做不好乡村振兴的工作,甚至有的队员有抵触的心理。”副队长颜士斌说,二队的10个人来自不同的单位,互相之间不熟悉,平均年龄40多岁,在性格、相处、思考等方面上存在着差异。“况且乡村振兴工作对我们来说更是陌生的。”

1111lans.jpg

15日上午,哈啰电车骑行小分队整装出发了,在兰山区汪沟镇公交一号环线的路上,小分队队员与村民热情地打个招呼,时不时地停下来,与村民唠会嗑。平坦宽阔整洁的大马路、两边刚冒出新芽的绿植,温暖的春风阵阵拂来,伴随着村民们交谈的话语,一切显得既平静又和谐。民生难事一一解决,汪沟镇换了个模样。

进村伊始,摆在队员们面前的“六件难事”,就让他们头大。第一件难事是石牛栏村漏水的办公室;第二件难事是李家寨村没有完工的“户户通”;第三件难事是许家寨村的街道破损、雨季积水和排水不畅;第四件难事是颜家庄村部分塌陷的朱龙河塘坝泄洪渠,盘活无门的扶贫大棚;第五件难事是冯家庄60万元的村集体负债;第六件难事是片区人均占地不足5分,土壤薄、肥力弱、保水差、亩产低。实际远不止这六件难事,还有年久失修的公交线路坑坑洼洼、村民们的不信任、壮劳力不断从农村流失……

面对一系列的难题,兰山区乡村振兴服务二队迎难而上,毫不退缩。炎热的夏日,队员们挨家挨户地调查情况,田间道路、村庄小道总是会出现他们的身影。4万字的调研报告,是他们跑出来的。队员们学习再学习,还邀请了同济大学的专家做了片区整体的规划设计,确立了“两片两路一河五中心”的总体规划。

一年半多的时间,公交一号环线开通,方便了汪沟镇许家寨、李家寨、石牛栏、颜家庄和冯家庄5村村民出行,配套完成了路边的绿化。改造提升颜家庄水库水系,清淤修缮水库岸堤渠道,整治下游汪塘,绿化水渠两侧的河道……现在的颜家庄变成“一河清水两岸柳,三桥通达四季春”的模样。许家寨的文化广场,让广场舞大妈有了更好的乡村大舞台;篮球场丰富了村民的体育生活……这一个个的项目实施完成,让整个汪沟镇从里到外变了个模样,这也是兰山区乡村振兴服务二队累计协调政策资金2400多万元,确立30多个项目完成的成果。

全体队员不遗余力,为村民办好事实事。“产业兴,则乡村兴”。推进产业振兴,兰山区乡村振兴服务二队以促进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获益为目标,积极探索片区产业特色发展路径。为村集体种下榛子树,用这一颗颗希望的种子燃起村民致富的心;通过套种蜜薯和花生,保证集体年均10万元总收益。服务二队的队员深入田地,帮助农民们秋收,看着肥硕的蜜薯,队员们非常欣慰,双手磨出了泡、汗湿透了背,他们一刻也没停歇。“丰收总是开心的,这点辛苦是值得的。”队员王绪洋说,服务二队不仅帮助村民们收成,还帮助村民售卖,发动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建立微信服务群,用自己的车配送。王绪洋在齐鲁园广场摆摊售卖红薯和花生,每天都忙到晚上10点左右。队员们的亲力亲为,不辞辛苦,让村民们的信任一步步加深。

“不仅要改善村民的经济条件,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也不能忽略。”他们通过开展志愿服务、乡村休闲体育自由赛、文化下乡、科技宣传教育和广场舞大赛等活动,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和文明素养。

队员谷峰把自己家的投影器材拿到村子里为村民放电影,丰富村民们的生活。“刚开始放的是喜剧片,村里有一些老人看不明白。后面我们根据情况进行了调整,会放一些农村题材的片子,还有一些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谷峰告诉记者,村民比较喜欢这类型的电影,每次放映完,都会问下次什么时候再放。

春节期间,村民们还给服务二队的队员送来了水饺,用朴实的行动表达他们的感谢和感激之情;有的村民送来自己炸的藕盒,怕队员们不收,悄悄地放在了办公室门口;这一点点一滴滴,都是服务二队与村民们的情谊所在。

“我们是非常团结的队伍,不分彼此,只要有问题,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副队长颜士斌说,短短一年半多的时间,他们10个人通过乡村振兴这份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成了并肩作战的工作伙伴,也是生活中互相帮助的朋友,“在这个队伍里,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队员王绪洋告诉记者,身边的人都觉得自己变了,变得更好了。

“这期间的生活工作,感觉一天都没有虚度,有一份责任感驱使着自己前行,只要真心实意地为村民服务,哪怕一点点,得到的满足感是无限的。”队员孙晓蕾说,在这个团队里,大家有一股韧劲儿,拧成一股绳,没什么能难倒他们。


【责任编辑:欧阳雪】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