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这种证书明码出售,大学生竟成主要买家?

一张加盖公章、写有志愿者姓名、志愿者服务时长的公益证书,在网上竟被明码标价出售。

360截图20210419115234124.jpg

图片来自网络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互联网交易平台中有不少商家涉嫌伪造、贩卖公益证书。证书还被分为官方版、精装版、普通版等多种类型。有的商品链接中还有“高级防伪,唯一证书编号”等字样。

1

网上买到

马拉松志愿服务证书

3月25日,记者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联系到了一位卖家,对方在网上发布了一条卖家链接,并配文“志愿者证!保真!如图!大学生,你懂的来”。

这名卖家询问购买证书的需求,并抛过来一连串问题:“加学分?综测?申请奖学金?考研升学?出国留学?”

经过沟通,卖家建议记者购买一份去年“某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志愿者服务证书”。还特意提醒,证书制作日期是2020年12月6日之前。

“不少学生是冲着可以拿证书加学分,才来制作证书的。大学生、留学生人数最多。”商家表示。

在记者质疑其可信度后,该卖家一连发送了8张微信聊天转账截图,并声称“全国各大高校都有学生买过”。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该卖家还发送了一张寄货地址为某知名高校的交易截图。在他发送的截图里,不仅有北京,还有南京等其他地方知名高校。

卖家还透露,部分在新加坡以及在香港地区上学的学生也是“常客”。一位学生找过来,因为他同学购买证书通过了审核,所以自己也来买。

卖家将用户分享的学校审核通过的页面截图发送给记者,作为“商业信誉”的证明。

该卖家还热心传授一些简单“话术”:“你不用怕老师有疑问,你买的这张志愿者证书肯定没问题。主办地是旅游城市,过来旅游顺便当志愿者很正常。”

“或者说,你看到网上宣传后,成了志愿者。志愿服务是线上培训组织、考勤……”另外,他反复强调,该证书保真。

交纳220元的“证书制作费”后,不出两天,一份包裹就寄到了记者手中。

打开包裹后,一份印有“志愿者荣誉证书”等字样的公益证书上清晰地写有姓名、服务时长等信息。

该志愿者荣誉证书显示:感谢您参与“2020某某马拉松赛”志愿者服务工作,共计服务70小时,并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特此证明并予感谢。

落款是“某某马拉松赛组委会”,时间是2020年1月5日。

3月29日,记者以某高校教师的身份电话联系了上述马拉松赛组委会要求核实志愿者荣誉证书真伪,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需将志愿者荣誉证书拍照发送至组委会官方邮箱验证。

4月2日,该马拉松赛组委会回复邮件确认该志愿者证书由他们组委会所发。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浩认为,该组委会可以制作并为参与志愿活动的志愿者颁发相应的证书。但是,证书不可随意流通、更不可买卖。这说明该组委会志愿服务证书管理方面存在一定漏洞。

周浩强调,志愿者证书是颁发给每一位为组委会活动辛勤付出的志愿者的,不应成为用于谋取暴利的“商品”进行交易。该组委会应当检查志愿者证书的制作、颁发渠道。此外,该组委会还应详细核实志愿者身份,不给任何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2

互联网成为“公益造假”重灾区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志愿者证书”“公益证书”等关键词,瞬间就出现大量的“志愿服务证书”“荣誉证书”“感谢信”“爱心公益证书”等商品。

多家店铺会在商品展示页附上“志愿者服务证书定制化”“内容可改、可放logo”“免费打印内芯”“专业定制”“公益类证书定制”等字样。

记者发现,这些商品大多销售火爆。一件名为“专业定制证书内芯”的商品月销量突破1万、并有多达771条评论。这家店里部分评价还配有“成品”图片。多位顾客在网上留言:非常满意,质量不错,设计美观。在该商品展示页中还明确标有“不做假证”的字样。

记者明确表示购买证书只是为了增加学校学分时,这家店铺卖家表示可以交易。

另一家店铺同样表示,可以为顾客“定制证书”,并称“按照你说的内容做”。该商家配文称:“对学校评选评优,获取奖学金、考研加分、毕业后找工作等有巨大帮助,编号唯一可查。”该商品标价为120元,评论区有网友回复表示:“懂的都懂。”

3

大学生缘何成为

公益证书主要买家

22岁的王红(化名)是大连某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最近,她正在申请赴英国攻读研究生学位。

在她看来,优秀的志愿者经历、公益履历可以在申请相关学校的环节为申请人赢得一定优势。并且国外不少高等院校对于在校学生的志愿者经历也十分重视。“志愿服务能有加分,在竞争中取得更多优势。大家都会努力争取。”王红说,对于依靠伪造的公益或志愿服务证书取得加分的行为,她表示不理解。

周浩表示,定制证书的行为已涉嫌伪造相关单位印章罪。一经查实,这些商家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会受到相应处罚。部分希望“走捷径”的学生也会因造假获得相应的处分。

周浩分析,具备相应公益类、志愿服务类证书可以为学生的个人履历添彩,为其在争取利益或评定荣誉称号时加分。因此,不少高校学生、商家铤而走险买卖虚假证书。但诚信是一个学生重要的品质,广大学生不应“因小失大”,造成不可挽回负面影响。

周浩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应积极处理相关事项,对违法犯罪用治安处罚的方式“打早打小”。互联网平台也可以通过筛选方式屏蔽涉嫌此类违法犯罪行为的商家商品。公安部门则应加大对此类犯罪行为的破获和处罚力度。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欧阳雪】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