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管得了摩的,也要送得出快递(七日沸点)



“禁止电动车、摩托车?那我的快递怎么办?中午的外卖谁给送?”这恐怕是本周网友们最为担忧的问题。因为就在近期,深圳开启了一场严格的“禁摩限电”整治活动;酝酿1年多的《广州市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管理条例(草案)》在3月29日被提交给当地人大审议,拟对电动车等非机动车、摩托车实施“五禁”;北京也出台规定,将在4月11日起禁止电动车在10条主要大街通行。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现如今快递和外卖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电动车、三轮车正是完成送货上门“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方式。于是,网络上对“禁摩限电”讨论、质疑就这样产生了。热点形成的背后,是绕不开的民生话题,反映的也正是城市管理的难题。

 

各种演绎版本花样百出

事态的发酵,缘起于那一场轰轰烈烈的“禁摩限电”整治活动。

2016年是深圳的“城市管理治理年”,因此全市开展了大规模的“法治通城2016”行动,而“禁摩限电”正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自3月21日开展整顿行动10天以来,深圳各单位共查扣电动车17975辆、拘留874人(拘留无证670人、非法拉客扰乱公共场所秩序196人、暴力抗法8人)、采集非法拉客人员771人次。

不过,事态在网络上的呈现并非只是这一组简洁的数字,更多发生的、没发生的、主观臆测的场景描述不断见诸于各种媒介平台,让事件充满了矛盾与冲突。大众目光的落脚点,也更多地集中于快递车辆的查处。

比如一些网友则讲述自己“遇到”或听说的情况:有的快递说要等交警下班之后才开始收派件,有的则称有近千名快递员准备辞职——毕竟,车被扣货被扣之后,快递员是要自己赔钱的,如果加上拘留,就更加入不敷出了。

针对网上各种猜测的内容和不实说法,4月5日,深圳警方召开了新闻通气会,就一些媒体和民众关心的问题做一个公开回应和解释。

比如针对民众关心的查扣快递车辆的问题,深圳警方表示各交警大队查扣的快递行业备案电动自行车共计29辆,占查处总数的0.16%,这部分车辆被查扣的原因,均为涉及相应道路交通违法(如进入机动车道、逆向等);共查扣快递行业的电动三轮车33辆,这部分电动三轮车均属非法拼装、改装的电动三轮车。此次禁摩限电针对的是非法从事拉客、违法违规驾驶机动三轮车上路,并非针对快递业。

此外,关于网传“50名快递员被拘留、800余辆快递车辆被查扣”的说法,深圳警方予以澄清:从3月21日至4月5日,被拘留的快递企业人员19人,经核实,共有16人有系统记录;关于网传深圳快递出现离职潮的问题,深圳警方与快递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联系沟通后作出了进一步说明。

 

众说纷纭网友各执一词

尽管深圳警方对“禁摩限电”的一些误解和谣传作了澄清,但各方对这一事件的讨论并没有结束。究竟该不该“禁摩限电”,怎样“禁摩限电”,网友们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赞成者之所以赞成,理由的核心就是“安全”。

据了解,2015年全年,深圳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150宗,同比下降3.5%;死亡431人,同比下降6.1%,实现了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双下降,但涉摩涉电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41人,同比上升27.66%。

一位匿名网友表示,自己在人行道上行走或到十字路口拐弯时,经常会遇到电动车或三轮车迎面直冲而来,或者是擦肩而过,那种略带冲撞的速度感很容易让人担心会受到伤害。“其中有不少就是送餐或送快递用的电动车,因为总是要赶时间,所以派件员、送餐员都骑得很快。”

另一位从事一线执法工作的交警则留言,非机动车违法非常普遍,主要包括路口闯红灯、路段内逆行、随意横穿马路、占用机动车道行驶等。“违法数量太大,执法的时候常常挂一漏万,而且骑车人对交警执法往往不配合,执法时耗费的时间特别长。但实际上我们还有别的工作,很难拿出大量时间专门针对骑车人进行执法。”

而反对者之所以反对,理由则是“权利”和“便利”。

有网友留言表示,从自由出行权的角度来说,公民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使用交通工具出行。国家现行的《道路交通管理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对于机动车的管理,只要符合准予登记的各种条件,就应该办理登记手续实行牌照管理制度;而从电动车的角度来说,国家现行的标准制订于上世纪90年代,因此对电动车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也没有明确界定。

换句话说,即使有30%的交通事故是这些车辆造成,也不应该被取消上路的资格。否则汽车也有很高的交通事故率,为什么就不被禁止上路呢?同样,摩托车、电动车也关系到大家的生活是否方便。一些网友讨论到,现在年轻人大多都有网上购物和外卖点餐经历,它甚至已融入生活。如果没有了电动三轮车、摩托车这些交通工具,那么外卖和快递又怎么及时送到手上呢?

“听说去年呼和浩特就严查过一次电动三轮车,结果有快递员在市区骑着马送起了快递。今年在郑州也有过快递员因骑电动三轮车被交警扣留的事情,于是他们只好拉板车来送货。这样的行为似乎更荒唐。”

 

规范管理岂能一禁了之

去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抓城市工作,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就城市是不是应该“禁摩限电”来说,同样离不开服务思维,避免粗放式的“一刀切”政策,让政策细化、规范,更加顺应民心。关键是中央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标准与条例要跟得上时代和管理的步伐。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首先,是不是所有的摩托车与电动车都应该被禁?是不是可以用“特许备案”的方式对部分行业的使用车辆进行“个别管理”?比如有网友提到,用于快递、邮政、外卖等方面的车辆可否获得特殊许可,在品牌、速度、马达功率、行驶区域、驾驶人资格、承载量等方面进行规定,让驾驶者能够依规行驶,从而也方便了大家的生活。

试想,如果所有的电动车都跟汽车一样有牌照、驾驶之前要像机动车一样考驾照学交规、上路有监控、违规了一样扣分罚款,这些车辆就不像现在一样无所忌惮了。拿出管理酒驾的方式管理这些,恐怕效果就会不一样。

事实上,深圳在具体规定执行过程中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自2012年开始,深圳就对邮政、快递等行业以及运送桶装饮用水、瓶装燃气等单位所使用的电动自行车实行备案制,经统一载物托架和车身颜色。纳入管理,允许上路行驶、不限行。

据统计,目前深圳备案的摩托车、电动车车辆达到4.3万辆,其中快递业近1.8万辆,占所有行业总数的41%,行业配额最多。针对近期快递行业协会的诉求,深圳在落实增加5000辆备案电动自行车的配额,后续会充分考虑行业、企业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协调增加配额。

同时,2014年国家邮政局曾发布《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技术要求》,明确其车型、尺寸、车速等多项指标,但并非强制性措施。而新标准也正在酝酿中,预计有可能将增强对快递电动车投入使用的约束力。

其次,摩托车、电动车的高事故率是否可以通过综合途径来解决,而不是让问题全部由车主买单?例如很多城市的道路缺少非机动车道,如果电动车要上路,大部分时间要么和机动车在一起,要么占用人行道,这自然容易造成交通混乱。假设能合理规划道路,那么摩托车与电动车的运行可能会变得更加有序。

此外,也有网友指出,如果担心电动车电池造成污染,那么应该从源头上修订标准、约束生产商;如果担心车辆出现乱停靠、占道的行为,是否可以专门开辟一个区域,定时停放快递车辆,同时为部分社区安置快递存储柜等。

总而言之,有了问题,我们都希望去解决。但解决的方式,还是要讲求“宜疏不宜堵”,学会“十个手指弹琴”、“精准调控”。为了居民安全而便利的生活,我们有关部门要有管得了摩的、当然也要送得出快递的能力。


【责任编辑:王雪】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