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旧衣物的好去处

在当下,快速淘汰的旧衣物成了一种新的消费垃圾。有统计显示,每年我国大约有2600万吨旧衣物被扔掉,但再利用率还不到1%。

有关研究显示,如果旧衣物被随手抛弃,水质、土壤、空气等都会受到污染。但如果全部得到回收利用,不但相当于节约原油2400万吨,还能减少80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时还能进行多方面的资源化利用,其益处可谓不小。

由于起步晚,废旧衣物回收存在不少问题,如何进行更规范、更有效的监管,是当下包括上海和其他开展废旧衣物回收的城市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上海和泰花园小区门口,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七八岁的女儿,引导她亲手把旧衣物塞进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嘴里。这位妈妈说,希望通过这样的举动,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记者日前碰到的这一幕,与上海市近年来大力推行的“大熊猫”废旧衣物回收箱项目相关。早在2010年12月,上海市就开始在居民住宅小区进行废旧衣物回收利用试点,并于2011年5月试点推广至全市。2012年2月,上海将“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收集”项目和“废旧衣物回收利用”项目同时列入第5轮“三年环保行动计划”,希望通过这两个项目的建设,实现生活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目标。

这些萌萌的“大熊猫”废旧衣物回收箱,如今在上海的各个角落都有分布,数量达2000多个。据项目建设方上海缘源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大熊猫”回收箱尤以虹口区最为集中,达到了348个,覆盖了313个小区、213个居委会,覆盖率达55%。

自从“大熊猫”废旧衣物回收箱“落户”各社区之后,许多闲置衣物似乎有了去处。当一件旧衣服被“喂”给“大熊猫”之后,等待它的命运究竟如何?记者经调查发现,由于回收模式尚未成熟、回收过程缺乏有效监管,“大熊猫”内的旧衣物经常被人窃取,流入不法商贩手中,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何从法律的角度进行更规范有效的监管,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上海年产13万吨旧衣物待处理

“女儿买来的很多衣服穿了一季就不穿了,一大堆衣服放着占了不少地方,想捐也不知道往哪儿捐,最后只能丢掉。”家住上海市延长路的张阿姨面对家中一大堆旧衣服,很是烦恼。

有类似烦恼的,不仅是张阿姨。据记者了解,在上海,每天产生的旧衣物多达数百吨。一年下来,需要处置的旧衣物总量达到13万吨之多,约占上海全部生活垃圾的3成左右。

据有关人士介绍,数量如此之大的旧衣物,其出路只有两条:一些较厚较新的旧衣物,通过民政部门或公益组织等渠道,经消毒后捐往灾区或贫困地区;剩余的则由居民自行处置,大部分被当作普通垃圾扔掉。由于这些衣服大多由化纤材料构成,可降解性差,并且经过了织布、漂染等多道工序,随便丢弃,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

为解决这一问题,自2010年起,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开始在全市试点废旧衣物回收,以原闸北区临汾路街道为例,其下辖的17个居委会都在小区内建立了回收点,由专业公司统一进行回收。

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整个社区回收体系中,包括上海缘源实业有限公司在内共有3家企业参与废旧衣物回收,覆盖小区2000余个,几乎覆盖了全市。仅去年一年,通过在居民区、政府部门等不同地方布点回收的生活废旧织物,就占到全市垃圾分类的2%左右。

回收废旧衣物能带来多大的效益?上海缘源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膺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亩地产棉花80公斤,每利用1公斤旧衣物再生纤维等于节约用地8.33平方米,同时可减少劳动力、化肥、农药和物流费用的投入;1吨石油可生产涤纶、尼龙等化纤原料800公斤,利用废旧化纤织物加工成再生粒子原料,不仅可以节约石油,还可节约其他化工原料的投入。

尽管可以带来这么多效益,但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市旧衣物每年回收总量只有300多吨,相对于每年13多万吨的旧衣物产生量,只占冰山一角。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回收箱时常遭窃给健康、环境等带来隐患

虽然废旧衣物回收箱进驻部分社区已两年多,但却遭遇到了回收瓶颈。在采访中,不少市民都有类似的疑虑:“我当然希望废旧衣物能够通过合理的方式再生利用,但我担心这些衣物流到不法商贩手中,简单翻新之后再流回市场。”

家住静安区的李先生曾在路边以及一些衣裤批发市场看到过二手衣物被翻新出售,这让他不敢轻易将旧衣物投放至回收箱。据了解,在上海的街头巷尾,有上万个小贩在回收废旧衣物,一些好的衣服贴上标签被充作新衣服转手倒卖。

在上海市虹叶茗园,门卫大叔指着门口的“大熊猫”回收箱说:“这个回收箱子放在我们小区北门口大概有7个多月了,天暖和的时候,半夜总有人把里面的衣服掏出来,一件件选。好点的就自己拿走,不好的就又塞进去。”

“几乎每天都有小贩来偷衣服,尤其是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上海市蓝村路501弄蓝村小区保安告诉记者。记者看到,这里的“大熊猫”回收箱距离小区门口约20米,上面的门已经损坏,靠铁丝勉强挂在“大熊猫”脸上。

“小贩通过‘大熊猫’脸上的这个门,用长长的铁钩就能把衣服勾出来。”小区保安说,这个小区里至少有一半居民都是租住户,许多人在搬走的时候,会把废旧衣物扔进回收箱,回收量很多,不少衣服还挺新的,小贩有的拣了自己穿,有的拿去卖。

“除了撬窃,到现在为止,还有3个放在小区绿化带上的‘大熊猫’回收箱被整个偷走。”杨膺鸿说,他报案后在监控录像里清晰地看到,大半夜,“大熊猫”回收箱被装上面包车,偷盗者故意开着大光灯,监控摄像头也没能拍到车牌。

曾参与过捐赠的蓝村小区居民张先生问记者:“你知不知道捐赠出去的旧衣物被用来干什么了?有没有人监管呢?”采访中,不少居民表示,回收箱遭窃,保安不愿管,说不属于他们的职责,“我们捐出的东西如何保证被有效利用呢?”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这些被偷走的旧衣物最终去了哪里?杨膺鸿说,这些旧衣物主要有3个流向:完好无损、成色较新的衣服会流入二手地摊市场出售;比较破的衣服则被低价卖给一些砖窑厂作为燃料使用;没有再利用价值的衣服最后被扔进垃圾桶。

“我国目前对二手衣物的进口及交易是明令禁止的。”有关专家表示,地摊上的旧衣物在流转过程中,因为本身卫生及存放条件等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各种病菌、寄生虫等,而摊贩也未必会对衣物进行洗涤和消毒,因此这些旧衣物的卫生安全状况堪忧。

同样,废旧衣物也不能用于燃料,尽管其热值和煤炭的热值相当,约为5000大卡左右。这名专家说,政府主导废旧衣物回收的目的是推动其资源化、无害化利用,如果流向二手市场或用于焚烧的话,就跟其目的相悖了。更令人担心的是,对废旧衣物的不当处置极易传播疾病、污染环境。

在小贩收集来的废旧衣物中,无处可去的衣服垃圾一般只能被填埋或当燃料处理。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衣服当作燃料的价格并不高,加上衣物的燃点高出纸张1倍,许多废旧衣物都被送到安徽、江苏等地的砖窑厂和锅炉厂当燃料烧掉了。

除了面对回收箱被撬、衣物被盗或者废品回收机构恶意破坏等事件之外,对于杨膺鸿来说,整个回收体系的成本平衡等因素,是企业必须要考虑的现实问题。据他计算,按照公司现在的规模和运行模式,每月支出在7.5万元左右,而销售旧衣物制品的收益则不到5万元,处于亏本运营状态。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盈利率偏低制约旧衣物回收规模扩大

杨膺鸿坦言,根据公司统计,全市已经入驻小区的废旧衣物回收箱,有近4成遭到撬窃。

对此,杨膺鸿也想了一些办法,比如把放在绿化带无人看管的回收箱搬到小区居委会旁,或者小区门口门卫处附近,不过,由于每个小区的条件不同,撬窃现象还是屡禁不止。他曾遇到过一起极端的案例:小区保安和小贩串通,一起偷盗废旧衣物。

除了摆放位置,“大熊猫”回收箱本身设计制作上的缺陷,也给了偷盗者以可乘之机。

杨膺鸿说,目前使用的回收箱是由玻璃钢和20公斤废旧衣服混在一起制作而成,由于衣服纤维牢度不够,使得箱体很容易裂开和被撬窃,想要修复也很困难。到了梅雨季节,雨水极易从箱体表面纤维的空隙渗入箱体。另外,玻璃钢和衣服纤维很难分开回收,使得回收箱最后只能全部报废。

除了回收箱被撬坏、衣物被盗走之外,正规回收公司盈利率偏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废旧衣物回收规模的扩大。对此,一位业内资深人士给记者算了两笔账。

按照上海目前箱体的情况来看,一个回收箱月均能收取废旧衣物80公斤。其中,夏季综合类衣物符合出口的约占15%,秋冬衣物综合类约占5%,纺织原料资源化利用约占25%,余下为化纤和混纺的废旧衣物。

目前,夏季综合类衣物1吨价格在6500元左右,秋冬衣物1吨约2000元,资源化做成纺织原料的均价约为每吨2800元,其他化纤和混纺的均价为200元1吨。按此计算下来,一个回收箱体按照合法的盈利方式,每月大约可获利150元。

“个人的贪婪在利益面前容易被放大,这就是为什么在我国废旧衣物的收购项目总是由政府牵头,交给资质完善的专业公司来处理,而不是转手交给收购废旧物品的小摊贩。一旦交给小贩,废旧衣物流向就会失控。”这位人士说。

他还表示,按照每个箱体每月收取80公斤废旧衣物来算,根据经验,回收公司至少要有1000个箱体的投放量,才能扭亏为盈。

这位人士又给记者算了另一笔账。一家正规废旧衣物回收公司场地费一年需40万元、人工费80万元、社保18万元、油费20万元以及其他费用18万元,总计年支出约176万元。按照每个箱体每月150元盈利来算,1000个箱体1年约盈利180万元,除去帮困济贫等公益捐赠外,差不多略有盈余。

这就意味着,一家废旧衣物回收公司如果箱体不足1000个,就一定会亏损。如果想从中获利,就不得不砍掉人工、场地等费用。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杨膺鸿的公司是上海最早在小区设置旧衣物回收箱的企业,他坦承,他们不是单纯的慈善机构,需要从回收中赢利。他告诉记者,他们一般对旧衣物进行两次分选,第一次是价值分选,将成色新、款式新的衣物挑出来,消毒后捐献给有需求者,这部分占公司回收旧衣物的3%~4%;第二次是按照面料成分分类,捐赠余下的回收旧衣物会按照毛、棉、化纤、混纺、鞋包分类后,再生利用为纺织原料,用于制作无纺布、劳防用品、菜棚保暖棉以及车用隔热用布等,而这正是公司生存发展的基础。

“我们现在回收的旧衣物,有8%左右比较好,我们就把这些挑选出来,捐赠给贫困地区。”上海绿圣纺织品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称,除了8%的衣物捐赠外,另外92%的旧衣服则在进行分类后,进行再回收处理。

为了防止回收箱被撬坏,杨膺鸿透露,他们对“大熊猫”回收箱进行了改进。新版回收箱采用新型工程塑料,加入了防冻、防裂、防紫外线的物质,不怕高温日晒,在零下几十摄氏度的情况下也不会开裂。虽然制作成本比原来高出200元,总价在1200元左右,但使用寿命可以达到8年。此外,工程塑料100%可以回收,每个回收箱将来弃用后,回收价格仍有300元。

据介绍,新版“大熊猫”废旧衣物回收箱占地1平方米,比原来高一点。最重要的是,新箱体在防盗上有了很大改进,在居民可以投掷废旧衣物的同时,内部设置了一块40度角倾斜的挡板,使得衣物进入箱体后无法再被勾出来。另外,铁件直接焊接在塑料里,很难被撬卸下来。

据悉,新型“大熊猫”废旧衣物回收箱将首先在新推广的社区内进行安置,之后逐步替换旧版回收箱。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废旧衣物收运监管空白亟待补上

旧衣物的流向究竟由谁来监管?对这一问题,杨膺鸿也坦言,目前这方面的确是空白。他呼吁政府应尽快建立一个监管机构,以便对整个旧衣物流向进行监管,并对回收旧衣物机构的运作进行监督,让其更加规范化、高效化。

但现实情况却是,不仅旧衣物流向没人监管,就连旧衣物回收箱的监管都无人问津。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性质上说,居民产生的旧衣物属于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而根据2014年开始实施的《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管理办法》规定,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物的回收,由商务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管理。

据这名负责人介绍,2011年,上海开始推行垃圾分类,他们也鼓励社区设置旧衣物回收箱,并引导有意愿的企业为社区提供收运服务。目前,全市已有3家企业在从事这项工作。

“但是,对于这些设置旧衣物回收箱的企业,我们没有审批的权限,也没有监管的权限。”这名负责人表示,旧衣物回收市场是一个企业自发行为的市场,他们曾希望能够从企业中得到一些数据,比如回收了多少旧衣物及其去向等,但有的企业愿意提供,有的企业不愿意提供,所以绿化市容管理部门无法完整掌握这些数据。

目前,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正在和有关部门协同加快“两网合一”,即生活垃圾处置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协同,逐步推动废旧衣物等低价值可回收物的有序回收再利用。

根据住建部颁发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规定,在垃圾分类中,旧衣物(织物)与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等,同属于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可回收物。遗憾的是,对于废旧衣物的回收,目前没有一个直接监管的部门,这使得许多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企业的自我监督和改进。

废旧衣物回收虽然被定性为“循环经济专项项目”,但上海出台的《上海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中没有明确规定,这使得废旧衣物是否属于“再生资源”以及其收运监管应由哪一部门具体负责等问题,至今尚无明确答案。

“上海市发改委负责立项,但整个回收流程由谁来监管,我们也不清楚。”杨膺鸿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针对这一问题,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负责人表示,不同回收公司放置的回收箱五花八门,废旧衣物收运体系难以规范化,在布点和收运的及时性上都存在问题,“接下来我们将规范收运行为,在试点区域统一容器大小,改进废旧衣物回收箱布局,让这个体系更加合理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今年上海“两会”上,旧衣物回收也引起了有关人士的关注。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里格律师事务所主任安翊青专门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通过完善立法来明确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并对旧衣物回收箱项目进行进一步的调研,对现有利益分配机制进行调整。

安翊青建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应当会同市商务委共同进行查处,并避免旧衣物外流对环境和市民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为进一步明确旧衣物回收箱的管理职责问题,上海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加强对旧衣物回收箱项目的行政监管。

她还建议,由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牵头,对旧衣物回收箱项目开展进一步的调研,对现有利益分配机制进行调整。

“如果要保持旧衣物回收箱项目的公益性,可以选择让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机构承担该项目的运作,并通过政府财政、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项目运营资金;如果要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则需要让旧衣物回收公司能够从中获得必要的合理利润,才能让公司真正把这项工作当成一份事业去用心经营。”安翊青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相关链接

其他城市废旧衣物回收状况

北京市:2015年,结合“环卫+互联网”社区垃圾智慧分类系统,北京市环卫集团在一些机关单位、校园和居民社区,建立了废旧衣物回收在内的再生资源回收项目。目前正着手在300个小区总计28万余户、100万人的范围内建立回收网络。未来1年~2年内,将通过并购回收企业、自建回收点等方式,在全市建立2000个左右的回收点。


济南市:济南在全市已经投放了420多个废旧衣物回收箱,覆盖了整个高新区,在历下区、天桥区、市中区、历城区等15个街道办都有分布,负责提供旧衣物回收箱的是济南成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监管单位为济南市城市管理局。


太原市:太原市社会志愿服务交流协会发起实施“衣旧情深”公益项目,经太原市文明办、太原市民政局批准,目前5000个“绿色环保废旧衣服书报回收箱”陆续向全市各居民小区、物业小区、单位楼院、机关学校实施投放,旨在将垃圾分类处理、减少环境污染,无公害并且清洗消毒后的可用衣物,将用于捐赠给有需要的人群。


兰州市:2015年,兰州市一家企业联合相关部门,在30个小区内总计投放了100个废旧衣物回收箱,以解决群众捐赠无门、资源浪费的情况。按照计划,这家企业将要在兰州市总共投放5000个回收箱,覆盖全市每个小区,让人们的爱心有去处,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


昌吉市:今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批废旧衣物回收箱悄然落户昌吉市,这批废旧衣物回收箱由当地一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放。昌吉先在两个居民小区内安装了废旧衣物回收箱,按照计划,昌吉市将利用2年~3年时间,实现废旧织物回收箱在社区全覆盖,届时,昌吉市将会有3000多个废旧织物回收箱投放街头。


【责任编辑:张慈】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