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高温“熄火”?全国末伏热力地图出炉 看谁家暑热埋“伏”

 “三伏天”最后一伏开始!8月10日我国进入末伏,大部地区高温“熄火”,南方雨水增多增强。中国天气网推出“全国末伏热力地图”,看看末伏期间哪里还有暑热埋“伏”,哪里应“伏”自如。

今年中伏东北气温异常偏高 西南闷热十足

今年中伏期间,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影响,东北多地遭遇罕见的高温考验,气温显著偏高,且持续性长、极端性强。热浪之下,黑龙江的空调卖到脱销,引发网友热议:“你可是曾经连风扇都用不到的地方啊....。.”、“空调安装师傅已经排到下个月了,现在现货风扇都抢不到”。

7月下旬,黑龙江全省平均气温为25.7℃,比常年高3.7℃,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各地气温均高于常年,大部地区气温偏高2℃以上,其中,伊春大部、哈尔滨东部、三江平原、牡丹江偏高4℃以上。这样的天气直接刺激了当地空调需求的大面积爆发。

黑龙江省2021年7月下旬气温距平分布图(℃)

黑龙江省2021年7月下旬气温距平分布图(℃)

此外,西南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中伏气温也偏高。像是重庆、四川、贵州等多地7月底至8月初最高温频超40℃,突破日极端气温值,其中重庆彭水8月1日和2日连续两天最高温达41.5℃,加上湿度较大,闷热如蒸笼。

末伏我国大部高温“熄火” 华南小心埋“伏”

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介绍,今年末伏期间(8月10日至19日),我国大部高温“熄火”,仅在华南局地仍有高温冒头。

在南方,受雨水增多增强影响,高温范围将迅速收敛,暑热有所缓解,尤其是在降雨频繁的长江流域,像浙江、江西、湖南等地气温“不走寻常路”,原本在此时应有高温“出没”,但今年末伏期间最高气温都将陆续降至30℃上下,且夜间最低气温也逐渐下滑,率先“熄火”,退出高温行列。而四川、重庆等地由于持续降雨,气温也较为低迷,开启“应‘伏’自如、悠哉吃瓜”的模式。

不过在江南南部、华南一带,受季风云团影响,虽多一些分散的强降雨和强对流,但最高气温多在33℃上下,体感依旧闷热,要小心暑热埋“伏”。其中,海口将是高温最持久的省会级城市,暑热难消。海口从8月6日至8日已连续3天高温,未来一周继续高温,一旦十连击兑现,将创造当地8月最多高温和最长连续高温的纪录!之前8月高温日数最多的为8天(2017年),最长的连续高温纪录是7天(2017年8月8日至14日)。上述地区的小伙伴防晒是关键,同时还要注意多补充水分,切忌贪凉。

在北方,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局地气温偏高,偶有高温冒头;北京、河北、天津、山东、山西一带最高气温多在30℃出头,午后仍感觉有点热,只要外出的你避开午后最热、最晒时段,便可以应“伏”自如,悠哉“吃瓜”了。

末伏全国最清凉的地区当属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的气温下滑明显,最高气温多在25℃上下,最低气温16至18℃左右,秋意渐显,凉爽舒适,成为末伏期间最让人羡慕的区域,可谓“佛系度伏”。常年来看,东北地区在立秋期间自北向南陆续开启入秋进程,哈尔滨即将开启入秋进程,长春也会在秋天的边缘试探。上述地区的小伙伴早出晚归时还需多加一件外套,晚上需要盖个薄被入睡,谨防感冒。

末伏过后还会热吗?胡啸表示,虽然全国大部没有成片的高温了,但也不能放松警惕,还要关注临近预报,防止暑热冒头。另外,末伏期间南方雨水多,颇有“倒黄梅”的味道(倒黄梅是指出梅进入盛夏已数日,长江中下游气象要素已具盛夏特征后又再转入具有梅雨特点的天气),需关注强降雨天气对交通出行的不利影响,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城乡内涝、山洪、山体滑坡、中小河流洪水等灾害,尽量远离气象灾害风险较高的地区。

末伏补水养肺防干燥 切莫贪凉防感冒

“立秋”后凉爽的天气还没那么快到来,末伏具有炎夏湿热的特点,又带有秋天的温燥,常表现为湿热、阴虚、火旺。由于之前的三伏天对身体消耗很大,所以末伏要特别注意养生和恢复身体。

1.切莫贪凉损阳气

末伏时天气的一大特点是,白天高温闷热,但早晚明显变凉,昼夜温差大。所以末伏时节,取凉须有节制,以免伤及身体阳气。末伏里吹空调要把握好“度”,切忌猛吹空调、过度吃冷饮,不宜直吹空调,也不要频繁地进出空调房。特别是早晚气温下降时,避免着凉感冒。

2.补水养肺防干燥

立秋至末伏这段时间,天气虽然还是很热,但这热跟夏天微微有些不同。比如除了热之外,还有些干燥的感觉,和夏天的湿热不同。由于夏季酷热出汗多,常损耗过多,使人体水分不足。加上秋季气候偏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常会有口干舌燥、烦躁不安、皮肤干等症状。相较于夏天,此时补充水分更为重要。由于秋燥易伤肺,除了喝水外,建议喝些滋阴养润的汤水防燥又养肺,如冬瓜薏米煲老鸭、银耳百合粳米粥。

3.养好脾胃贴秋膘

初秋暑热未退,湿气当令,此时人体的胃肠功能经过一个盛夏的消磨,处于较为脆弱时期,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容易脾胃失调、消化不良等,甚至发生秋季腹泻。末伏天健好脾胃,可以改善胃口不佳情况,而且有利于“贴秋膘”。

最后,中国天气网温馨提醒,末伏天里要合理安排个人起居,做到作息规律,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适量运动,提高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祝大家舒适度伏,快乐迎秋。(策划/刘珺 设计/罗嘉雪 数据支持/胡啸)


【责任编辑:欧阳雪】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