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8月10日广州讯(孙乙炜)8月9日上午,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相关情况,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发布会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东文介绍《规划》的总体情况。《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广东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定位目标,努力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创新集聚地、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先行地、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等“四个定位”;并确定规模实力迈上新台阶、创新驱动获得新突破、质量效率发展取得新提升、“两化”融合发展形成新优势、绿色可持续发展迈入新阶段、开放合作取得新成效等“六大发展目标”。
吴东文提出,《规划》同时明确了主要发展目标:到2025年,广东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0%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3%。展望2035年,制造强省地位更加巩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率先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制造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领先水平,成为全球制造业核心区和主阵地。
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兽医师屈源泉介绍,“十四五”期间,“集群化”是广东省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词,也是现代农业产业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在集群建设过程中,广东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建体系、促融合、育主体、强链条”为路径,协同布局支撑项目,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体系。一是建设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这个拳头项目。截至目前,广东共获批建设黄羽鸡、金柚、荔枝、罗非鱼、生猪、橡胶6个项目(生猪、橡胶为广东农垦单列项目),预计三年可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投入接近12亿元,加上撬动资金,6个项目总投入预计超过45亿元。“十四五”期间,还将建设一批区域性产业集群。二是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两个集聚发力的平台。到目前为止,累计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6个、农业产业强镇56个(含农垦),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61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镇超过2200个。三是建设食品特色产业园区。强化食品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完善生产、生活、服务配套,支持和引导食品企业入园发展,促进岭南特色食品产业集聚发展。

质量是引领经济发展的标杆。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汤武介绍,“十四五”期间,广东市场监管部门将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为重点,完善质量发展机制,强化质量基础支撑,创新质量治理方式,提升广东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助推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广东制造高质量发展基础。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质检中心、产业计量中心、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二是构建产业先进标准体系,带动广东制造高质量发展。三是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打造广东制造高品质产品。四是大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标杆,擦亮广东制造金字招牌。力争到2025年,新增中国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0家次以上,评选表彰省政府质量奖和提名奖100家次以上,不断提升广东省制造业品牌影响力。
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蔡木灵表示,《规划》布局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一个就是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加快补齐制造业短板,重点发展模拟芯片、功率器件和第三代半导体等,大力引进和培育封测、设备、材料等领域龙头企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发展思路,通过大力实施广东“强芯工程”,到2025年,争取集成电路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集成电路设计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一是发挥产业投资基金作用。通过省财政出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设立首期规模200亿元的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EDA工具、装备及零部件、相关材料、电子元器件等项目。二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每年投入不低于10亿元支持集成电路领域技术创新。三是完善产业发展布局。推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地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和区位优势,做优做强集成电路设计业,积极推进特色制程和先进制程集成电路制造,加快培育化合物半导体,积极发展材料和装备产业,围绕重大制造业项目加强产业链招商,形成“重点突出、错位协同”的产业发展格局。四是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国家级、省级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平台建设,省级财政给予不超过固定资产投资30%的资金补助。五是培育人才队伍。扩大高校微电子专业师资及招生规模,省属高校可自行确定微电子专业招生计划,微电子等相关专业招生规模争取年均增长20%以上。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吴道闻介绍,“十四五”时期,广东将全力抓好《促进海上风电有序开发和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推动项目开发由近海浅水区走向近海深水区,由补贴走向平价,力争到2025年底全省建成投产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800万千瓦。
接下来要要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发挥省海上风电调度协调机制作用,强化安全生产,力争今年建成投产项目装机超过400万千瓦;二是实施适当的省财政补贴,补贴标准为每千瓦1500元、1000元、500元,通过该补贴,推动项目由补贴向平价平稳过渡;三是重点打造海上风电基地,在加快规划建设粤西千万千瓦海上风电基地建设的同时,也争取国家支持建设粤东千万千瓦海上风电基地,并积极争取国家同意广东先行开展国管区海上风电项目试点开发;四是组织做好省海上风电规划修编工作,将新摸查出来的省管海域场址补充纳入省海上风电规划,同时也积极争取国管海域专属经济区的项目场址纳入国家相关规划;五是推动广东省海上风电项目在全国率先实现平价上网;六是推动海上风电产业集聚发展,强化对全省产业基地规划布局的统筹,加快建设阳江、粤东海上风电产业基地。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重点引进新材料、主轴承、齿轮箱、海上升压站等产业链企业,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推动海上风电产业集聚发展。
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龚建文介绍,广东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和完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体系,力争“十四五”期间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翻番,达到1万亿元,主要采取五项措施推动集群发展:一是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组织实施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和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专项。十四五”期间将争取建设5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二是加强重点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培育建设广州国际生物岛、深圳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十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十四五”期间将建成10个特色鲜明、规模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形成2个千亿级产业园区。三是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计划,遴选一批创新实力强的生物医药企业,建立创新型企业培育库,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十四五”期间将推动实现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四是推进重大项目落地见效。动态梳理广东省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重点项目以及各地市立项重点项目,定期更新相关数据。五是完善产业发展生态。不断完善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临床试验激励、应用推广等机制。推动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实施中成药注册标准、检验标准互认,构建一体化中药评审机制。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境外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技术改造奖补等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