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理性“打卡”,莫给“网红打卡地”招黑

近日,中国跳水小将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赛场上碾压式夺冠,一跳成名,随即受到广泛关注。据报道,全红婵的广东湛江老家受到网友围观,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因为人流量过大,当地政府多次提醒大家理性“打卡”,全红婵哥哥也直言家里老人已经连续几天没有休息好,恳请直播的“网红”声音尽量小点。

出于对奥运冠军的祝贺与敬意,对奥运精神的推崇,对其家人的关心关怀,或者出于教育取经的目的,到附近瞻仰一番无可非议,但是所谓“网红”为了蹭流量无所不用其极,未免让人耻笑和愤慨。各路“网红”“打卡”蹭热度的场景似曾相识,“大衣哥”“拉面哥”都曾因此引发关注和讨论。本次全红婵家门口丑态毕露的“网红”群像,再度引发热议,“网红打卡地”何时延伸到了“家”和“人”?“打卡”何时演变为“饭圈”流行的围堵和道德绑架?“网红打卡地”这一美称怎么越来越变味儿了?我们有必要予以重视。

1.“网红打卡地”指的是广受欢迎的景区等吸引人专程消费、拍照的事物或地方

“网红打卡地”的说法要从“网红”这一概念说起。很长一段时间,“网红”主要是“网络红人”的简称,它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指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或网络上因为某个事件或行为受到网民关注而走红的人。他们的走红往往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受到追捧,成为网络红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红”概念外延到方方面面,“网红段子”“网红饭店”“网红景点”“网红打卡地”……

“网红打卡地”包含着看客、游客前往“网红地”到此一游的驱动力,同时还有各路“网红”到此“打卡”的意蕴。“网红打卡地”这一说法诞生之初主要是以美称流行的,指的是广受欢迎的景区但又不限于景区等吸引人专程消费、拍照的事物或地方,常见于各大景区、地标性建筑、特色餐厅、美食店、书店等修饰语中。

近年来,随着“网红打卡地”概念的普及,又出现了“新晋网红打卡地”(如,因丁真走红而爆火的四川甘孜)的说法和“打造网红打卡地”的做法。各地在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把“打造网红打卡地”定为重要目标。比如,2020年北京通过开展“网红打卡地”评选活动推出一批融合地道京味文化、体现时尚艺术与市井生活和谐共处、顺应新一代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品质化文旅消费新场景;而广东东莞观音山则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开展水治理、设立珍禽异兽保护区等把荒山变名山,并相继推出飞天威亚等一系列网红项目,在2021年“五一”期间吸引了大批游客,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网红打卡地”作为一个广泛使用的美称,寄寓了广大网友和游客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也体现了各级政府、社会各界通过改善自然和人文环境、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思路,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做的努力。“打卡”对于网友、游客来说是一次满足精神需求的审美之旅,对于“打卡地”则是宣介发展的契机。

2.“网红打卡地”外延波及私宅和人身,“打卡”从满足审美需求到趋利蹭流量

如今,我们再谈起“网红打卡地”,很难再纯粹地将它理解为美称,就像说起“网红”,甚至多了一层贬义的味道。

如果说“网红”诞生之初还是一个中性词,仅用来描述一种网络上很红的客观现象,那么经过一些低俗博主、网络达人、资本和营销号的“努力”,“网红”一词褒的一面几乎被消耗殆尽。而“网红打卡地”一词也面临着同样的危机。与其说是美称面临毁灭危机,不如说“网红”“打卡”的不良现象正在无序蔓延。

2021年3月,一则题为“男子拜师不成狂砸大衣哥大门”的新闻引发关注。据报道,一男子因想拜“大衣哥”朱之文为师,隔三岔五到门前围堵,甚至敲锣打鼓在门前喊话,被拒之后,恼羞成怒,提着重锤砸门,还声称讨要120万元“青春费”,最终被公安机关拘留。这则新闻让人看到了一些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卑劣,肆意侵犯私宅法治意识淡薄的无知,这样的丑陋现象不仅败坏了村民的淳朴形象,还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然而这样的事并非个例,就在2020年4月,两男子酒后踹“大衣哥”大门的新闻曾登上热搜,“一碗拉面3块钱,15年不涨价”的“拉面哥”身上也曾上演过此类悲剧。我们必须正视,“网红打卡地”的外延已经波及了私宅和人身,在所谓“网红”的带动下,远近村民、各地游客在猎奇、跟风、围观、追星等心理作用下加入围堵大军。

近日,眼看全红婵家门口人流涌动,各路“网红”及“打卡”群众近乎失控,不少媒体和网友也在呼吁“别让全红婵成为下一个大衣哥”。在“流量为王”“流量可变现”等不良网络环境的影响下,“打卡”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一睹为快、拍照分享美好等范畴,这种行为正在变得极端功利化。在一些所谓“网红”和利欲熏心的拍客眼中,流量和热度就是金钱,蹭流量成为最大需求,这也是他们为“打卡”无所不用其极的最大动力。

3.政府引导和平台规范相结合,为“网红打卡地”恢复“名誉”

近日,车辆川流不息的成都天河西二街隧道竟然也成了“新晋网红打卡地”,不少“网红”架起手机直播、市民拍照“打卡”,不仅妨碍了交通,还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对于市民的自发“打卡”,相关部门应当及时进行疏导。据悉,当地交警部门已联合多部门开展治理工作,其安全教育和劝离的做法值得借鉴。

而对于“网红”蹭流量恶意炒作、营销谋利,甚至道德绑架、侵犯私宅、堵人等行为,则需要严厉的惩戒制度。“大衣哥”门前踹门、砸门的人被拘留得到了应有惩罚,而一些利欲熏心之徒依然在四处“打卡”。积极健康的网络生态以及“网红打卡地”的美好内涵亟需更加严格的规范措施。

8月8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相继发布公告,针对部分用户借东京奥运会运动员恶意炒作、营销谋利等违规行为进行了整治。抖音平台“下架违规视频3287条,处罚违规直播间106个,处罚违规账号92个,其中永久封禁违规账号32个”;快手“共处置违规视频5000条,违规直播121场,违规账号106个,违规用户名80个”。整治之余,短视频平台还呼吁广大网友“要理性为奥运健儿加油,尽量在线上支持,避免线下聚集围观给奥运健儿家庭带来困扰”。

相关平台严厉打击蹭热点、恶意营销等行为的治理举措值得肯定,对于非理性“打卡”、通过围堵、直播奥运冠军家人的日常生活,消遣他人获取流量等行为形成了一定的震慑。但这样的震慑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如何防患于未然,及时制止狂热“打卡”私闯民宅等行为,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应当及时开展普法教育及正确引导,形成理性“打卡”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相关平台应尽到事前提醒义务,把相关规范前置。大家少一些过线的狂热,多一些理性的“打卡”,才能为“网红打卡地”恢复“名誉”,形成良性发展。

(作者:赵旭,系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欧阳雪】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