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607公里 黔贵大地变通途

近年来,贵州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至去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607公里。一条条公路串连,一座座桥梁架起,一条条隧道贯通,昔日“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变得四通八达。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让这里的旅游人气更旺、特色产业更丰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力。

前段时间,随着最后一段钢桁梁精准定位到安装点,主跨1100米的贵州开州湖大桥成功合龙。这是王朝国参与的第九个桥梁项目,作为工程Ⅵ标段的项目经理,虽然已经从业27年,仍不免紧张,“头一次碰上跨度这么大的,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现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2007年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不足1000公里。久困山峦的贵州,决心凿出发展的通途。

2015年,贵州率先在西部实现县县通高速;2017年,又率先在西部实现村村通公路;2020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607公里。昔日“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如今已实现华丽转身。

架桥修隧道,黔山变通途

贵州近些年的发展,有赖于交通;交通的改变,始于一座座桥梁,一条条隧道。

“不是山就是沟,离开桥梁、隧道,能走得通?”1994年,王朝国进入贵州公路工程集团,先后参与多个桥梁项目、隧道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交通发展很快,尤其是一座座桥梁,都成了新名片。”

2018年上半年,王朝国接到任务,带队参与开州湖大桥修建。

“我们负责的一侧桥隧相连,施工场地垂直高差有130米,自上而下同时进行多项工程,极讲究协同配合。”王朝国发现,更棘手的是主塔桩基,向下打了60多米,仍未找到坚固的岩层,施工难度很大……

3年来,王朝国跟工友一起,吃住在工地,克服了重重困难,好不容易盼来合龙,新的挑战又出现了。

原来,整座大桥需吊装76榀钢桁梁,合龙梁段重达240余吨,受地形限制,操作难度很大。“距离湖面200多米,钢桁梁要在空中整体旋转90度,最大平移运输将近1100米,在同类型桥梁施工中都很少见。”王朝国说。

预计今年12月底,开州湖大桥所属的瓮开高速将彻底完工。通车后,瓮安到开阳的行车时间,将由2小时40分钟缩短到46分钟,能大幅提高当地磷化工产品的运输效率。

交通的飞速发展,造就了一批桥梁。在世界前100名高桥中,就有近半数在贵州。不过,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也意味着修路成本陡增。“就贵州的高速而言,平均桥隧比接近50%,可理解成修一公里路的钱,在其他地方可以修两到三公里。”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贵州用7600多公里高速公路、2901条隧道、1.1万余座桥梁,让黔贵大地变通途。

吃上“旅游饭”,村子人气旺

随着交通飞速发展,群众的生活有何变化?

“村子的人气明显旺了!”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落别布依族彝族乡牛角村村委会主任蔡正法脱口而出,“以前根本没几家餐馆,现在小吃、餐饮店加起来有16家。去餐馆时,还能听到不少外地口音,刚开始觉得新鲜,慢慢也就见怪不怪,还越听越踏实!”

变化为何这么大?蔡正法给出提示,“注意到没,下了高速路收费站,150米外就是村委会,门道在这儿。”

他所说的高速路,2013年底建成通车,六枝特区彻底告别不通高速的历史。

“原先,北边的司机来跑车,因为没高速、弯道大,没法开过来,只好花钱请本地司机。”蔡正法告诉记者,牛角村有湿地、温泉,还有特色民俗,奈何交通不便,外面的人难进来,村里的人难出去,只能守着山地,勉强过活。

如今高速直通家门口,村里的资源逐一被盘活,大伙儿吃上“旅游饭”。

“我们建起了民俗博物馆等,每年都能引来很多游客。”蔡正法介绍,牛角村还顺势打造樱桃节,发展樱桃产业,辐射周边村寨,整个落别乡成了旅游景点,“去年全村接待游客83万人次,收入42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22元。”

村民卢龙祥原来一直跑货运,看到家乡通了高速,发展旅游,决心回来做点小生意。2016年,他支起两把遮阳伞,添几张桌子和凳子,小吃馆正式开张。4年时间,遮阳伞变成钢架遮阳棚,餐位增加到近20个,连板凳也换成了藤编餐椅。

“游客一来,必点冰粉,记不清一天能卖多少碗咯。”卢龙祥说,每逢周末,一天毛收入有1000多元,平时也有六七百元,“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日子也更有奔头。”

依托交通优势,“十三五”时期,贵州旅游业实现快速发展,全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实现从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的蜕变。

企业引进来,黔货走出去

清晨,天边刚出现一抹亮光,黔西市的一处食用菌基地里,一辆辆货车已经陆续抵达,工人们赶忙装车,目的地是1700多公里外的浙江。不到20分钟,货车开上高速;24个小时后,这批食用菌鲜品便被摆上消费者的餐桌。

“理论上讲,鲜品的销售范围,一般不超过五六百公里,但在贵州黔西,凭借交通网和冷链物流,我们可以开拓千里之外的市场。”贵州高原蓝梦菇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孟谈说,“交通这么方便,我们还做电商,直接在基地打包发货,一年能卖上万件。”

2013年,有着食用菌技术的陈孟谈,从云南来到贵州寻找创业机会。低纬度、高海拔的黔西市,不仅适合食用菌生长,而且野生菌资源丰富。“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这儿能得到优良的育种材料。”当地的交通区位优势,让他最终下定决心,“好几条高速路接连动工,没等产业发展起来,路早通了。”

当年5月,陈孟谈正式成立公司。随着经过黔西的5条高速、1条高铁接连建成,食用菌产业也日渐成势。“前期是建基地、搞育种、研发技术,后期跟农户合作,公司负责统一回收销售。”目前公司已建成22个基地,年产值超7000万元。

从主打鲜品到加工销售,当地食用菌发展逐渐走上产业化路线。“依托交通,我们跟其他企业合作进行深加工,研发了香菇面条等不少新产品。”目前已有两家企业前来建厂,陈孟谈还打算将食用菌做成循环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把废木材加工成木屑,制作菌棒,出菇后再做成有机肥还田……”

近年来,贵州逐渐发展起食用菌、茶叶、蔬菜等12个农业特色产业,种养殖规模稳步扩大。同时伴随交通网络日益完善,贵州顺势发展黔货出山,巩固扩大省内市场,大力开拓东部市场,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记者 万秀斌 苏 滨)


【责任编辑:欧阳雪】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