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广州南沙推进实施“五乐”计划 助力港澳青年筑梦大湾区

近年来,广州市南沙区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战略优势、开放优势,推动《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优势作用支持港澳青年来穗发展行动计划》在南沙落地,为港澳青年“乐游、乐学、乐业、乐创、乐居”提供全方位服务,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努力推动南沙成为港澳青年大湾区创新创业的首选地和全面融入国家发展的中转站。

实习就业有岗位

在吸引港澳青年就业方面,南沙区积极拓宽实习交流就业发展路径,集聚港澳青年人才创新发展。南沙区以实习促就业,打造港澳青年学生南沙“百企千人”实习计划品牌,5年来共推动近1800名港澳学生在南沙进行实习交流。南沙区相关部门、机构、企业积极开发专属于港澳青年的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共有多名港澳青年在区商务局、区政数局、区产业园管理局和南沙开发建设集团任职。

今年5月,南沙举办面向在穗高校就读的应届港澳毕业生就业专场推介,发动区内港资企业、区属国企和驻点南沙央企18家企业共提供73个岗位、135个职位,在港澳青年中获得良好反响。7月19日,南沙区主办的2021年港澳青年学生南沙“百企千人”实习计划正式启动,逾百名港澳青年齐聚南沙,为实现大湾区追梦踏出坚实的一步。未来,南沙区还将组织港澳青年开展大湾区初体验、职场直通车、粤港澳大湾区探索之旅,带领港澳青年学生了解国家战略、感受改革成就,鼓励、引导港澳青年学生立足优势、抓住机遇、融入发展。

创新创业有平台

当前,南沙区积极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引入创享湾TIMETABLE粤港澳创新创业基地(简称“创享湾TIMETABLE基地”),积极完善以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创汇谷粤港澳青年文创社区为中心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矩阵建设。

作为集聚粤港澳优秀青创人才的创业基地,位于广州南沙的创享湾TIMETABLE基地由南沙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建设运营,总面积8200平方米,内设孵化器、图书馆、健身房等功能区,致力于打造一个完善的创业生态闭环,赋能创业者,成为粤港澳深化合作的南沙“样本”和重要展示窗口。

创享湾TIMETABLE基地作为创享湾粤港澳合作的重要平台,将为港澳青年创业提供一流的环境和载体,为粤港澳创新创业青年提供全方位孵化服务,连接更多粤港澳三地年轻人,引进港澳优秀的科技创意项目,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创新智慧力量。

今年7月15日,创享湾TIMETABLE基地与普诗恩(广州)企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香港广东青年总会、澳门爱国教育青年协会等首批入驻企业和合作伙伴签约。

此外,广东省粤港澳青少年交流促进会、广州市南沙区港澳青年“五乐”服务中心、新华南沙港澳国际青创中心、澳门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和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办公室等,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集聚区、GoGBA港商服务站也已经入驻创享湾。截至目前,全区共落户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8家,创新创业矩阵基本形成。

人才住房有保障

为推进港澳青年在南沙安居乐业,让港澳青年更好地融入南沙、融入大湾区,南沙多措并举,出台共有产权住房试点等扶持政策,推出“港澳新青寓”等人才公寓,在学校开设港澳班,着力营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7月15日,“港澳新青寓”揭牌启用,首期位于南沙区中铁建环球中心8号楼,分为长租公寓和短租公寓,可满足不同类型港澳青年入住需求。港澳青年凭南沙区发放的推荐入住卡可拎包入住“港澳新青寓”,快捷省心。接下来,南沙将继续深耕“港澳新青寓”,推动项目二期和三期建设。

在政策服务体系构建方面,南沙区积极推动人员交流“心联通”,完善便利港澳居民政策措施体系,深入实施港澳青年来穗发展“五乐”计划,高标准规划建设粤港澳青年创业就业试验区,提供与港澳衔接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环境。

港澳青创有政策

为鼓励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南沙区精准聚焦港澳青年学业、就业、创业“三业”与“食住行”等需求,以港澳青年、港澳青创企业为对象,出台“港澳青创30条”,为港澳青创企业提供最高10万元的落户补贴、最高20万元的场地租金补贴、最高50万元的创业成长奖励等。建设认定一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给予每个基地每年100万元补贴。

在实习支持与奖励方面,“港澳青创30条”提出,对加入港澳青年学生南沙“百企千人”实习计划的港澳青年,提供住宿、用餐、交通、保险等后勤保障服务。对实习期间表现优秀的港澳青年给予一次性3000元奖励。在租房交通补贴方面,对在南沙区就业创业的港澳青年给予每人每月1500元补贴,补贴年限为1年。

南沙“港澳青创30条”以清晰易懂的政策条款和高效便捷的审批流程,为港澳青年提供个性化政策兑现服务。

如今,南沙区以服务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为支撑,加快将南沙打造成为港澳青年大湾区创新创业的首选地。(荐稿:赵青 孙乙炜)


【责任编辑:欧阳雪】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