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南沙金融创新发展 打造金融开放创新枢纽

中经联播9月24日广州讯(赵青 通讯员 罗瑞娴 陈伟霞 )9月16日~19日,以“启航十四五 金融新征程”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简称“金交会”)在广州琶洲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行。金交会是集中展示广东金融业改革创新发展成就的重要平台,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区域影响力最强、功能和内容最丰富的金融交易博览会。落地南沙的全国首家混合所有制交易所广州期货交易所也在金交会上首次亮相。

17c26cb572a9a9ab581b5fd37b565c5.jpg

设在展区4.2馆C03展位的“南沙区 • 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展区”以“打造金融开放创新枢纽”为口号,通过“南沙金融发展历程”“八大特色金融体系风貌”“广州期货交易所等重大平台建设成效”“45项创新成果带动效应”“港澳金融合作持续深化”“明珠金融创新集聚区全面开启”等方面充分展现金融业“十三五”的发展成果,呈现谋划布局“十四五”时期打造金融开放创新枢纽的发展路径。

从零起步,南沙金融五年发展成五大重点产业之一

本届金交会上,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召开了“广州金融“发布会,南沙区受邀发布明珠金融创新集聚区启动运营情况。

发布会上,南沙开发区金融局负责人介绍了南沙金融“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果,并介绍了明珠金融创新集聚区建设情况。“十三五”时期,南沙金融业基本从零起步、迅猛发展并跻身为南沙五大重点产业之一。

一是从总量上看,金融业增加值由不足1亿元增加至155.67亿元,五年增长972倍,GDP占比从0.01%上升至8.43%;全区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基本实现五年翻番。二是从金融生态上看,区内金融业态日趋丰富,形成八大特色金融板块,2020年全区金融企业累计达6585家,是2015年的9倍,其中港澳资金融类企业占比1/4;尤其是持牌法人金融机构占全市的1/4;在融资租赁方面,累计落户的融资租赁企业2208家,占全国1/5、全市4/5以上,五年增长了21倍,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飞机船舶租赁集聚区,也是全国融资租赁第三极。三是从重大项目平台上看,全国首家混合所有制交易所——广州期货交易所、智能化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平台、线上航运保险要素交易平台、碳中和融资租赁服务平台、全外资期货公司以及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等一批重点平台项目相继落地,并引进首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论坛活动——IFF全球年会,有效地加快金融资源集聚。四是从金融创新上看,南沙先后获批自由贸易账户、国际航运保险税收优惠、外汇收入支付境内经营性租赁业务租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QDLP和QFLP)、外债便利化额度等多项创新政策试点;并在创新政策带动下,累计落地45项金融创新案例或试点,创新驱动发展势头迅猛。

明珠金融创新集聚区年底前将实现满员入驻

集聚区是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金融业乃至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据介绍,7月22日,广州南沙明珠湾首个金融集聚区正式揭牌。南沙将以明珠金融创新集聚区全面启动建设为“十四五”发展起好步、开好局,助力南沙“三区一中心”建设,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明珠金融创新集聚区位于明珠湾起步区灵山岛尖,首期依托中交汇通中心约3.3万平方米的空间载体,周边文娱设施丰富、交通便利,配备3000平方米共享空间和完备的入驻政策,为企业提供场地配套、融资对接、产业培育、成果展示等服务,满足企业不同层次的办公需求,并重点推动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打造金融科技生态圈服务实体经济、建设大湾区重要金融服务平台等工作,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金融新标杆。

目前集聚区已有约50家意向入驻企业,目标年底前实现机构满员入驻。

据悉,南沙将在集聚区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创新型金融机构开展自由贸易账户、跨境双向人民币融资、QDLP和QFLP外汇管理改革试点等跨境金融先行先试政策。二是打造金融科技生态圈服务实体经济。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广州基地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正式挂牌,将探索推动粤港澳三地技术标准互认、数据共享互通。南沙联合全球知名孵化器,挂牌广州首个“国际金融+产业创新中心”,建设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三个产融对接服务子平台,搭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智库和人才实训基地,将联合举办数十场跨境主题论坛,从全球知名孵化器31个创新中心筛选优质项目在南沙先行先试和落地推广。三是建设大湾区重要金融服务平台,争取更高水平金融对外开放。目前南沙区正在积极申报全国首批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我们也将充分发挥广州期货交易所资源链接与配置作用,联动港交所推进衍生品研发、上市等创新业务落地。通过粤港咨询合作委员会的参谋部和超级联系人机制,推动跨境业务创新,开展与港澳创新合作和规则对接,共建粤港气候投融资中心、大湾区赴港上市企业培育基地及债券发行服务中心,以及结合南沙在融资租赁方面的优势,携手港澳共建全球飞机融资租赁中心等。

 


【责任编辑:欧阳雪】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