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阳新县富河流域补短板工程让四万亩良田变身靓丽旅游景观

10月25日,富河大堤上,人头攒动之外,但见运送物料的汽车穿梭往来不停,工地各类机器轰鸣一片……

面对这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图景,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阳新从“谈洪色变”到“人水和谐”的历史巨变,更要由衷赞叹富河的综合治理正成为黄石水利建设史上“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

富河,又名富水。阳新富河属富水河下游,从富水水库的龙港镇阳新村至阳新富池镇的富池口,全长79.6公里。

1.png

富河流域

阳新地处幕阜山向长江冲积平原过渡地带,每入汛期,上有山洪来汇,下受江水顶托,阳新富河便成了“暴雨中心”和“洪水走廊”。 在封建社会和旧中国,尽管有识之士呼吁治理阳新富河水患,但终因朝廷或政府无能而只能“望水兴叹”。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阳新人民掀起了兴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热潮。从1958年起,阳新开启了对富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先后出台实施了“七三规划”“九八规划”(合称“一期工程”)。

1998年,在“七三规划”的基础上,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又编制了“九八规划”,先后实施了富河流域干流防洪、分洪蓄洪区安全、水土保持治理、支流防洪工程等八大工程,总投入3.4亿多元。

经统计,富河流域综合治理“一期工程”,阳新有18万多人投工投劳,投工149余万个;2004年和2005年间,阳新人自愿捐款捐物价值共计1000余万元。

历史长河中,2020年注定不凡。阳新连遭多轮强降雨袭击,阶段性雨情、水情、灾情、开闸分洪均超历史,富河流域两处干堤溃口,6000多受灾群众大转移,网湖分洪闸6孔全部下泄洪水……

“富河流域超设防水位78天、超警戒水位41天、超保证水位30天。”面对滔滔洪水,阳新县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刘道荣,焦虑之情油然而生,“蓄不能蓄、挡不能挡、分不能分、泄不能泄、排不能排、调不能调,很是急人!”其实,这位跟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水利”,不止在一个场合发出过这样的忧虑。

2.png

湖堤施工现场

“不把水患治好,愧对阳新百万父老乡亲。必须勒紧裤腰带,挤一挤、挪一挪,确保水利投入!”痛定思痛,深刻反思之后,阳新上下达成共识。

网湖隔堤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堤长5.26公里,堤身单薄,漏洞较多,几乎每年都有险情发生,是宝塔湖、网湖和阳新县城的安全屏障。

2020年度的洪水像一群受惊的野马,肆无忌惮地拍打着宝塔湖隔堤单薄的堤身,威胁宝塔湖和阳新城内数以万计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此,阳新县在对接湖北省委、省政府支持阳新灾后重建一揽子政策时,聚焦富河流域综合治理,重点谋划宝塔湖隔堤加固、富池闸站建设、祝五堤堤段加固工程等6个重大水利补短板项目,总投入20.65亿元,分三年实施。这一次,富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将城区堤防、网湖堤防防洪标准,分别由原来的5-10年一遇提升至20-30年一遇。

经过一年多的奋战,如今的宝塔湖隔堤终于完成了全部土石方和迎水面的青石护坡工程。

“富河治理好了,村民的日子也就过稳了。”面对隔堤垦区内的盎然绿意,阳新兴国镇宝塔村总支书记艾义法兴奋之情油然而生。

宝塔村是一个湖区移民村。近年来,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建成了村民年均纯收入2万元、集体年收入2亿元的国家级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在阳新城区防汛指挥部闷热的办公室内,59岁的梁辉汗流浃背地忙碌着,但谈起补短板工程时,不忘感叹道:“多好的村民啊!他们为富河治理做出了无私奉献。”

去年底,梁辉分管半壁山农场祝五堤堤段加固工程技术督导,在机械清基时,堤防上的小石头只能靠人工清理。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地群众自发走进堤防,用双手清理起一个个小石子,最多的时候,有五六十人上堤清理小石子,并且一分钱的报酬都不取。

今年2月,梁辉转移到绒湖截流港堤段负责加固工程。堤防下是养殖户刚刚投放的鱼苗,跟养殖户的谈判工作刚启动,木港镇学诗、新湖村的养殖户不谈任何价钱,直接放水收鱼。

看到他们的举动,梁辉对其中一位养殖户说:“补偿的事,政府会跟你们解决好的。”

这位养殖户深情地拉着他的双手,说:“梁工啊,都被水淹怕了,这次政府下这么大力气,我们还有什么话说呢?”

富河不安,阳新难安。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在阳新检查指导防汛工作时强调,治水是系统工程,要深入剖析原因,拿出治本之策。补短板工程,正是落实应勇书记的指示精神。富河流域补短板工程,业已成为中小河流系统治理样板工程。

补短板工程,给阳新人民带来福音,不仅消除了洪水灾害,流域境内的生产也随之丰收。据了解,去年洪灾,阳新排市镇农作物受灾面积42500亩,造成经济损失15亿多。但自河堤加固后,解除了水患之忧,四万亩良田,全部种上油菜,不仅收成好,还成了当地一道亮丽的旅游景观。(记者胡毅、通讯员黄阳、琚文娟)


【责任编辑:欧阳雪】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