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广州南沙创新驱动推动数字经济实现高速发展

近年来,广州南沙区以创新驱动为抓手,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数字技术研发应用,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高速发展。

产业政策促进数字产业集聚发展

南沙区先后出台了《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广州南沙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关于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广州市南沙区加快数字新基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支持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等系列产业政策,全方位扶持推动数字产业发展。在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南沙区已聚集了小马智行、云从科技、暗物智能等为代表约300家的人工智能企业,引进了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标准人工智能实验室同步落户,初步建立起较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

数字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应用

南沙区依托中科院系科研院所、高校等科研资源,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数字产业创新,推进建设了南沙国际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华为(南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人工智能创新载体,搭建了广州南沙国际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广州智能软件产业研究院、科大讯飞华南人工智能研究院、云从人工智能视觉图像创新中心四大人工智能产业研发平台,以数字创新赋能实体产业。目前,南沙区数字创新成果已在多个领域推广应用,其中,云从科技通过人脸识别和红外测温在隔离酒店部署了智能管理系统,减少了人员接触;科大讯飞通过智能语音外呼系统,实现批量自动化通知重点人员核酸检测和身体情况上报;小马智行调用自动驾驶乘用车及自动驾驶卡车为南沙区和荔湾区交通管制区域提供物流运输保障,解决了普通人员不能进出管制区域的难题。

数字经济赋能打造智慧化城市

一是强化“城市大脑”赋能,建立城市数字治理新模式。依托南沙“城市大脑”,打通区内20多个重要业务系统和市数据中心,汇聚海量城市运行数据,推动政务、互联网数据汇集融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等技术对城市运行进行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协同指挥,构建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城市精细化治理模式。目前已汇聚结构化政务数据超12.8亿条,接入超8万个物联网设备。2020年该区依托“城市大脑”72小时上线的广州市首个区级疫情防控指挥系统,已入选国家工信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课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名录。

二是强化“人机协同”赋能,树立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新示范。联合云从科技集团打造人机协同开放平台,在促进服务贸易便利自由和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方面先行先试,推动“AI+AR”赋能南沙海关智慧监管示范项目,推行“人脸识别技术+定制化政务服务”模式,为广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提供有力支撑。聚焦自贸区发展重点,在城市数智化转型、特色金融发展等领域推进系列子平台建设,形成以人机协同开放平台为基础、服务应用为核心的智能产业生态。

三是强化“5G应用”赋能,打造新一代智慧港口建设新标杆。把握广州港南沙港区作为国际枢纽大港核心优势,发挥信息化在南沙港四期5G智慧港口建设中的支撑作用,致力打造全球首个综合运用5G、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自动化码头。全球首创基于5G技术的“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IGV)+堆场水平布置侧面装卸+单小车自动化岸桥+低速自动化轨道吊”港区全自动化方案,目前已成功实现三大系统联调,预计2021年底前具备商业船作业条件。

四是强化“车路协同”赋能,擦亮“国家级自动驾驶及智慧交通示范区”新名片。发布《南沙区智能网联道路测试先行试点区建设工作方案》,在区内全域开放智能网联测试道路,成为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全域开放测试地区之一。开展智能路网改造,开发基于可计算数字化路网的“交通大脑”,搭建智能驾驶车路协同系统,建设车路协同智慧公交示范线路,规划建设自动驾驶封闭测试基地,开展智能车路协同系统成套关键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和智能交通产品全栈测试、验证,促进人、车、路全面协同。在中心城区试点开展商业化出行服务,鼓励公众向有关市场主体申请试乘自动驾驶汽车,支持有关市场主体与电商、物流等行业企业合作开展自动驾驶货运试点,擦亮“智车之城”新名片。目前,广州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已有超过40辆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提供商业化出行服务。



【责任编辑:欧阳雪】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