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野象惹祸村民受害谁来赔?

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养镇三岔河的野象谷,是野生亚洲象(以下简称“野象”)活动最为集中、频繁的地方。今年春节期间,一头名叫“竹笋牙”的大公象在野象谷肇事的消息爆棚,人象冲突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前不久,记者专程前往西双版纳州,在野象谷这一片神秘、奇异的热带雨林中,亲眼看见了成群结队的大小野象在潺潺流淌的溪水里尽情嬉戏的自然美景,还与当地野生动植物管护人员、居民进行了深入采访。据了解,尽管西双版纳州为缓解人象冲突做出持久努力并取得积极成效,但野象肇事损害补偿资金不足的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

野象为何如此任性?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食物源少,屡屡犯境伤人

享有“动植物王国”美誉的西双版纳州保存着我国最大的野象种群。

自1998年西双版纳州全面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并在全州范围内开展收缴猎枪和猎具活动、实施禁猎措施以来,当地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行为更加自觉,各类野生动物特别是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的种群数量很快得到恢复。同时,野生动物损坏庄稼和财产、伤害人畜等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随之出现,给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很大影响。

西双版纳州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站长陈勇说,一直以来,野象在西双版纳州长驱直入进村寨的情况屡见不鲜。景洪市东北部的勐旺乡常有50余头野象出没,去一次逗留3~5个月,勐腊县瑶族聚居区长期滞留的野象也有30~40头。野象最爱吃甜脆玉米、水果甘蔗、菠萝、香蕉等食物,所到之处的玉米、旱稻等庄稼几乎被一扫而光。

据统计,1991年~2010年,全州共发生野生动物肇事损害事件15.9万余起,涉及31个乡镇,受灾人口近80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达2.7亿余元。频繁发生的野象损害案件,已严重危害到当地群众的财产甚至生命安全。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近几年,多种原因导致野象肇事数量呈增长趋势,损害程度逐步加重。仅2014年,全州共发生野象肇事2.5万多起,死亡两人。2015年,全州野象肇事共致4人死亡。

陈勇说,野象群每天活动区域约在50公里范围,因食物源少,活动越来越靠近城镇(如勐养镇),还有的地方是近两年才去。2014年以来,勐海县勐往乡周围野象活动频繁,野象采食庄稼甚至袭击人员致伤致死事件屡有发生。这一区域成为近两年西双版纳州发生野象损害庄稼、袭击伤人致死频率最高、数量最多之地,当地居民谈象色变。

据了解,为有效缓解人象冲突问题,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协同勐海县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到勐往乡实地调研,商讨保护防范对策。2015年10月22日下午,正在勐往乡曼允村周围进行“人象冲突现状及缓解对策研究”项目野外监测的6人调查组遭遇野象袭击,年仅32岁的管理局科研所工程师姚正扬因公殉职。

今年春节期间,大公象“竹笋牙”先后3次在野象谷附近公路上肇事,损坏小汽车、摩托车共27辆,数量之多,前所未有。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在野象谷热带雨林公园北门不远处的林涧农家饭店,店主王剑告诉记者,野象经常三五成群在饭店周边出没,最多一次来了9头。最怕晚上停电,养的狗在夜间离野象近了都不敢叫。今年2月,大公象“竹笋牙”先后到访3次,自己曾斗胆在晚上开面包车亮着大灯去撵。虽然至今没有出事,但随时要小心提防。

 

人象冲突怎样缓解?

主动防范,建立保险制度

我国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对缓解人象矛盾高度重视,州林业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配合到位,积极探索最大限度减少野象造成损害的有效途径,在政府财力有限情况下,想方设法增加对受损群众的补偿资金额度。

陈勇说,近年来,西双版纳州不断加大野象保护宣传和野象损害防范工作力度,采取设置警示牌、人工预警、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开挖防象沟、架设电围栏、在野象谷景区修建高空游览栈道等多种办法,有效减少了野象造成的损害。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同时,大力实施主动防范工程,通过推进野象活动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农户提供补助资金发展清洁能源、建设野象食物源基地和亚洲象保护廊道等措施,既有效减少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给野象栖息地带来的破坏,又确保群众增收致富得到提速。如扶持受野象侵害较严重的村寨发展种植业,通过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从以种植稻谷、玉米、花生等短期粮食作物为主转向以种植橡胶、茶叶等长期经济林木为主,使野象对农作物损害程度大大降低。

在落实野象肇事损害补偿上,西双版纳州各级政府努力克服多种困难,想方设法向受损群众兑现补偿资金。

据了解,2004年以前,野生动物损害补偿资金主要由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相关县(市)各级政府共同筹集,因获得资金来源渠道少,补偿标准较低。2005年,西双版纳州野生动物损害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云南省政府一次性给予西双版纳州400万元的补助。2006年至今,中央财政专门对西双版纳州进行补助,补助资金为每年500万元。

陈勇说,一直以来,野象始终是西双版纳州野生动物肇事的“主力军”。在损害补偿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西双版纳州专门制定补偿措施和方法,优先落实伤亡人员补偿,再考虑其他农作物和财产补偿,想方设法把十分有限的资金全部用到刀刃上。

为最大限度确保受损群众的利益,2010年,西双版纳州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分公司合作,在全球率先试点开展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通过建立降低野生动物侵害风险的商业保险制度,逐步实现了由政府直接补偿向商业保险赔偿的转变。截至目前,保险公司已经累计向野象肇事损害群众赔付近6500万元。


【责任编辑:张慈】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