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从未有人真正读懂昆明

近日网络上围绕“从未有人真正读懂昆明”展开了相当激烈的讨论。有趣的是,发起对一座朝夕相处的本土城市的重新认知与探讨,本以为这是一道伪命题,或许是因为人们身处其境的的恍惚和不自信,终于引爆了公众的热烈追捧与关注。讨论者与看客也都陷入了走心的沉思中:我们真正了解昆明的历史吗?我们对昆明文化的认知又有多少?作为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个体,我们与昆明城市精神的融入度有多深?解读多方的阐述,我们大致有两个认知的的侧重点:

 

“道法自然”却迸发现代艺术的城市美学

一个观点认为昆明较之过去,虽其面貌上发生了改变,不再只有老街、旧步行道,但在生活形式上仍有其安然自得又并不急切的的慢城生活步调。例如有人说“当北京上海雾霾预警时,昆明的蓝天像玻璃一般透明”。于是昆明人又按捺不住刷屏的冲动,想要告诉全世界,我们呼吸着最棒的空气。”换言之,他们倡导用发展的眼光看昆明,她还是宜居的,昆明历史文化的灵魂和本质是自然,而今这里还是一个自然之城,“滇池和翠湖,是自然赐予昆明人最好的礼物,城市发展需要呵护自然。”

 

有点缓慢也步履不停的发展之路

另一个观点要表达的是,纵观昆明城市建设发展道路,上世纪50年代拆除城墙、填平护城河;80年代拆除武成路、金碧路原有建筑,使古城的历史风貌荡然无存。“云津夜市”、“螺峰叠翠”、“灞桥烟柳”等古老的昆明人文景观,只能停留在文字中、在老昆明人的记忆里。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最终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这一拨人开始担心“一旦文化基因消失,城市将面临消亡的危险” 云南省政策研究室研究员黑红兵认为,文化是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被赋予新的概念,只能通过社会现象去理解。“不论是实体事物,或是思维方面存在的东西,通过修饰,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呈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文化。”文化也是基因,是对意识活动的继承,对人的行为具有支配作用,由此力求让昆明彰显其作为西南重地的终极价值。

 

关于反思真正的包容是”互济共生”

其实读懂昆明的症结不在于理解它的脱胎换骨,而是自己让心中温暖和平和一直流淌下去。我们爱这里,并不因为它有一天会变成任何一座你认为完美的城市,而是因为你就生活在这里,你已经习惯昆明的味道,别让他人眼中的昆明定格了自己生活。无论如何,今天的昆明日渐迎来世界的关注,她的气质上不同于任何一座城市,除了因为“在最繁华的市中心有一座任意穿梭的湖”,惬意、丰富、又内里深厚的气质一定是立足于视野的原因。任何事物需要不同的声音,春城还是那座春城,仅仅是每个人看到的不同的面相,犹如黑胶唱片的两面,既是一个携带传承、自然的历史旧城;她的另一面也有现代和性感,这一切是共生的。

我们对昆明的探讨在这个春天也格外有意义,这好比朋友圈里流行讨论被折磨了一个冬天的草木在努力证明内在力量复活的可能性。如果说现实生活的迷茫、消沉就像冬天一样,那么春天到来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提醒,在一个迷惘的话题面前,每个部分的生机都可以被唤醒。我们从来都不缺少力量,只是旷日持久的惰性把我们困住了。

 

当热议变成一场反思

作家阿道司·赫胥黎在其晚年作品《重返美丽新世界》写到:“城市生活其实是隐姓埋名者的生活,似乎也是抽象的生活。” 就如同一个人的成长也有关键期一样,对一座城市而言,能否抓住文化关键期,最终决定着城市的格局和气象。这座城市用大气压制浮躁,用优雅驱除粗俗,在润物无声中滋养了人们的心灵,构建了崭新的城市人文风景。

最深远的影响,在于观念。

像初识昆明一样,别着急贴任何标签,但她的未来又将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张慈】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