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金乡县是我国著名的大蒜之乡,有记载的大蒜种植历史就有二千多年,享有“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的美誉。2003年1月29日,质检总局发布第4号公告,对金乡大蒜实施地理标志保护;2011年“金乡大蒜”地理标志通过中国欧盟“10+10”地理标志互认;2014年,欧盟农业总司正式向质检总局确认,“金乡大蒜”等地理标志产品获准使用欧盟地理标志官方标志。近年来,山东检验检疫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切入点之一,坚持主动融入和创新发展的原则,发挥产地局靠前指挥,贴近服务的优势,积极推进“金乡大蒜”地理标志国际化运用工作,有力的促进金乡大蒜的出口,提升了地理标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不断叠加,地理标志产品是优良品质、信誉的象征,对破解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提高产品价值和竞争力,推动产业发展具有极强的拉动效应。山东局深入挖掘利用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建立了联合政府、依靠协会、发动企业、建设品牌的工作机制,狠抓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宣传、保护、管理,推进“金乡大蒜”品牌建设。山东济宁检验检疫局和金乡县人民政府共同组成的“金乡大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委员会,对金乡大蒜实施环境质量、生产资料、关键技术、产品标准、监测方法、产品标识“六统一”管理,保证地理标志产品的纯正品质。
山东局积极引导金乡大蒜出口企业开展“金乡大蒜”品牌创建活动,积极推荐优秀出口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官方举办的大型会议、博览会、商品交易会等活动,鼓励大蒜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充分利用“中欧10+10”地理标志互认金字招牌,破解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提高产品价值和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中逐步确立了“金乡大蒜”优质和正宗的产品地位。2015年,在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活动中,“金乡大蒜”品牌价值高达182.32亿元。
质检总局、山东局多次赴金乡对企业召开培训会、宣传会,向当地企业介绍、培训地理标志使用,引导企业做好地理标志产品宣传和市场营销。山东局积极采用网络、微信等新媒体方式向社会推介“金乡大蒜”。
过硬的质量是塑造良好品牌的重要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山东局注重创新思维,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质量。五年来,金乡大蒜出口约10万批,食品安全问题“零”通报,实现了国外高技术门槛下的出口高增长。
在山东局的指导下,金乡县围绕发展地理标志产品为重心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工作机制,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体系、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监控评估预警体系、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多元化国际市场体系等六大体系,积极开展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2012年,金乡县获得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实现了“源头无隐患、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出口无障碍”的目标。
山东局对金乡大蒜生产企业全面实施分类管理、产品风险分级及分档检测的“三三制”监管模式,对不同类别企业的建立不同的检验监管频率,对地理标志产品按照《地理标志产品 金乡大蒜》国家标准做到原料质量安全控制到位,企业生产加工过程检验监管到位,出口检测把关措施落实到位,科学筑牢“源头备案、过程监管、抽查验证”三道防线。定期开展地理标志产品监督检查,五年来未发现企业原料把关不严、不按标准组织生产、违规使用“金乡大蒜”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等行为。
在全方位加强保护、建设的同时,为确保金乡大蒜顺利出口,山东局注重不断完善帮扶措施,提升对外贸易便利化水平,为企业营造公平良好的出口环境。积极开展出口“金乡大蒜”地理标志产品加工企业备案模式改革,简化备案程序,缩短备案流程。采取文件审核直接通过、一个体系项下多家分厂“链式备案”等模式,解决了大蒜企业“专厂专号”的问题。2015年,金乡大蒜企业获得食品备案资格25家,备案流程缩短一半以上。
山东局通过企业WTO联系点、国外官方网站等多种途径积极收集最新的大蒜法规要求,主动翻译国外法律法规,帮扶企业及时应对国际市场变化。山东局积极引导大蒜出口企业用足用好原产地优惠政策,2015年共签发出口大蒜及其制品原产地优惠证书6929份、签证金额13.9亿元,为企业减免进口国关税3153.8万元。
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山东局对金乡大蒜地理标志产品出口实施以“合格假定”为前提的无障碍放行机制,出口大蒜企业无纸化报检覆盖率达到100%。2015年,金乡大蒜出口平均流程0.39天,比省内同类产品平均流程短2.79天。
地理标志是农产品的一个无形资产,对提升农产品品牌效益和附加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大多数农民来说,地理标志也许是一个很空泛很抽象的概念,但它对农产品的实际意义和作用我们无法否认,推动地理标志的使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检验检疫要在其中发挥引领和推动的作用,把地理标志保护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战略之一,把农产品作为商品来打造,一切以效益为中心,不断增加土地的产出效益和农民的经济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