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河长制给丰乐河带来生机

清明节后一上班,安徽省肥西县丰乐镇环保站长黄伟穿上胶靴雨衣,来不及喝口水,独自下河撑起一艘小船,查探丰乐河水质水情。

小船顺流而下,在河湾社区负责的河段,一坨坨水草簇拥在河面,黄伟立即拨通段长、河湾社区书记王於华电话,要求他带人下河打捞,保持河道顺畅洁净。这样的场景,是50多岁的黄伟几乎每天都要重复经历的片段。

在基层摸爬滚打30多年、担任了近6年环保站长的黄伟,供职于安徽省肥西县一座千年鱼米之乡古镇——丰乐镇,境内支流交错的丰乐河穿镇而过汇巢湖入长江。前几年,丰乐河水质受上游排污及境内生活污水、垃圾随意排放等因素影响,水质恶化荼毒鱼虾,屡屡低于Ⅲ类水质。

鱼米之乡若水不清鱼不跃,丰乐便无灵魂。在周边乡镇工业迅速崛起态势下,拥有近6万人口的丰乐镇作为融入环巢湖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一员,果断确定以发展现代生态示范农业为主业,铁腕推进水环境治理新常态。


u=3437872947,3919374981&fm=21&gp=0.jpg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铁面无私促“河长”履责

2014年,丰乐镇出台《“河长制”管理工作考核细则》,对河流河道周边实施“三清、两拆、一堵”,即清理河道漂浮物、清除腐烂水草围网养殖、清运沿岸垃圾;拆除河堤沿岸旱厕、拆除流域禁养区范围内规模养殖企业;封堵排污口,彻底实现河道河面保洁。经费保障上,按照河道长度每公里年补助2000元作为村“河长制”工作经费。

在“河长制”考核中,对月考评中得分在90分以下且排名最后一名的村,或村所管辖河段出现污染事故并造成不良影响的,扣罚当月村支部书记、主任、村分工干部上交的年度履职保证金2000元。

尽管这些村干部都是老黄多年至交,但为了母亲河的微笑,黄伟甘做不讲情面的“恶人”。

2015年,黄伟在新华村巡河时发现一个违建碎石加工厂,在肖家桥村发现一处违建货运码头,在路塘村水库边发现一座养殖场。经过一周明察暗访,黄伟固定了影像证据与村民访谈记录,呈给分管副镇长。

“对这些顶风违纪者的处置,我一个小小站长实在扛不下来,需要镇里出面亮剑动真格的。”黄伟说。

很快,这3个村河长责任人由镇纪委诫勉谈话,并要求责任人按期整改到位。期间3个村除其“河长制”工作经费被扣罚10%外,责任人根据事件影响恶劣程度,累计被扣罚履职保证金4400元上缴镇财政,同时镇上蹲点干部责任人保证金也全部被扣。

看到铁面无私、作风犀利的老黄成天骑着电动车在河堤上巡查,10多个村自此再无违建出现。

去年财政收入仅2330万元的丰乐镇还利用环巢湖二期项目资金,拆除禁养区养殖企业21家,对境内丰乐河及其支流实施清淤护坡、退耕还林生态环境治理。2015年,丰乐镇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同时构建15公里污水管网系统建设,联网各个拆迁安置点与自然村,日处理污水量2000多吨,彻底解决镇区村民生产生活水污染问题。

截至2016年3月底,自实行“河长制”3年多来,丰乐河综合整治生态效益显现,企业全部达标排放,丰乐全镇境内4条主要河流基本实现了河岸无垃圾、水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物,一举恢复河道防洪、排涝等正常功能,常年稳定保持在Ⅲ类水质标准。

尤其是丰乐河中味道鲜美的野生鱼类逐渐多了起来,沉寂多年的沿岸传统渔民纷纷划船下河撒网重操旧业,勾勒出一幅“潺潺河流绕村庄,依依杨柳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和唱,渔舟碧波跃鱼虾”的别样乡愁。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基层机构能力建设需加强

秸秆禁烧、河堤违建拆除、禁养区畜禽养殖户搬迁,点多面广、繁杂琐碎、阻力大的农村环保工作,需要极大的智慧与耐心。老黄有时很迷茫。

在老黄看来,环保污染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三线三边”治理职能界定不清晰,造成行政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如丰乐镇对丰乐河分段推行“河长制”治理,从河坎滩涂、旱厕、菜地到河面垃圾、水草漂浮物等都必须清理,但河道整治在多个部门的考核范围内,其实只要确定一家明确职责即可。

相比之下,食品、安监等系统在村一级均有专职信息协理员,有“探子”有“眼线”,且财政拨付补贴,监管触角一旦能更灵敏地延伸到村落居委会,就能更及时地发现违法端倪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避免违法行为坐实做大,从而增加执法成本和相应的违法整改成本。

另一个突出问题是,肥西县环保局一些小额执法权下移到乡镇,但最大处罚力度仅为200~2000元,很多时候没有威慑力,执法权延伸力度不够,个别钉子户拿环保站长“不作数”。

此外,当下乡镇环保站专业人才相当缺乏,乡镇环保站干部大多数是兼职。虽然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但环保专业性很强,随着年龄增长,不继续学习与接受再教育难以胜任。为此黄伟建议,上级在招录公务员时应根据乡镇需求定向招录,以避免人才专业不对口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黄伟认为,要让乡镇环保工作生根成长,乡镇环保亟待补齐的短板很多,当务之急是增强能力建设,赋予乡镇环保人员一定范围执法权限,保证村一级环保经费,以提高从业者积极性。


【责任编辑:张慈】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