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盲目放生结恶果

风光旖旎的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是山东省济南市首家5A级景区,由“1河(护城河)1湖(大明湖)3泉(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3大泉群)4园(趵突泉公园、环城公园、五龙潭公园、大明湖风景区)”组成,集独特的自然山水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于一体,吸引四方游客纷至沓来。

让济南人引以为傲的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尤其是大明湖景区,近期却频繁陷入“放生门”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各类盲目放生活动不断上演,致使景区生态链受到严重威胁,甚至影响水环境安全。大规模的集会放生以及放生后的捕鱼、捞鱼行为,也给景区游园环境和秩序带来不良影响和安全隐患。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目前,无奈之下的景区决定修改景区管理规定,同时加强监管,争取杜绝市民盲目放生行为。有专家呼吁,景区放生行为目前处于没有法律法规监管的空白地带,有关部门应尽快修改法规,明确禁止到大明湖等水域随意放生。

 

谁在大明湖放生?

群体放生“波澜壮阔”,个体放生上演“快闪”

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是大明湖放生活动最为集中的时候。其他时段也有放生现象,但多属个人行为。

3月9日是农历二月初一,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开展了首次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行动,由济南市公安、城管执法、园林、民宗等部门及景区工作人员组成的行动小组,在大明湖新区集中宣传生态保护,劝阻盲目放生行为,但仍挡不住个别善男信女放生的步伐。

上午8时50分,景区监控视频显示,大明湖新区南侧临街水域出现了3名放生者。行动小组迅速赶往现场,但3人已将鱼儿放进湖中,看到管理人员到来,他们迅速离开。据目击整个过程的市民介绍:“他们到达岸边后,先是迅速将鱼放入水中,随后又作揖又念经,然后就离开了。整个过程也就是一两分钟。”

9时左右,明湖居附近又出现了一位驾车前来放生的市民,车子后备厢放有两箱活鱼,行动小组发现后及时对其进行了劝阻,该市民随即驾车离开。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10时30分,两名男子来到超然楼南侧水域岸边,一个提着水桶,一个端着水盆,行动小组成员迅速上前劝阻。记者注意到,水桶和水盆中装着不少鲫鱼和泥鳅。在管理人员的劝说下,二人最终离开。

短短两个小时,行动小组便遭遇了3起盲目放生行为,若不是近期强化管理、及时劝阻,放生行为肯定更为频繁。事实上,与此前的大规模放生行为相比,这种“小打小闹”还真是小巫见大巫。

景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仅2月一个月,发生在大明湖景区、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放生行为就有4起:

——2月8日,20余名市民集体来到大明湖新区放生,现场还出动专业放生车,众人在僧人带领下集体诵经后,将大约50箱以鱼类为主的水生物倾倒进大明湖。

——2月18日,有人以放生的名义在大明湖附近高价售卖鳄鱼龟。由于是外来物种,鳄鱼龟放生后极易伤害本土鱼类,甚至造成生态灾难。

——2月22日,众多市民来到大明湖南岸,以每斤4.5元的价格购买鲤鱼和鲫鱼,集体将鱼儿放生到大明湖,千余尾鱼儿同时被倾倒进湖中,目击者称“场面颇为壮观”。

——2月24日,网友在大明湖拍到有人放生非洲爪蟾。非洲爪蟾易携带蛙壶菌,对生态环境威胁很大。

记者了解到,大明湖扩容之后,东湖区域向社会免费开放,由于这一区域出入便捷、水域广阔,逐渐成为放生热点水域。

景区保卫处副处长杨俊国告诉记者,在2010年之后,就能明显感受到放生行为开始增多。当时大明湖放生处于监管空白,尤其是临近街道的水域距离水产市场较近,交通便利、停车方便,也因此成为最容易放生的区域。

“刚开始一般都是三五个人的群体,或者就是一个人拿着个黑塑料袋子装着几条鱼,倒入湖中就走。”杨俊国说,早期的放生还是小范围的,一般是家里有事儿的,过来祈个福、许个愿。这样的放生行为很隐蔽,也很难被发现。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随着时间推移,来大明湖放生的人越来越多,每逢农历的初一和十五,都有大批市民前来放生。同时,依托放生活动还出现了“产销链”,市民通过电话找鱼贩订购活鱼,鱼贩直接将货车开到大明湖畔,现场卖给放生的市民。

据介绍,购买活鱼的市民以中老年人居多,每次购买少则花费两三百元、多则上千元。放生的不仅有鲤鱼、鲫鱼、泥鳅,还有乌龟、鳖等水生动物。在放生行为较为集中的时候,每月有超过万斤的鱼儿被放进大明湖,数量约两万条。

 

放生还是害生?

盲目放生无异于害生,大量生物放生后难以存活

放生本是“善举”,但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大量无序而盲目的“任性”放生行为,当真就能结“善果”吗?

济南市佛教协会会长陶书童表示,在我国佛教界和道教界,放生本意是指以慈悲护生之心,救助受伤或濒临死亡的动物,将它们放归到适合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去。在当今,合理开展放生活动,对于制止乱捕滥杀动物、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是,由于当今的社会、生态和经济环境与古代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一些不恰当、不科学的放生行为不仅违背了救生、护生的善意初衷,反而造成了更多的动物伤害和生态环境破坏,一些放生活动甚至直接危及人类自身的安全和生存,最终衍变为杀生、害生,越来越受到社会诟病。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有专家表示,这种盲目放生行为会带来诸多危害,如随意违法放生大量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生态平衡,甚至造成当地物种的灭绝;购买各种生物尤其是野生动物放生,会刺激更多人去抓捕野生动物;把一些动物放生于根本不适合其生存的环境,会导致其大量死亡;放生危险生物,会危害周边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在短时间内大量放生,超过当地生态负荷,容易导致生态环境失衡等。

以大明湖为例,湖水由许多泉水汇聚而成,保持常年恒温,生态环境与其他江河湖海有所区别。湖中鱼类主要为鲢鱼等捕食浮游生物、净化水质的鱼类,生态系统脆弱,既不适合放生物种存活,也容易受到外来物种侵害。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园容科科长苏健说,正是受限于大明湖独特的生态环境,尽管湖区面积不小,却并不适合放生,许多放生的鱼类适应不了大明湖的环境而难以存活,更有不少鱼儿本身“体质”就差,一旦放生,存活数量可能不到1/4。如此一来,放生实际上也就成了“杀生”。

据了解,在人们大量放生之后,景区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捞出大量死鱼。

“不少鱼的鳞被伤了,或者鱼本身就奄奄一息。”苏健说,这才是死鱼的第一批,大量的鱼刚死时是沉底的,十几天腐烂之后,才会漂起来,“从湖面打捞的死鱼形态来看,绝大部分都是放生的鱼,主要为鲤鱼和鲫鱼,是市场上常见的那种大小。”

让苏健印象最深的是,去年4月,大明湖水面死鱼泛滥,“当时泉水水位一直很低,大明湖水补充量很少,4月的湖水颜色已经发黄,并且漂着白沫,特别是流动性差一些的小东湖区域。”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据粗略估计,在放生行为较为集中的时候,大明湖园区每天都能打捞100多斤死鱼,多的时候能打捞200多斤,一个月下来能有3000多斤。

湖内大量死鱼,给水面清洁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夏天捞上来的死鱼有股强烈的腐烂味道,鱼身都涨起来,拿网一捞就能断开。顶着风飘过来的味道,一般人真受不了。”苏健说,这些动物死了,也会对湖水直接造成污染。

 

盲目放生带来哪些危害?

不但危害生态环境,而且影响原有生物种群生存

最让人揪心的是,盲目放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和侵害。

记者了解到,每片水域、区域都有自身长期形成的生态系统,这种体系并不“坚强”,极易受到放生影响尤其是外来物种的侵害。

济南市淡水养殖科研所工程师彭福说,一些外来物种,比如巴西龟、鳄鱼龟、非洲爪蟾等,如果在大明湖水域放生,因其没有天敌,一旦适应大明湖水域的生态环境,就会大量繁殖,抢夺本土物种饵料或直接以本土生物为食,危及本土生物物种的生存;同时会严重破坏经多年形成的生态链,给大明湖水域生态系统以毁灭性的打击。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即便不是外来入侵的生物,大量放生对大明湖水域也会造成影响。”彭福表示,一方面,大明湖的生物容量和比例有一定上限,鱼类并不是越多越好,各种生物在水体中应保持一定的比例,才有利于水域良好生态环境的形成,而鱼太多会造成湖水缺氧,导致湖中生物窒息而死。

另一方面,本土存在的水生生物,如鲤鱼、草鱼、鲫鱼等也不建议放生,因为这些私自放生的水生物大都来源不明,没有经过检验检疫,很可能携带致病菌,影响到原有水生生物的生存。

“此外,不当放生还会影响大明湖景区的美观,比如放生草鱼会对水生植物带来破坏,鲤鱼则会在池底翻拱底泥造成水质浑浊等。”彭福说。

近年来,频繁不断的放生行为,已经对大明湖水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记者了解到,在大明湖扩建之前,每隔两年景区都会对湖内环境进行一次清理。扩建之后,护城河的活源补充使大明湖水质一直保持着良好状态。自2008年最后一次打捞清淤后,人们再没有进行过清理,因此湖中的生物情况如何,目前很难确定。但长期从事湖面清洁工作的工人以及老员工,都能深切感受到近些年湖内的生物变化。

苏健告诉记者,大明湖景区稼轩祠北面荷田中,中间的部分早已空了,“大量放生的鲤鱼、草鱼终究有不少存活下来并不断繁衍,它们喜好啃食水生植物,对荷花景观是很直接的威胁。”荷花被啃食后,景区每年都要投入相当成本进行翻种。

杨俊国还告诉记者,有些市民曾向景区投放不少田螺,由于其大量繁殖,惹了不少麻烦,“它们钻到水下设备船、中水泵,挤满了管道。大明湖南门附近的厕所就曾被堵死,锯开管道后,发现整个管道里都是田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杨俊国说,大明湖景区内的原有水生生物,如螺蛳青、明虾、石龟、水老鼠等,现在很少见。但相比之下,一些不是大明湖本地品种的生物却经常能打捞上来,比如乌龟、鲇鱼、蛙类、鳝鱼等。

作为以泉闻名的城市,大量放生对地下泉水的水质也是一大威胁。据了解,除了大明湖等城区水域,位于济南南部的卧虎山水库、锦绣川水库、历阳湖等也是放生热点水域,而这些湖泊不仅是济南的饮用水水源地,还担负着补源保泉的重任。

济南市渔业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明说,卧虎山水库、锦绣川水库、兴隆水库、浆水泉水库和龙泉湖水库都是饮用水水源地,放任市民随意放生肯定不行。

另外,市区南部的历阳湖也是不少市民选择放生的地方,但到历阳湖放生几乎等于杀生。李明说,历阳湖储存的是大明湖弃水,水质并不适宜养殖水产品,“近来到历阳湖放生的市民明显增多,工作人员每天都得打捞死鱼,市民千万别再到历阳湖放生了。”

近年来,为方便市民取用泉水,济南市在黑虎泉、迎仙泉等诸多泉池附近修建了泉水取水点,并在部分区域建设了泉水入户工程。记者在迎仙泉池畔看到,每日来这里取水的市民络绎不绝。一旦大量放生影响了地下水质,危害的不仅是生态安全,还有市民的健康。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如何规范放生行为?

应予以科学控制,期待政府加强规范和引导

放生乱象的出现,究其根源,既有部分参与者法律观念、生态环保理念不足,对放生内涵理解片面的因素,也有法律法规缺失、日常管理和规范引导不到位等多方面原因。

“放生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如果放生反而破坏了环境,这还是放生的本意吗?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认真对待的严肃问题。”陶书童告诉记者,近年来,为了规范和引导信教群众放生行为,中国佛道界多次呼吁广大信众以科学知识为指导,合理放生、慈悲护生,为建设生态文明贡献力量。

3月9日~5月8日,天下第一泉风景区联合公安、城管执法、农业、民宗、园林等多部门,对景区盲目放生和污染水域的行为进行全面整治。

景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次治理行动由集中治理和日常治理组成。由于农历的初一和十五是放生行为的多发节点,因此,3月9日(农历二月初一)、3月23日(农历二月十五)、4月7日(农历三月初一)、4月21日(农历三月十五)这4天为集中治理时段。

在这4个时段,由公安、城管执法、农业、民宗、园林等部门组成40余人的工作组,到天下第一泉风景区范围内劝阻各类放生活动及污染水域行为,宣传生态保护和科学放生等知识。民宗部门还将核查参与放生的宗教组织人员身份,整治假借宗教名义进行的放生活动。

在4个集中治理日之外,景区还将联合当地派出所进行日常治理,主要通过视频监控和巡逻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如遇突发、应急事件,相关部门将及时给予支持和配合。

此外,景区在大明湖新区南门附近,还张贴出禁止放生的温馨提示,在明显的地方挂起20多条横幅,并在主要出入口竖立起呼吁市民不要放生的倡议书。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杨俊国介绍,景区自身也加强了安全巡查,一旦发现有人企图放生就会进行劝阻,并明确告知景区内不能进行放生。另外,景区也将持续展开水上巡逻,景区监控摄像头已基本实现全覆盖,通过摄像头可以随时看到大明湖周边情况。

“总的来说,我们是‘水陆空’全启动了,希望市民自觉遵守景区相关规定,别再到大明湖放生了。”景区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将加大巡逻力度,同时通过视频重点监控大明湖新区的明湖居、正义桥、鹊华居、司家码头和环城景区的少年桥码头、琵琶桥等位置。

随着天下第一泉景区对环境管理的持续加强,景区放生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3月23日,济南市多部门组织开展了第二次景区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行动,记者随行采访,当日未再发现各类放生行为。

“这说明最近的舆论引导和规范管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今后,景区将继续强化管理,争取杜绝各类盲目放生行为。”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天下第一泉水域不能放生了,想放生的市民可以到哪里去呢?记者采访得知,随便找个水库放生也不可取。

“如果想放生,只能放一些能净化水质的品种,放生的量也要进行科学控制,不建议市民到水源地放生。”李明说,实在想放生可以去黄河,黄河水是流动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都可以放。

“不过,市民仍有必要注意两点:巴西龟等外来生物一定不能放生;放生前将水生物送到渔业部门进行检疫,检疫不用交费。同时,放生市民应对水生物负起责任,建议用专业运输车运送,途中给水生物充氧,如果用编织袋子随便一装、一倒,那根本不是放生。”李明说。

为进一步约束市民盲目放生行为,济南市人大代表傅强建议,应早日将“禁止在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水域投放各类水生生物”写进《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管理的通告》,明确禁止到大明湖等水域放生;同时,通过积极的宣传引导,让市民和游客到黄河等普通水域科学放生,还大明湖一个清净。

记者了解到,在引导民众到黄河等水域放生之余,济南市农业部门每年开展的增殖放流行动也将允许民众参与,以满足部分市民的放生需求。

【责任编辑:张慈】

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数据造假将追究终身责任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基本法”来了,这部条例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该条例已于2025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部综合性行政法规,该条例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公共监测、自行监

镜鉴正义:全国公安机关配发130万部执法记录仪,构筑阳光执法新防线

全国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30万余部,全程现场记录,让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自觉依法履职。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警务装备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执法透明化进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技术革新驱动执法范式变革2025年警用执法记录仪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公安部最新修订的《警用装备智能化发展纲要》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执法记录仪全

漳浦法院开展集中强制执行行动 执结案件24件到位金额927万元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漳州漳浦法院积极响应市中级法院部署,全面投入“八闽‘执’击,惠民安商”全市集中强制执行行动。本次行动由院长一线指挥,调集警车5部、干警24名,聚焦涉企、涉民生等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财政部出新规压实会计责任,首推“责任清单”治理财务乱象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微观投资决策,也关乎宏观调控效能。一份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将成为构建高效会计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基石。财政部11月1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会计工作责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首次将分散在各种法规中的会计工作责任系统梳理为清晰的会计责任清单。这份七大部分构成的《意见》旨在解决当前部分行业、领域会计工作存在的责

(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

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招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启动两个月专项行动

低俗引诱、虚假人设、诱导未成年人、刺激非理性打赏——这些网络直播中的突出问题将成为未来两个月专项整治的重点目标。10月28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

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 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获法治保障,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新规落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全面落地,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等作出了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同时

里程碑!最高法公布行政诉讼法修正十周年七大标杆案例,直指征地拆迁、环保执法痛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之际发布七大典型案例,涵盖行政复议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保护、民行交叉争议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司法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3.1万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08.5万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案例一:部委行政复议被撤,司法监督显威在“

司法部发布涉企执法典型案例,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损失150亿元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执法与纾困结合”的核心要义,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执

以法治力量畅通民意 用智慧服务赋能营商 - 唐山率先以立法推动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

热线兴,则政务通、民心顺。“有事找政府,就打热线12345!”如今,在唐山,12345不仅是一串数字、一条热线,更是政府倾听群众和企业诉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日前,唐山市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12345热线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29日唐山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迎来首项国家标准,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项旨在打通个人信息安全跨境流动通道的国家标准正式亮相,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数据安全技术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GB/T 46068—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个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这一文件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全球法治盛会 | 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即将召开

10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75周年,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将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

厦门海渔执法:内陆执法“零距离” 守护水域“生态线”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通过不断探索,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执法机制、推动源头管控、加强部门“串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与生态平衡,为内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护渔氛围 支队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渔村、社区、学校等地广泛宣传。

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成功举办

 以赛促学强根基 调解赋能筑和谐2025年9月17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福建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竞赛在三明市委党校礼堂顺利闭幕。

《企业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划定边界,破解“滥用与侵权”困局

统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劳动者就业择业权,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与市场公平竞争。竞业限制滥用问题凸显,政策出台迫在眉睫近年来,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企业随意

保定市治理职业索赔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

 9月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发布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成功入选。据了解,今年4月,保定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打击恶意索赔,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试点城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