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羽绒服花了300多块钱买的,是结婚30多年以来第一次敢买这么贵的衣服。”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落垡镇路营村残疾人段德义的老伴儿张秀红拿出两件衣服说,一件是前不久新买的羽绒服,另一件又肥又大的灰色衣服是别人给的,既不合身也不保暖,前些年就靠它过冬。段德义一家3口有两个残疾人,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去年,他们家里养了100只白鹅,仅60只公鹅就卖了5000多元,留下母鹅生蛋卖鹅蛋,一年也能卖2000多元。这样,段德义一家不仅日常花销有了着落,还能攒下不少钱。
廊坊毗邻京津,虽然没有贫困县,但是仍有3.5万名以上的农村残疾人处于半失业和贫困状态。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该市研究确定了依托扶贫基地,将农村残疾人的培训、扶持就业和脱贫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以解决就业、从业为目的,逐步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廊坊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马百队介绍说:“农村残疾人急需一种技术含量不高、符合农村实际且稳定的就业创收方式,扶持他们从事种养业是最佳选择。”
经过慎重选择,廊坊市决定重点扶持残疾人从事养鹅,去年以来安排市财政资金117万元,从雏鹅繁育、防疫、养殖技术培训到成鹅收购,为残疾人养殖户提供“一条龙”服务与指导,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有一回,鹅有点儿拉稀,头老是缩着,也不吃东西,翅膀都耷拉下来了。技术员上门查看情况,喂了两天药就好了。”安次区落垡镇吴庄村残疾人徐振忠说,有了技术员指导,我们心里就踏实了。
据统计,2015年,廊坊市免费发放雏鹅近9万只,市、县两级重点扶持近900户残疾人家庭,创收达430万元,户均增收3000-6000元左右,为农村残疾人脱贫致富奔小康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