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山区作为临沂市中区,承担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的重任,贡献了全市近1/4的财政收入。但是,拥有4个街道和7个乡镇的兰山区,还有40个年集体经济收入不到5万元的经济薄弱村,扶贫任务艰巨。2013年以来,兰山区持续开展“双强帮带”行动,实施“输血造血”工程,着力提升经济薄弱村增收水平,筑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保障。
双强搭档聚合力,打好帮带“组合拳”。40个区直部门、40个经济强企强村帮带40个经济薄弱村,实行“2+1”双强帮带(即强村+区直部门帮带经济薄弱村或强企+区直部门帮带经济薄弱村),合力帮助经济薄弱村脱贫致富。多元渠道注资金,让“输血”更有力。区委拿出1500万元作为基层组织建设专项经费,随时用于经济薄弱村建设,树立财力向经济薄弱村倾斜的导向,要求区直部门拿出一定资金,用于经济薄弱村帮带;强企帮带资金采取税前列支的方式开展资金支持;镇街道跟进配套部分资金,对经济薄弱村基础服务设施进行专项补助。区政府与威海市商业银行临沂分行开展小微企业“助保贷”项目合作,区政府和银行共同筛选企业组成“小微企业池”,政府提供风险补偿资金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很多经济薄弱村在增收过程中享受到这项服务政策。在经济薄弱村方城镇新星庄,帮带单位区住建局投入20万元,帮带强企兴华包装投入10万元,协助建设600平米的办公场所,改善了办公环境,提升了为民服务基础。结合实际上项目,让“造血”更有效。帮带推进过程中,区里要求帮带单位转变帮带思路,变“一刀切”帮扶为“个性化”帮带,要求每个帮带单位摸透村情,结合区位优势、基础条件、产业特色、发展前景与村“两委”一同确定帮带项目。强村、强企根据资金、人才、管理、产业和发展方式等方面优势,与弱村通过产业联合、资源开发等方式,大力推进项目合作;区直部门发挥组织协调、信息资源、政策职能等优势,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增收项目,最大限度地增加经济效益,保证经济薄弱村集体增收。市区国税局结合汪沟镇解峪子村土地广袤、丘陵地较多、不宜种植粮食作物等特点,流转土地近3000亩,建设海棠种植基地,盘活“四荒”土地近300亩,为村集体年增收近30万元。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第一书记唱主角,把好帮带“方向盘”。区直部门作为帮带单位的一员,选派一名副科级干部挂职经济薄弱村“第一书记”。作为村民眼中的“政府代言人”,第一书记对上负责村情民意分析研判,对下负责政策宣讲、项目协调,名副其实是“帮带戏”的主角。把强班子带队伍作为头等大事抓牢。对班子不健全的抓紧配齐,注重选拔年富力强、热心发展集体经济、思想观念较新、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对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的,择优从镇街中层包村干部中选派。注重发展文化程度较高、能力较强的青年农民、返乡务工人员入党,成立“经商从政的能人队伍、德高望重的老人队伍、孝老爱亲的妇女队伍”,“新三支队伍”积极为经济薄弱村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把定思路做规划作为关键一步抓实。挂职第一书记进驻经济薄弱村,首要任务是明确思路做好规划。在规划确定过程中,帮带单位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全区共确定资源开发型、产业扩展型、项目招引型等三种各具特色的规划类型。比如,第一书记立足汪沟镇王家沟村土地资源丰富的实际,深入调查研究,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党员会、“两委”会、组织外出参观等形式多方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和建议,科学制订帮带增收工作规划,确定了“流转土地调结构、发展农业促增收”的帮带工作思路,成功流转土地2300余亩,招引了昊林百合花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项目,切实找准了集体经济增收的目标、措施和重点任务,夯实了“强村富民促脱贫”的基础。把抓落实强推进作为重要节点抓死。规划立好后,关键在于落实执行。依托“民情日”制度,各经济薄弱村挂职第一书记研究建立了帮扶工作定期例会制度,“民情日”当天,第一书记与强企或强村负责人、村“两委”负责人及时研判帮带难题,能解决的当场拿出措施办法,不能解决的列出日程表,明确完成时限,确保帮带任务月月有进展,年年有成效,同时及时布置下步帮带任务。派出单位把“双强帮带”行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定期听取汇报、调度情况,结合职能优势,加大政策倾斜,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帮助村庄发展。
强企强村齐反哺,送出帮带“大礼包”。企业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帮助,强村发展离不开当地百姓支持,强企强村回馈社会、反哺社会也是应有之义。强企反哺树形象。帮带强企积极发扬公益精神,提升“饮水思源”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帮助经济薄弱村出资金、上项目,积极“输血”、“造血”,通过“双强帮带”行动提升社会形象。作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金锣集团,企业做大不忘驻地百姓,积极投入资金18万元对半程镇沂田庄道路进行绿化美化,同时协调130万元资金对村庄电网进行扩容改造,解决当地村民生产生活实际困难,赢得了当地群众点赞。强村反哺担道义。强村积极帮助后进村,以富强不忘兄弟困、发展不忘手足情的道义担当,把先进发展理念和工作经验传授给经济薄弱村。通过“手把手”传帮带,既扶贫又扶智,积极服务大局,真诚回报社会,真心反哺群众。全区先进典型后园社区帮助李官镇向阳河社区充分借助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构建“社区党委﹢供销社组织﹢合作经济组织”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积极提供大棚建设资金,依托清春合作社,统一农资代购、技术指导、产品代销,分户管理,群众零费用入社。后园社区每年帮助向阳河社区集体增收90万元,每个大棚户增收15万元。目前,农展馆一期工程480亩地正进行土地整理,并与沂蒙红嫂军供公司洽谈合作社供给济南军区蔬菜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