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乌东德公益林: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的绿色答卷

在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乌东德镇,一片绵延420亩的公益林正书写着生态与经济的双重奇迹。随着乌东德水电站坝区长江大保护先行先试项目的落地,曾经的荒山秃岭化作“绿水青山”,更成为百姓增收的“绿色银行”。这一总投资3000万元的生态工程,不仅筑起了守护长江流域的绿色屏障,更探索出一条“生态修复+产业振兴”的可持续发展新路。金沙江下游的乌东

福建省文旅达人研习营福州开讲 专家论道乡村文旅创新路径

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潘家恩教授发表精彩演讲,为现场文旅达人带来乡村文旅创新的深度思考与前沿理念。此次研习营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主办,旨在提升文旅从业者专业素养,探索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潘家恩教授长期深耕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理论实践

福建长汀:机械产业生产忙 全力培育“专精特新”新动能

5月21日,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顺意机械有限公司内,厂区的数控精密机械加工区、焊接装配综合区、自动磨齿机装配车间、锯片加工车间等地机器轰鸣,工人师傅穿梭在生产车间,有的在焊接与热切割作业,有的在数控车床操控机床,大家正在为海内外客户赶制AI智能清边机、新型自动分中圆木多片锯、全自动断料机等机械产品

攸县税务局“民法典+税法”下乡 铺就共同富裕法治之路

税务干部深入乡村一线,开展民法典和税法下乡系列活动,将法治精神与惠民政策送到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注入税收法治动能。攸县税务局开展民法典和税法宣传系列活动“守法经营才能行稳致远!咱们销售加工产品就要按规申报,这和民法典里的‘

十九部委联合发布老龄政策新蓝图:全面激活“银发力量” 构建老有所为支撑体系

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19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 推动实现老有所为的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构建起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顶层设计。这份纲领性文件以2029年和2035年为关键节点,描绘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方案。根据规划,到2029年将全面完成涉老政策法规清理,形成“银龄行动”等志愿服务品牌

克山县开展人才政策进园区专项行动 政企面对面破解引才育才难题

打通人才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近日,克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县工信局、经开区管委会、商务局等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深入工业园区及重点企业开展人才政策宣讲暨发展需求调研活动,以政策赋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在走访过程中,调研组一行与重点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向他们详细了解企业发展前景、科技创新需求、在人才培养等

甘南县:科技赋能春耕生产 智慧农业铺就丰收新图景

记者在甘南镇晓光村水稻种植地块看到,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台四驱高速插秧机来回穿梭,嫩绿的秧苗整齐“列队”扎根沃土,一幅科技助农的春耕画卷徐徐展开。据介绍,现在四驱高速插秧机已成为水田插秧“主力军”。与传统插秧机相比,四驱机型动力更强、抓地力更稳,在深泥脚田块也能灵活作业。“人工插秧

漳州龙海“杨梅经济”链动农文旅 场景创新激活区域经济

日前,“中国旅游日·龙海·全城‘梅’好”主题活动在福建漳州龙海区石码后港古街启动。活动以杨梅为媒,深度融合龙海农业特色与文旅资源,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场集美食品鉴、文化体验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盛会。作为活动主会场,后港古街被装点成一片“梅”香四溢的海洋。

云南省构建财金协同新格局 多元投入机制赋能乡村振兴

近年来,云南省财政厅创新构建"财金联动"协同机制,通过"财政+金融"组合拳推动形成多元投入格局,累计撬动超千亿社会资本服务乡村振兴。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全省财政资金通过四大支柱体系精准发力,实现普惠金融提质、融资担保增效、产业基金扩容和农业保险升级的立体化突破。

宁夏解锁水资源市场密码:全国首笔跨省域水权交易落地,节水增效催生"水银行"新业态

在黄河之滨的宁夏平原,一场颠覆性的水资源革命正在重塑中国西北的用水逻辑。作为全国首个省级用水权改革试点,宁夏通过"以水四定"核心战略,将水资源转化为可交易、能增值的"流动资本",开创性建立水权交易大市场,让每一滴水都迸发出市场价值。确权到户:3600余本水权证激活沉睡资源在吴忠市利通区,高闸镇农民马俊生展示着鲜红的《水资源使用权证书》,上面清晰标注着他家1

滇玉农贸市场盛大开业 打造西山民生新地标​

为周边居民带来便捷、实惠的一站式购物体验。作为西山区重点打造的民生工程,该市场以规范管理、多元业态和惠民承诺,成为激活区域商业活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新名片”。步入滇玉农贸市场,宽敞明亮的空间、清晰划分的果蔬、肉类、水产等功能区令人耳目一新。地面整洁无渍,通风系统有效消除异

第34届哈洽会丨阿勒泰亮相哈洽会“金山银水”绽放产业新姿

180平方米的展区秉持“突出地域主题、产业展示为主、产品展示为辅”的设计理念,以“金山银水”地域特色为核心主题,全方位展示阿勒泰地区的产业优势与特色产品。步入阿勒泰展区,“金山银水”的地域风情扑面而来。展区以旅游产业为先锋,着重展示了其作为“人类滑雪起源地”“中国雪都”的独特魅力。这里地处世界

下都镇:科技赋能非遗团子茶 打造乡村振兴共富样本

连日来,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下都镇团子茶红领共富工坊的制茶车间内,工人们将鲜叶铺开进行晾青,摇青机匀速转动激发茶叶香气,随后经历杀青、揉捻、复炒等工序,车间内茶香四溢。车间内,现代化制茶设备贯穿生产全流程。自动化揉捻机组替代传统手工揉制,既保留茶叶完整度又提升效率。针对闽西多雨气候,车间配置多套智能烘干设备,通过恒温循环技术确保阴雨天气下的茶叶品

长汀河田镇:方寸庭院“生金”记 让小庭院“链”动大产业撬动乡村振兴新图景

日前,福建龙岩长汀县河田镇组织该镇乡村振兴办、脱贫办工作人员,南塘村驻村工作队开展“庭院经济助增收”帮扶行动。当前,带动38户示范户种植金银花2200余株、种植金桔1450余株,向上争取庭院经济补助资金50万元,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机制创新,共建共享激活内生动力。

云南省出台特色农产品保险工作方案 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障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为完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增强地方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云南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云南省加快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将通过优化财政奖补机制、扩大保险覆盖面、提升服务效能等举措,推动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为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外交部助力麻栗坡:小茶叶“变身”富民大产业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是中国三大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区和生物多样性富集的生态绿洲,自然条件优越,这里有着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古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目前全县共有茶叶种植面积3.5万亩,其中古茶树(园)面积2.16万亩,县内最大的连片古茶树茶园面积2000余亩,有百年以上古茶树40余万株。2023年,麻栗坡古树茶纳入“国礼目录”;2024年,

第三届“老山国际春茶节”开幕 华春莹致辞 陈勋儒赵国良王东华等出席

第三届“老山国际春茶节”开幕式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大王岩广场举行,华春莹致辞,陈勋儒、赵国良、王东华等出席。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现场致辞,云南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省政协原副主席、省茶叶流通协会创会会长陈勋儒,州委书记赵国良,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大使王东华等出席开幕式。

云南启动农产品加工业三年行动 瞄准"土特产"打造2.7:1产加比新格局​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近日印发《云南省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通过建设加工园区、引育龙头企业、突破关键技术等七大重点任务,力争到2027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突破2.7:1,为高原特色农业插上现代化翅膀。聚焦"三个头尾" 构建全产业链生态《方案》明确以"粮头食尾""畜头

齐齐哈尔“五一”乐游购聚:解锁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面对假期出游的“人潮焦虑”,越来越多市民选择深耕本地,在熟悉的风光与熟悉的场景中,寻得别样精彩。“近”享风景:家门口的生态文旅盛宴在扎龙生态旅游区,随着放飞员一声令下,数十只丹顶鹤振翅高飞,引得观景台游客掌声雷动。这个假期,齐齐哈

七部门联合发力:重构农业科技体系,剑指世界领先目标

到2035年建成“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实现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跻身世界前列。这份文件被视为中国农业科技领域的“顶层设计2.0”,直指创新资源分散、转化率低、人才短缺等核心痛点,提出八大任务重构农业科技生

禄劝县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绘就农机化发展新画卷

初夏时节,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阵地,禄劝深入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5年全县粮食作物种植目标任务75.25万亩,目前已完成34.37万亩,小麦、大麦、豆类杂粮等小春作物长势喜人,大春种植正全面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