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7月28日银川讯(马兰 李有富 金喜)7月2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0.8%。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宁夏传统能源企业正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加速向新能源领域转型的深刻变革。
政策驱动:千亿级绿电项目落地

根据宁夏发改委《2025年度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方案》,全年计划建设新能源项目2062万千瓦,其中绿电园区项目602万千瓦、保障性光伏项目1460万千瓦,总投资超千亿元。方案明确要求,新能源项目需按不低于20%的比例配置储能设施,连续储能时长4小时以上,并优先在沙戈荒等集中连片区域布局。

与此同时,宁夏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能力达8万吨,燃料电池车辆实现规模化应用,布局加氢站10座以上。在“东数西算”工程推动下,宁夏枢纽数据中心标准机架将达80万架,智算占比超80%,绿电占比100%。
企业转型:从“挖煤”到“种太阳”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的转型颇具代表性。该公司计划2025年建成4座高级智能化煤矿,其余10座达中级标准。通过部署矿鸿系统、5G+工业互联网技术,其采煤工作面已实现自动化操作,单工作面作业人数降至5人,三年累计转岗1152人。更值得关注的是,宁夏煤业联合长庆油田打造的全球最大300万吨CCUS示范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相当于植树2700万棵,成为煤化工与油气田绿色合作的全球首例。

宝丰能源则通过跨省布局加速转型。其在甘肃金塔县投资的100万千瓦风电项目,与当地光伏、储能项目形成互补,推动“风光火储一体化”发展。该公司还参与宁夏首批55家先进级智能工厂认定,其数字化车间已实现生产全流程数据驱动。
技术创新:智能矿山与绿电消纳
宁夏智能化矿山建设成效显著。红柳矿搭载矿鸿系统的综采工作面,通过5G网络实现地面远程采煤;金凤矿应用轨道巡检机器人,将井下变电所巡检效率提升30%。在绿电消纳方面,宁夏电网单日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超56%,创历史新高,成为全国首个日新能源发电量超过统调用电量的省份。
经济生态双赢:转型背后的“宁夏密码”
上半年,宁夏新能源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2.7%,占固定资产投资63%。以金塔县为例,1-4月新能源企业发电量6.5亿千瓦时,产值达1.28亿元,成为县域经济核心引擎。生态效益同样显著:宁夏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浓度降至30.5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0.3%以内。
“宁夏的转型路径证明,传统能源大省可通过政策创新与技术赋能实现‘弯道超车’。”——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表示,“关键在于构建‘政策-企业-技术’协同机制,尤其在CCUS、智能矿山等领域,宁夏已形成可复制的‘双碳’解决方案。”
从“塞上煤城”到“绿色枢纽”,宁夏正以传统能源企业转型为支点,撬动一场涵盖政策、技术、产业的全方位革命。在这场变革中,宁夏不仅为自身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更为中国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了“宁夏样本”。正如宁夏发改委负责人所言:“转型不是终点,而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