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湘茶文化创意产业,路在何方?


千年前的南方茶马古道让湘茶成为“生命之饮”,今天的“一带一路”能否将传奇续写?

面对这个命题,湘茶在发力、在突破。《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力争实现1000亿元的茶业综合产值,并提出了发展湘茶文化创意工程的构想。

近期,由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与民革湖南省委组成联合调研组,围绕“推动湘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展开调研。调研组发现,湘茶企业界对茶文化创意产业尚缺乏整体认识,对完善产业链、保护特色技术、宣传树立品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等方面有着迫切需求。

“创意文化,将为湘茶品牌注入底蕴和新活力。”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主任陈益枝表示。

现状:湘茶文化创意产业势头良好

在“黑茶之乡”安化,“百年木仓”是一个传奇。走进安化县东坪镇酉州已有104年历史的安化第一茶厂,一幢木质建筑格外引人注目。上世纪初,晋商活跃在安化酉州制茶贩茶,苦于无处储存采办的毛茶和成品,于是建了纯木质茶叶仓库,成为目前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木质茶叶仓库。2011年,这一茶叶仓库群被列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谓之“中茶百年木仓”。

因“百年木仓”中的温湿度、丰沛的生香物质和微生物菌种,成为茶品后期发酵的品质保障,造就了利于黑茶醇化的两大黄金环境,因此形成了其品牌独特的制茶工艺。为深度挖掘其文化价值,这里启动了“百年木仓”黑茶项目,还专门打造了“三天两夜百年木仓见证之旅”,吸引游客来安化旅游。

如今,“百年木仓”已成为安化的知名旅游景点,融入到安化县“茶马古道”茶叶生态旅游线路,不仅有效扩大了这一国宝级茶仓的美名及品牌影响力,也顺势传播了黑茶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是湘茶传统文化与旅游文化创意结合发展的一个缩影。调研组发现,湖南近年来在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已有良好开端。

中华茶祖节、中华茶祖神农氏论坛、湖南茶业博览会、中国湖南(益阳)黑茶文化节暨安化黑茶博览会、中国(古丈)茶歌文化节、中国(岳阳)黄茶文化节、茶禅文化节……一系列创意节会,有力地促进了湘茶产业与品牌发展。

据湖南省茶业协会名誉会长曹文成介绍,一大批茶文化园、茶博物馆正在三湘各地兴建,对茶文化的弘扬与继承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目前湖南已建成和在建的茶叶博物馆有12处,其中2012年建成的首个茶文化公益平台——湖南省茶叶博物馆,2年来接待国内外游客10万余人;中国茯茶博物馆,呈现了50年来湘益茯茶发展的历史;即将竣工的白沙溪黑茶文化产业园和筹建中的君山黄茶文化产业园,将展示更丰富的茶文化。

在望城区铜官镇,“湘茶配湘器”正从概念走向实践,形成了湖南茶器研发与产业化基地,改变过去湖南泡茶的器具都是外地产品的局面。

调研组发现,凡是文化创意做得好的企业,都充满了活力,有文化的品牌才最具有生命力。

问题:产业一盘棋局面尚未形成

“与茶产业发达的省份相比,湖南茶叶业界还没有举起‘大力发展茶文化创意产业’的旗帜,我省的茶文化创意产业还大有潜力可挖。”这是调研组在考察福建、江西等省及湖南安化、望城等地的茶产业后的深切感受。

省政协常委、民革省委副主委、湖南大学教授胡望宇说,虽然湘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活动较多,但对其概念的把握还不全面。

“首先,湘茶企业对茶文化的挖掘和利用还远远不够。”胡望宇说,比如炒青绿茶在唐朝发源于常德(以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为证),石门县有一个红茶品牌“泰和合”是百年老字号,这些文化资源都有待挖掘与利用。

胡望宇认为,依照茶文化的内涵,应从与茶相关的物品、精神产品及历史演变等方面来开展茶文化创意产业。如精神产品,有茶的传说故事、茶马古道、茶道思想等,而行为方式有茶叶加工方式、茶俗、茶礼、茶政、茶产业组织方式等。

“缺少引领与统筹,使得难以形成湘茶文化的整体活力。”调研组发现,湖南目前建成和在建的12家茶叶博物馆,各自为政,资源整合度不够,导致出现重复建设、特色不鲜明状况,没有体现全省茶文化产业一盘棋、科学化布局的理念。

“我省目前尚未设立支持茶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也没有出台专门指导茶文化发展的相关政策。”调研组成员李云燕说,与茶业强省相比,湘茶文化创意产业的政府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

对策:从规划和政策上破局

“湖南发展茶文化创意产业正当其时。”曹文成认为,发展茶文化创意产业,应在延伸茶业产业链方面出新招,拓展茶产品系统开发,才能提升茶产业综合效益。

作为中国最大、茶类品种最多的产茶省份,福建近10年来茶产量逐年增长,茶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体现了福建茶业发展的政策成效、地域特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调研组发现,福建省在茶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有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福建出台了省级《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茶文化发展规划》等文件,整体统筹和引领全省茶文化及其创意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 2011 年起,福建省政府每年拨款 1 亿元作为省级创意产业专项资金,扶持创意园区(基地)建设。2016年再次出台《提升现代茶产业发展水平六条措施》,将茶文化旅游列为福建十大文化旅游精品之一。

“湖南目前太需要一部省级‘十三五’茶文化发展规划,给湖南茶文化发展绘制一幅蓝图,制定目标,注入动力。”曹文成建议,尽快由省委、省政府引导成立湖南茶文化创意产业协会,集结各涉茶职能部门、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尽早制定此规划。

调研组建议,发展湘茶创意产业,应打造一批茶文化底蕴深厚、湘茶文化特色突出的名品、名园、名市、名仓、名器、名馆。

以湖南黑茶为例,应重点打造好“安化黑茶”这块区域公共品牌,同时重点扶持2-3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安化黑茶品牌,鼓励龙头企业品牌间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

“湖南在打造名茶器具上大有可为。”望城区政协委员、区经信局副局长李玲认为,湖南已有醴陵陶瓷、望城铜官陶窑、安化冰积岩等资源,企业要以湘茶文化为基础,充分开展饮茶器具及湘牌茶馆用品的创意研发。

“江南茶仓把茶叶的科学储存、茶文化体验、茶叶销售(O2O、互联网+)、茶叶的货币化等方面融为一体,从根本上解决了卖茶难的问题。”湖南商学院副教授唐婧认为,这一模式尤其适合湖南黑茶产业借鉴发展。

调研组还建议,对已具备一定规模的茶文化产业园予以大力扶持,提升茶文化氛围,升级改造成省级茶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


【责任编辑:孙晓曼】

住建部部长倪虹:四维发力,擘画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11月21日,安徽芜湖——在全国城市更新工作推进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掷地有声地指出:“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行动,必须从规划、资金、运营、治理四方面精准发力,因地制宜探索创新路径,以‘绣花功夫’激活城市存量价值。”这场由住建部主导的全国性会议,为“十五五”期间城市更新行动定下基调,释放出以存量变革引领增量突破的强烈信号。规划引领:从“体

益阳市多措并举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锚定目标任务,压实各方责任,统筹抓好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移动污染源和扬尘污染防治、黑臭水体和畜禽粪污治理等各项工作,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方面,益阳市通过引进新型农机、推广秸秆还田和综

广东茂名“农文旅体+”激活县域经济

荔枝林变身体育赛场,废弃矿坑成网红民宿,罗非鱼游上文旅餐桌,茂名正以一场深刻的产业融合革命唤醒县域经济新动能。在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一场别开生面的篮球赛在万亩荔枝林边开打。全省21支“村BA”冠军队在此上演巅峰对决,吸引数万游客驻足观看。赛场外,荔枝冰淇淋、罗非鱼烧烤等特色小吃供不应求,柏桥服务区开业首月吸引超143万人次游客,形成“高速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吉林黑土地崛起“绿色粮仓”,亩均增收500元的生态密码

秸秆覆盖的土地宛若一层厚被,稻蟹共生的水田里鱼儿游动,这些绿色生产场景正成为吉林粮食增产的新奥秘。今年秋收时节,吉林省产粮区的农民们迎来了一场丰收。在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里,玉米收割机在覆盖着秸秆的土地上穿梭。种粮大户杨青魁抓起一把黑土用力一攥,土壤松软油润:“有了这层‘秸秆被’,土壤能多蓄水40毫米,相当于额外下了一场透雨。”吉林保护性耕作面

河北省启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建设

发布河北省制造业人才需求目录和民营企业人才需求目录,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力促就业专场招聘活动,并签署京津冀共建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雄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协议。为加快促进高质量充分

“小巨人”企业激增至1.76万家!我国中小企业总量突破6000万,创新能力跃居全球前列

工业和信息化部11月14日最新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从不足4万家猛增至14万家以上,“小巨人”企业从5000余家突破至1.76万家,中小企业总量超6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9%,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规模爆发式增长,产业链支撑作用凸显“十四五”期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增长超350%,“小巨人”企业增幅达252%。超六成“小巨

「农垦享购」亮相第22届农产品交易会——“科技成果转化+线上线下智慧服务”助力健康中国

2025年10月17日至19日,第22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天津举办。农垦享购作为聚焦银发群体的营养滋补品团购超市受邀,在中国农垦展区系统展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线上线下智慧服务”双轮驱动的创新模式。展会期间,农垦享购展位备受全国农产品采购商的关注,所展现的实践路径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黑龙江“十五五”规划蓝图揭晓:锚定“五转变一迈进”战略 部署十二项振兴任务

擘画未来五年高质量振兴发展路径。作为黑龙江重振雄风关键期的战略指引,该《建议》以“五转变一迈进”为核心战略框架,系统部署十二项重点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提供行动纲领。《建议》创新提出“五个转变”发展路径:推动发展方式从资源驱动向创新引领转变、产业层级

邵东药膳香溢廉桥:以膳为媒 共探中医药产业新未来

一批遵循古法、原汁原味的传统经典药膳,还有融合现代创意、契合多元口味的新式养生佳肴供嘉宾、现场观众参观品鉴。玉竹三丝、玉竹黄精坛香肉、玉竹西芹炒虾仁,一道道廉桥玉竹为食材的膳食色香味俱全

福建低空经济:山海联动创新局 产业融合绘新篇

以“应用需求牵引、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生态共赢”为核心理念,在低空经济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成为全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据福建省发改委最新数据,全省低空经济产业链已集聚企业703家,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15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千亿大关。政策先行筑牢发展根基福建在全国率先构建“1+N”政策体系,以《福建省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为统领,福州、厦门、漳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调整,全免进入倒计时!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护航下狂飙十余年后,即将迎来首个重大的财税政策转折点。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三部门近日联合公告,明确2026年至2027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技术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从目前的全部免征调整为减半征收,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

标准化引领新产业,四方面发力助推新型工业化

标准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石,也是全球产业竞争的话语权。在上海举行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上,工信部明确了强化标准引领的四大发力点。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标准化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日前于上海举行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上表示。未来工信部将紧密围绕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重点从四个方面主动发力,进一步强化标准的基础性

全球产业革命激荡中的中国破局之道

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在全球化深刻调整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交织的历史性关口,世界经济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文立足国际经济格局重构的时代背景,系统剖析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实质内核,揭示新兴经济体面临的转型挑战,重点阐述中国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重构全球产业价值链的破局路径。一、全球产业变革的时代特征与战略博弈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转型调整期,国际经

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启幕:共筑蓝色经济新未来

11月6日,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在福建省厦门市开幕。本届海洋周以“打造蓝色发展新动能 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汇聚了全球海洋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及企业精英,共同探讨海洋治理、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新路径。高层领导致辞 共绘海洋发展蓝图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魏晓奎,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以及联合国粮食

硬制造、软服务双轮驱动!天津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孕育新动能

以创新为翼、以融合为舵,孕育出一批新业态、新模式与新路径,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据天津市统计局最新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2%,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速分别达21.8%和14.4%,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中试平台激活创新链,科技成果加速“变现”在天津滨海新区,中石

全球首发潮涌!第八届进博会开幕引爆行业新风向

461项创新成果集中亮相,低空经济、AI医疗成焦点。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本届进博会以“开放、创新、合作”为主题,汇聚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4108家境外企业集中展示461项全球首发、中国首展的创新产品与技术,展览面积超43万平方米,规模再创历史新

醴陵双骄登榜全国百强 陶瓷花炮铸就产业金名片

近年来,醴陵通过瓷博会、花炮博览会等国际平台提升品牌影响力,创新"捡瓷器玩烟花"文旅场景,推动"陶瓷+烟花+文旅"深度融合。两大传统产业不仅成为城市核心名片,更通过产业与旅游的双向赋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大科技助力小茶果 攸县油茶香飘世界

10月26日,在油茶林最动人的丰收时节,第二届湖南省油茶节在攸县拉开盛大序幕,全国136户企业齐聚一堂,现场签约总金额达3.51亿元,攸县红土地孕育了800余年的“小油果”,在科技的助力下,正走向世界的大舞台。第二届湖南省油茶节开幕式现场“全国每10株油苗就有7株产自攸县。”现在的攸县油茶苗凭借其果皮薄、果实大、出籽率高的特点牢牢占据全国市场的70%。攸县税务局成立专项

上海试点“标地营造”土地开发新模式,复兴岛大吴淞率先启动

黄浦江畔,一场关于土地开发模式的深刻变革正在上海悄然展开,而复兴岛将成为这场变革的首要试验田。记者近日从“上海标地营造专家咨询会”上获悉,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率先推出了土地储备改革创新机制——“标地营造”,将在试点片区探索系统构建动态匹配、跨周期平衡、持续增值的城市建设运营新模式。这一改革将彻底改变以往局限于“通、平”要求的土地交付标准,转向更注重规划引领、空

德州市启动“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计划”,3年培育300家规上标杆企业

营业收入、创新能力、数字化转型等多维度指标,成为德州市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的导航图。近日,德州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并启动“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计划”,同时创新建立“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重点培育库”。根据这一计划,德州将在三年内推动至少300家小微工业企业升级为质量领先、效益突出的规上标杆企业。该计划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将入库企业科学划分为“启航期”“成长期”“跃升期”三个梯队,通过线上培训、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