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去库存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其中让农民购房去库存的观点引发了激烈碰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化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今年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二是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在上述三项工作中,前两项与楼市去库存密切相关,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纷纷就此出谋划策,一个比较典型的观点是希望通过政策引导农民进城买房或租房。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去库存的根本在三线、四线城市,建议暂时由政府的某个基金将房子买下来,租给农民住,使房子先用起来,不要空置。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的观点很明确,他认为不能指望农民工当“接盘侠”。他表示,保守计算一套房子总费用为50万元,如果平均一个农民工家庭两个人工作,家庭年收入约为5万元,房价收入比达到10倍。30%的首付,也要拿出3年的全部家庭收入,如果考虑税费和装修等费用,负担会更大。显然,要让农民工在城市买房或租房,政府必须给予巨额补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今年要抓好的一项工作就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项工作的推进涉及户籍制度改革、城镇落户条件以及住房问题,只有建立健全的“人地钱”挂钩政策,才会吸引农民进城做市民。
在去年12月份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鼓励农民进城买房”被正式提出,通过农民工市民化来扩大有效住房需求。国家发改委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中也指出:“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的住房制度改革,合理降低交易成本,鼓励农民工在中小城市购房,落实好首次购房优惠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