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讯 记者 渐飞 通讯员 明进 何兢]人生如酒,酒如人生。甘美清冽的竹酒系二次“发酵”而成。而李华良的创业之路,也经过了“二次发酵”!
传统印象中,酿酒一般都是用酒缸作容器,而利用鲜活的竹子作容器,将酒“种”在竹节里“二次发酵”却是很少见的。在咸宁市通城县大坪乡药姑山的一片竹林里,湖北药姑山生态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华良正在“酿造传奇”。

严守质量,产品致胜。
回咸宁开发竹酒时,他从事的建筑事业如日中天。他说,看着漫山遍野的竹子,看着勤扒苦作的父老乡亲,就想做点事情……
2010年前,李华良干建筑,攫取第一桶金。按说是衣食无忧,稳稳当当。然而,身处异乡,却总是梦回家乡,最终难挡竹林和故土的“诱惑”。他毅然回到湖北咸宁通城药姑山,开发楠竹酿竹酒。
李华良在药姑山下大坪乡长大。药姑山是瑶文化的发源地,村里老人讲,祖辈上山采药时,曾见瑶族乡亲从竹中取酒,有时还一起分享。竹酒的醇厚甘甜,令人难忘。
岁月酿造了故事,而李华良决定酿造竹酒。他寻访了药姑山上七十岁以上老人,请讲述关于竹酒的点点滴滴,一一记录下来。
李华良拿出积蓄,承包了一片竹林,开始为酿竹酒作准备。竹已成林,细节了熟于心。李华良用最好的纯谷酒和注射器,注酒入竹,而后耐心等待竹酒佳酿天成。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佳酿还没品尝到,却发现竹子开始溃烂、竹叶开始枯萎……
总结经验、教训,他投入更多财力和精力,扛着铺盖卷搬到竹林间住下。他手抚竹叶,眼观竹叶成色和形态变化……他敲竹干,注酒体……夜深人静,他独自坐在账篷里满怀希冀。

品尝竹酒,甘冽清香。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他说,“其实我也知道,没有必要我一直在林间守着,但是对成功的期盼,让我魂不守舍,不愿意离开。”
有时,失败并非成功之母,而是另外一次失败的起点。竹酒依旧没有如愿到来。
两次失败,李华良几近分文不名。亲友劝他重返驾轻路熟的建筑行业。而他,像竹子那样一路向上。
2013年,李华良成功了。敲开竹子,金黄的酒液流淌出来,他高兴得哭了。很快,第一批样酒诞生。李华良四处奔波,筹集资金、扩大竹林面积,确立品牌定位与包装设计……2014年底,第一批竹酒正式推向市场,受到各方欢迎。以致于原本平凡的楠竹,也因竹酒畅销,而身价看涨。这,直接带动当地百姓致富增收。
被命名为“楠竹仙酒”的竹酒,以药姑山海拔1200米的原始竹林为容器,注入高粱原浆酒,经过活体青竹内发酵并继续成长……竹酒饱吸天然竹汁、竹叶多糖、竹叶黄酮、竹叶抗氧化物、硒、锌、铁、钙、镁、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等活性成份,从而让酒的香味与竹内竹衣、竹膜自然融合。这样酿就的竹酒清奇浓郁、色泽淡雅、口感柔和、香味纯正,尤其难得的是,它不含重金属和甲醛,富含抗衰老的竹叶黄酮。如今,在咸宁市林业局的支持下,李华良还专门建设酒体研发基地。
李华良召开品酒大会,吸引来自北京、广东、河北、武汉和香港等地100多位爱酒人士前来品鉴。目前,咸宁“楠竹仙酒”已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线,未来还将向京东、苏宁等其他平台延伸,借此让楠竹仙酒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他说:“竹酒不比其他酿酒行业,能当即收效,基酒在竹体内的酝酿成长需要长时间的沉淀。我们要保证品质,只做原生态的竹酒。”
“只做原生态的良心酒”、坚持产品质量第一,这是李华良办企业的理念。他承诺,要用最好品质的产品奉献给鄂南人民,造福更多父老乡亲。目前,竹酒市场也面临诸多竞争,如何以差异化竞争独占鳌头?这是李华良瞄准未来的课题……纵观其创业路,真可谓“酒是二次发酵香”,人生创业百次失败二次“发酵”才有味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