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讯 记者 陶海青】“世用汽车志不在当‘隐形冠军’,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3-5年内,成为行业的‘显性冠军’。但请给我们一点时间,因为造车真的比想象的要难得多。”

这是世用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吕行健自信满满地说过一番话。
吕行健勾画蓝图、与时俱进,其殷殷话语似昨日还在耳畔回响,一个将惊艳汽车业的“中国故事”,正悄然萌动,徐徐开启------
这正如以智能化为代表的信息产业突飞猛进背后,一批深藏不露的行业“隐形冠军”正在浮出水面。在笔者看来,刚刚诞生不久的世用汽车,已具有“隐形冠军”的风范,扎实、冷静、务实、理性、专注、执着,目标远大,定位明确,战略极具前瞻性的远见。
微型电动汽车是产品方向
世用汽车S1(别号“小蜜蜂”)是一款微型智能纯锂电电动汽车,适用于城市短途日常工作与生活需要,时速可达100公里以上,续航旅程150-180公里,售价5-8万元,预计将是一款高性价比的实用型电动汽车。世用汽车S1已于去年9月18日亮相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吕行健表示,世用汽车秉持适用、实用的哲学理念,充分考虑中国现实的环境,力争摆脱对充电桩和政府补贴的依赖,真正做到让老百姓喜欢开,又买得起。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3%至50.7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同比增长65.1%至40.9万辆,位列世界第一。
可见,电动汽车在中国发展迅速。但吕行健强调:“我们与其他电动汽车制造商走的路子不同,许多厂家都忽视了或者没有意识到微型电动汽车的发展。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研发和投资微型电动汽车,我们相信,目前的技术和市场条件下,微型电动汽车才适销对路的产品方向。”
卓越的团队成就伟大的公司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人才日益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便是人才竞争,特别是对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领域。可以说,人才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能否落地的关键。吕行健清楚知道人才的核心价值,不余遗力,积极延揽各方人才。
陈全世是世用汽车的首席顾问,公开资料显示,陈全世是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他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包括特种汽车(包括沙漠车)设计研究开发、汽车车身结构设计与研究和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研究,并承担国家“863”电动汽车专项中“燃料电池城市客车整车技术研究”课题。
吕行健说:“陈全世教授堪称‘中国电动汽车第一人’,我非常感恩陈全世教授,因为他改变了我一个错误的思路。世用一开始想做‘铅酸电池+换电模式’,因为铅酸电池可以接近100%回收,且相对锂电成本较低,而换电模式则可以解决充电时间长的问题。但陈全世教授告诉我:凭借他几十年的经验,世用汽车不要做换电,因为换电需要有一个公司来做,而且电池有一个稳定性原则,随着车的经常使用,电池的损耗不同,由此导致换电时,新旧电池之间的价值平衡点很难处理,这将给世用汽车带来很多麻烦。至于铅酸电池,随着锂电的成本不断下降,价格优势已不明显,且因为比能量差,没有竞争力。我果断听从了陈全世教授的建议。”

韩晗是世用汽车的设计总监,他毕业于天津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系,是著名工业设计师,曾获得德国汉诺威工业设计大奖、世界工业设计奥斯卡奖、IF大奖,多次获得中国红星奖。
韩晗被吕行健认为是一个天才设计师,韩晗说:“我给世用汽车做设计,是为了设计一款爆款车,而不是拿奖,因为我已经拿过几乎所有的国际国内大奖。”
但韩晗之前没有设计过车。对此,吕行健说:“这正是他的优势,因为他可以不受任何经验束缚,设计出一款任何人都没有见过的车。”
韩晗做到了,他给世用汽车设计的电动汽车,其外形如同一个太空舱,即使发生碰撞,车门被撞碎了,但人在里面也很安全,其原理是用一个工程结构将车主和乘客保护好。

吕行健坦言:“我在大学当过老师,做过学术研究,习惯于尊重知识、尊重专业。在公司内部,意见不同时,首先尊重专业,其次才是尊重职位。我并不看重短期利益,看重短期利益就会牺牲公司未来。我更看重的是改变世界,赚钱只是顺带的事情。只要把规模快速做大,把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不断降低,还能赚不到钱吗?”
在吕行健看来,一流的企业吸引优秀的人才,卓越的团队才能成就伟大的企业。追求卓越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境界。世用汽车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向这个目标努力。
自主研发,走了一条最艰难的路
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这是一条最艰难的路。因为需要长期的大量资金投入,还有彷徨、失败、以及无数个不眠之夜。
因为没有前例可以模仿,所以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这条路通往何方?
对此,吕行健引用了鲁迅《故乡》的一句话作为回答: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0年前,吕行健所在的投行公司在深圳科技园的职工宿舍与华为总部是邻居。当时的华为还是一家不太知名的科技公司,但华为办公楼的大门从来不关闭,办公主楼的灯几乎24小时永远都是亮着的。吕行健对此非常惊讶,之后获悉华为员工的40%以上都是研究生,他们满怀激情地工作着,每个人干着三个人的工作拿着两个人的工资,收入与投行高管相近,经过深入了解之后,吕行健当时就预言,华为将早晚将成为行业的老大和伟大的公司。

世用汽车(武安)产业科技园鸟瞰图

数据显示,一直以来,华为每年的研发投入都超过销售额的10%。华为有一张骄人的成绩单:2016年销售收入5200亿元,同比增长32%。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16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显示,华为以83.58亿欧元(608亿元)研发投入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八,华为的研发投入甚至超过苹果公司。

上述几个了不起的数字是吕行健经常提到的,吕行健说:“我已经为华为鼓掌了20年,而华为将让我骄傲一辈子!华为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任正非和乔布斯一样,一直是我的事业楷模。想当初,华为即使在没钱的情况下,也敢大手笔投资研发。世用汽车将高度重视研发,世用汽车研究院的设立已接近完成,未来,世用汽车每年将投大量资金用于研发与技术创新,我可以肯定的讲,我们将会是同行中投资研发最高的企业之一。未来5-10年,世用汽车将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