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东莞讯 记者黄春兰 通讯员沈双】产值近5000亿元人民币的广东塑化业,如何从规模扩张平稳过渡到技术引领?东莞又将以怎样的商业模式创新,迈入国内塑料行业产业链最上游?
4月19日,由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简称“加博会”)组委会、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主办,广东省塑料工业协会、东莞盟大集团、深圳新材料在线联合承办的“2018中国塑化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曁产销对接交流会”在莞举办,来自国内业界、商业、学界、金融界等200多位人士“论剑”塑料行业的走势与大势,共推塑化行业高质量发展。
原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院长廖正品;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会长郑垲;广东省塑料工业协会会长符岸及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慧、盟大集团总裁李实等参加会议。

广东塑化业前景广阔 东莞新材料产业将被激活
“谁掌握了材料,谁就掌握了未来。”前不久,材料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正式在东莞揭牌。出席仪式的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原副院长、中子科学城规划建设总顾问王恩哥给出了如是判断。
这一语,揭示了新材料产业在未来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塑化新材料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塑料,又称之为工业大米。”广东省塑料工业协会会长符岸给出了粤式回答,他以广东为例说,广东是全国最重要的塑料工业省份。2017年广东塑料制品产值总量4976亿元,占全国约五分之一以上;利润总额占全国比重超过五分之一;产品出口交货值已连续多年占全国40%以上;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资产总额占全国比重超五分之一。
一系列数据充分表明,广东塑化业发展前景广阔。与会专家认为,未来几年,包括东莞在内的广东新材料产业的高速成长将被激活,进入迅速发展的状态。而塑化产业对于东莞这样一个制造业发达的城市而言,无疑是重要发展方向。
高科技新环保材料成新宠
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塑化产业同质化严重,不论是成品生产企业还是原料生产企业,产能明显过剩。
从传统塑料贸易成功转型到产业链服务的盟大集团总裁、大易有塑创始人李实深有感触的说,早些年的经营模式,已过了盈利期。
“只有靠高技术含量、新型环保的材料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拼得一席地位。”李实认为,未来塑料行业发展趋势属于高环保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材料。
这一席谈,获得了业界广泛认可。长期从事塑料成型加工、高分子改性与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循环再利用研究的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何慧表示,未来功能化、轻量化、生态化、微型化是塑料新材料发展趋势和方向,概况起来就是高性能、功能化及绿色环保。
用大数据建立行业信用体系
纵观当前整个塑化行业,不只是需要技术的创新,也需要商业模式的创新。
仅仅两年多时间,由盟大集团自主开发的大易有塑塑化产业价值链生态服务平台累计贸易额就突破了400亿元人民币,不仅证明了塑化市场的广阔前景,更证明市场对这一商业模式的高度认可。
李实表示,价值链生态服务平台,应该是一个包含推动产业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更高效地链接与流通的服务系统,同时为企业提供仓储物流、产业链金融服务、代理进出口、智能采销等产业链配套服务。
“大易有塑平台正在以在线贸易的数据打造行业信用体系,将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助力推动整个塑料行业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李实表示,大易有塑正在推动产业价值链智能化、社会化、生态化发展,预计2020年可实现上千亿贸易规模。
花絮:加博会上脑洞大开的塑料“黑科技”
撕不烂的衣服、用刀都划不破的皮包、遇水即可溶解的塑料袋……这些产品,不是电影里的特效,而是出现在第十届加博会塑化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的展品。


记者来到盟大集团的展台(F5-F7)前,看到了一个叫“聚乙烯醇”的环保塑料袋。据盟大集团合作伙伴、技术顾问,高级工程师彭先彧介绍,这款海洋环境友好型塑胶,用于包装领域,被废弃后不产生海洋漂浮垃圾,被海洋动物误食后也不导致动物死亡,并在海洋环境中逐渐降解和消失,不遗留任何有害物质;还有一类是植物保护型塑胶,同样用于包装领域,被废弃和填埋后不影响植物在环境中的生长。
面对严峻的环保形势,环保科技创新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这次参展的盟大集团战略合作客户——东莞市基烁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研发的用于高铁锂电池材料“基烁”拿到权威认证,填补了国内空白。
该公司总经理王勇介绍,这款属于塑胶改性新材料,应用方面从高铁动力系统蓄电池模组到机车内部件等全覆盖,耐酸碱,耐腐蚀,高抗冲,低烟,低毒,低热释放量,在阻燃材料中属于最高级别,目前属于国家第一个,也是唯一家可以供应此种材料的新材料企业。“目前越来越多的机车配套厂家也陆续来洽谈合作,我们的生产量持续增长,相信在未来,随着机车对材料的要求更高标准,高精尖技术的新材料将大有可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