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青历经多年, 研制出了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IDO抑制剂,这种新药靶、新机制的药物社会、经济效益前景广阔。
在2016年3月15日,复旦大学与美国HUYA(沪亚)公司在上海达成协议,以6500万美元的价格,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DO抑制剂,有偿许可给美国HUYA公司。
医药界行业对于IDO 抑制剂药物的市场前景颇为看好,多家国外知名药企均宣布要加入IDO抑制剂的研发竞争。美国New link Genetics公司与美国Incyte公司研发的相关化合物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而复大教授杨青带头研发的新型IDO抑制剂,已经申请了国内专利和PCT国际专利,有望成为第三个进入临床实验研究的IDO抑制剂。
据悉,该IDO抑制剂在在国外临床试验结果取得优效,不久将在欧盟、美国、日本成功上市;年销售额达到不同的目标后,美国HUYA公司向复旦大学支付累计不超过6500万美金(约合人民币4.2亿元)的各项里程碑付款。
创新药物研发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中国新药研发出来之后审批手续较漫长,并且要通过招标才能够进入医院,企业对于开发自主创新药的积极性不高。
据查阅资料显示,欧美国家在创新药研究领域一直领先,国内向国外输出专利的案例不多。
复大以为6500万美金转售的研发成果和企业的合作,给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树立了很好的范本。
随着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推出,国内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始加大了自主研发创新药物的投入。
【责任编辑:赵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