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年系列报道之云南篇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云南昆明讯 特派记者申成勇报道】1978年,中国对外开放的钟声响起。自此,中国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今天世界经济的领跑者。同样,中国云南省也在40年中摆脱了贫穷,成为了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七彩云南。

尽管云贵高原南北蜿蜒的横断山脉和奔腾的江河不利于贸易的开展,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云南就与中南半岛及南亚地区发展了贸易联系。自先秦荆楚、巴蜀经由南中通往南亚、中南半岛的对外贸易通道,进一步把云南同外部世界联系在一起,这条被称为西南“丝绸之路”的商道开通,成为云南对外贸易悠久历史的佐证。

一直以来,云南对外贸易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过,出口品种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却仍然没有摆脱品种偏少,体量偏小的问题。1978年,中国敲响了改革开放的钟声,云南外贸也迎来了真正的春天。1978年,云南省实现进出口额1.04亿美元。其中,出口6948万美元,进口3472万美元。2017年,云南省实现进出口额1578.7亿元,同比增长19.9%。其中,出口772.1亿元,同比增长1.5%;进口806.6亿元,同比增长45%。2018年上半年,云南省实现进出口额935.9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出口357.2亿元,同比增长20%;进口578.7亿元,同比增长91.5%。

远眺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然而,云南外贸的巨变还不仅仅是规模。自2004年外经贸部取消外贸经营权审批,改为备案登记后,云南外贸发展出现了井喷之势,许许多多中小企业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外贸经营主体迅速壮大,从国营贸易公司一枝独秀变成众花齐放,私营企业逐步成为外贸的主力军。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云南省登记备案的外贸企业达到16480家。贸易伙伴更趋多元,贸易伙伴拓展大至230个国家和地区。

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云南出口产品初步实现由资源型产品为主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变,磷化工产品、机电产品、农产品出口持续增长,有色金属出口持续下滑。近年来,高科技、生态农业成云南发展的方向。2017年,农产品出口成为了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并且呈稳定增长态势,达到41.9亿美元,占该省出口商品总额约40%。进口持续保持稳定较快增长,进口商品金额超过了出口。金属矿砂,咖啡、大豆等农产品进口快速增长,成为拉动云南外贸进口增长的主要动力。

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走进西双版纳
近年来,云南省紧紧围绕云南省委省政府对利用外资的重要部署,聚焦重点产业,实施精准招商,力推重大项目引进落地,积极落实外资优惠政策,着力改善营商环境,努力提高项目合同转化率及资金到位率,利用外资工作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
据商务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云南省新批外资项目215个,同比增长60.45%;实际利用外资9.63亿美元,同比增长11.1%,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0家。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云南省实际利用外资增速排名全国第三。这个数字表明,云南利用外资工作跑出了加速度。

精准扶贫使云南当地的茶农过上了幸福小康生活
一直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工作。聚焦云南8大重点发展产业、“绿色食品、绿色能源、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实施精准招商。力推重大项目引进落地,提高了项目合同转化率及资金到位率。先后出台了《云南省加强重点产业招商引资工作若干措施的意见》《云南省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全省利用外资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有关外资的政策措施。

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省对外承包工程事业顺势而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激烈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持续发展。截至2017年年底,云南省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87亿美元,签订合同额169亿美元,项目涉及亚洲、非洲、南美洲的30多个国家,项目集中在房建、基础设施、电力合作、电站建设等领域。业务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主体结构形成多样化融合,市场结构呈现多元化格局。

云南迪庆香格里拉新貌
2005年至2015年,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125亿美元,10年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翻了10倍,年均增幅达2位数。对外承包工程市场从最开始的周边国家向非洲、南美洲发展,遍布20多个国家。对外承包工程经营方式从最初单纯的劳务分包、土建分包、施工总承包,发展到EPC总承包、带资总承包,进而到以BOT及其衍生方式发展,企业承揽项目的能力有所提升。期间,云南省企业承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项目:瑞丽江一级水电站项目、老挝万象东昌酒店项目、援柬埔寨政府办公大楼、赤道几内亚体育学院项目。

摩梭人的母亲湖——泸沽湖
云南与“一带一路”沿线10个国家完成营业额4.15亿美元,同比增10%,占同期总额的44%;新签合同额3.7亿美元,同比下降43%,占同期总额40%。
电子商务发力赶超,2017年,云南省电子商务保持较快发展态势。该省实现网络交易额2041.49亿元,网络零售额538.5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9.69%和54.54%,网络零售额在全国的排名较2016年有所上升。云南省网商总数接近30万家,其中9成为流通、生产、服务等应用型商家。

游客在丽江玉龙雪山拍照留念
云南省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稳步推进。与阿里巴巴集团的合作进入快车道。截至2017年底,阿里巴巴集团在云南签约农村淘宝业务县域31个,已开业县域27个,覆盖了近3000个行政村,实现了农特产品上行交易、物流快递包裹收发量连续3年增长超过40%。淘宝网“特色中国”在云南开设了13个地方馆,开馆规模位居西部第一。
有序推进苏宁线上线下营销网络建设。目前,苏宁在云南开设60家直营店,开展了线上商户落地活动,为腾冲、姚安、牟定等地开设了中华特色馆网上交易平台。与京东集团合作,着重布局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京东在云南开设9个州市农特产馆,53个县级农村电商服务中心、84家京东帮服务店,覆盖全省4250个行政村,覆盖人群3300万人。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的起点上,云南将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未来,云南将突出两大抓手,实施三大战略。两大抓手:一是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框架内的三大经济走廊建设,积极参与构建区域合作机制,加强资本引进、互联互通、市场对接,深度开展资本、经贸和产业合作。深化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等国内合作,提升省际合作水平。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
二是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双向开放重要门户的作用,提升服务内陆走向南亚东南亚的能力和水平,开创对内对外开放新局面,构建沿边开放新高地,形成对南亚东南亚辐射的腹地经济支撑。
三大战略:一是“开放强省”。以各类开放型园区为载体,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努力将云南打造成为经济高度开放、贸易高度自由、投资高度便利、金融高度创新、监管高效安全的开放先导区,做到与周边信息共享、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实现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强大支撑。

鸟瞰昆明市夜景
二是“流通活省”。顺应我国经济由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的历史性转变,以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促进消费增长升级为核心任务,强化创新驱动、改革驱动,协同推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
三是“市场兴省”。统筹省内市场体系建设和国际市场开拓,以口岸为节点,实现省内市场规则与国际经贸规则相对接,充分发挥两个市场互促共荣的一体化作用,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进一步提升市场深度和广度,引导市场由单一交易功能向物流、会展、电商、跨境电商、金融服务等多功能集成发展,初步形成贯通省内和周边国家的价值链和大市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40年改革开放,40年铸就辉煌。在新的起点上,云南将整装蓄势再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