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综合】记者从2018年制造强省政策宣讲暨包河区“四送一服”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大会获悉,近年来,合肥包河区不断强化“四送一服”,聚力“优环境、育主体、促双创、创品牌、搭平台、强服务”,持续推进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截止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1.34万户,民营经济占区GDP比重超过40%、纳税贡献率超过60%、就业贡献率超过75%,民营经济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力量。
据了解,在《人民日报》公布的2018年度全国百强区评价中,包河区囊括综合实力、投资潜力、新型城镇化质量、科技创新、绿色发展5个百强,综合实力是挺进全国第45强。此外,前三季度,在合肥市政府考核的主要经济指标中,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全部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项指标,实现全市城区总量、增幅“双第一”。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千亿元,成为安徽首个“千亿城区”,财政收入将突破200亿元,增幅超过20%。

为持续推进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包河区加强民营企业融资服务,加大民营企业贷款规模和比重力度,今年推介市优质小微企业72家,组织小微企业申报市贷款贴息政策补助项目资金,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推进“燕之坊食品、安达创展、长龙电气”等民营企业开展上市培育,合肥常青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3月24日成功上市,成为包河第一家上市民营企业。
同时,创新服务民营企业模式,拓展服务功能,建成包河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政策、金融、人才、创业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服务。“线下”已引入社会化服务组织42户,为企业提供工商注册、法律咨询、项目申报、融资担保等17类、150多项服务,“线上”平台已与合肥市 “1+13+X”枢纽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形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目前全区建成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0户(其中,今年新增国家级1户),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户数的46.7%,拥有市级品牌示范企业18户。此外,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启动“企业上云”工作,建成 “数字化车间”30个。发展数字经济,列入市级大数据企业6户;实施“小升规”培育,推介市级优质小微企业75户,共有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2户。

合肥市包河区区长李命山表示,包河区始终坚持把全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作为推进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着力打造“店小二”式的全程代办、“清单”式的全程减负,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给各类市场主体吃上“定心丸”,“愉快”成为包河区政务服务的金字招牌。
今年,该区结合产业引进和企业实际发展需要,出台了《包河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 “含金量”和“精准度”进一步提高,预计全年将兑现产业扶持资金2.7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