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讯】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潮涌起,浙江人引领风气之先、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舞弄经济大潮,凭借吃苦耐劳的浙商精神并运用先进的经营理念与技术,积极创办实业,成为新一代浙商!如今的浔商是否充分体现了浙商精神?改革开放给了浔商们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委宣传部的支持下,记者采访团带你走进南浔,感受南浔的发展与辉煌——

一座城市,一个产业,是创新、更是共赢。
一段历史,一程飞跃,是传承、更是发展。
南浔小功率电动机的生产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经过改革开放浪潮的催动,南浔电机产业从势孤力薄、蹒跚学步的“跟随者”,逐步成为扬帆激浪、一往无前的“驱动者”,成为南浔一大特色块状经济。
一路迎风破浪,一路摸爬滚打,南浔电机产业从势孤力薄、蹒跚学步的跟随者,逐步成为扬帆激浪、一往无前的驱动者。
2018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南浔新龙电机有限公司业绩斐然,继续在电机出口市场中领跑。今年已经实现营业收入1.5亿余元,同比增长25%,业绩持续保持高速增长。11月,企业自主改进的半自动化流水线正高速运转出货速度比原先快了4倍,而工作时间却缩短了近1倍。品质的提升使欧美及东南亚市场出口销量逐年增长,客户消费体验反馈也越来越好。
注入了科技和创新的新鲜血液,越来越多像新龙电机一样的南浔本土老牌电机企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游刃有余。今年10月,南浔区正式出台《南浔区电动机国家级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培育创建实施方案》,计划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先进标准为引领、技术创新为支撑,推动全区电机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
掘金智造,踏浪前行风正劲

作为南浔电机行业较早的试水者,新龙电机凭借多年的积累,形成了从模具、加工到成品的“一条龙”生产模式。在企业的数字化生产车间,一批特种烘干电机设备正整装待发,即将被送往意大利的首都罗马。企业研发中心主任蔡庆州告诉记者,这批特种烘干电机设备是企业自主研发的明星产品之一,具有运行稳定、能耗低、寿命长等优点。
日历翻回2007年,谢静娟刚刚从父亲谢乐顺手中接过企业管理的担子,面对传统电机产品性能低、品种少等问题,她大胆实施品牌、性能、销售三大升级战略,聚焦小型电机的研发和生产。通过高效的技改投入、大胆的工艺改进,大幅提高了有效导体长度和线圈总长之间的比率,企业生产出的(洗衣机)小型电机,成功获得了市场高质口碑,也实现了年均营收增长超30%的“蝶变”。
新龙电机掘金智造的背后,是南浔电机产业在供应链、产品研发、生产定制、市场开拓等各环节重塑优化的一个精彩缩影。
无独有偶,湖州伟康电机有限公司正全力赶制韩国LG公司的30万台电机订单。新投入运行的无刷直流变频电机项目,年生产能力达100万台,每年可新增产值3亿元。企业负责人徐新康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把信心与实力的眼光放在南浔电机产业上,以草根经济特有的顽强和韧劲,逐步以创新要素集聚推动生产变革。
如今,南浔电机企业已有71家,相关零配件企业约390余家,拥有管状电机、洗衣机电机、空调电机等8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其中,洗衣机用小功率电机的市场占有量已超全国市场的60%,产品远销欧洲、美洲等地区,特种小功率电机被列入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2017年,南浔电机产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80多亿元,出口交货比近70%。
从制造到智造,改革开放40年来,无人工厂、云制造、物联网、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技术,已经在南浔电机制造企业中蔚然成风,电机产业以开放的心态拥抱这个崭新的时代。
驱动裂变,击水扬帆再跨越

浙江洪波科技注重科技创新,15年前就在全市率先创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成立34年来,企业团队一直努力从工匠精神和科研角度出发,通过与上海电线电缆研究所、上海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参与起草国家标准拟定20余项,完成了“电机纳米线材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高难度项目。
多维度打造智能化生产体系是南浔电机企业的共同特征。近年来,洪波科技每年都大手笔实施节能技改和“机器换人”,减少用工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大幅提高产品质量,企业产值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在洪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侧,一块占地40亩的数字化工厂项目即将启动建设。项目落成后,企业将引入世界领先的漆包线自动生产装备。届时,工作人员只需动动鼠标,就可完成后期生产操作,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能大幅提高。
南浔电机企业的竞争不是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如何抢占智造高地, 同规模的电机企业都专注于技术创新。湖州太平微特电机有限公司的施文美,是企业研发力量的骨干。25年前,她是一名基层电机嵌线工,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把漆包线嵌入铁器。不同于其他人,施文美经常在下班之后,请教前辈查阅资料,不断尝试嵌线的技巧与方法。如今,施文美率领的技术团队,帮助企业先后研发了8大系列近600多种电机产品,多项产品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和国家创新基金项目。
除了培养本土人才,南浔区诸多电机企业向科研院所、高校“借智”,共建共享科研资源,一大批电机产业领域的高技术人才纷纷来到南浔,许多中小企业由此尝到技改甜头。
“电机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根本的出路在科技,而科技的本质就是人才。”区发改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依靠品质创新和人才培养,当初“草根”起步的电机产业,正成为南浔的新名片。
强势发力,加速挺进百亿级
海外征战多年,南洋电机有限公司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2003年至2018年,海外销售量从30万台增长到了900万台。技术和信誉的双重保证,让南洋电机逐渐成为三星、海尔、东芝等众多全球一线品牌的固定搭档。目前,南洋电机还与印尼、菲律宾、泰国、越南等30多个国家的洗衣机一线品牌成为合作伙伴。南洋电机的前身是南浔兴马电机厂,20多年来,在沈恩明的带领下企业一直注重自主创新,每年斥资3000多万元用于科技研发。
作为洗衣机的心脏,越球电机有限公司的新产品塑封滚筒变频洗衣机电动机一经推出,便获得松下集团百万台订单。邵明元带领着越球电机组建了一支强劲的研发团队,在经历厂房搬迁、产能扩张、产品研发等一系列大动作后,企业与松下、三洋、夏普等电器“大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试水”跨国贸易,把好搭档发展成好伙伴,进一步巩固和抢滩国际市场,做大企业“蛋糕”。
没有优质就没有优效,智能和效率的提升,为产品质量与市场开拓打开了新空间。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型,从制造向智造的升级,南浔电机产业正在为“中国制造2025”勇探新路。而企业主动优化产品,离不开政府“有形之手”的引导。电机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南浔区及时调整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产业基金,引导企业开展“技术革命”。
“从刚开始发挥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优势,再到承接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出口红利,改革开放以来,南浔电机产业的高附加值特征正不断显现。”区电动机国家级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培育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大量合作项目“引进来”,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走出去”。下一步,南浔区电机产业向总产值突破100亿元的目标进军。(本文摄影/沈勇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