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讯】2018年12月29日,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产业融合启动发布会与中国民族品牌商品城上线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是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产业融合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产融委)饯行“一乡一品”国家产业促进计划,推动民族品牌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一次盛会。此次大会经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批准,由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产业融合工作委员会主办。第十二届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艾平、原中纪委驻国家民委纪检组组长、国家民委党组成员李小满、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民族品牌发展公益基金主任鲁克、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会员与机构服务部部长蔡丽娜等出席大会,相关各界领导、企业家、媒体等近200人参加。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会长蓝军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会长蓝军专门为大会发来贺信。他在贺信中表示: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产融委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中国民族企业在品牌成长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在整合资源、产业融合、环境优化、规划制定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方面发挥作用,服务会员企业,为中国民族企业品牌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产业融合工作委员会主任姚西致辞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产业融合工作委员会主任姚西首先致辞。她在致辞中表示,随着中国民族品牌商品城的上线,未来需要大家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同时为推动民族品牌发展,助力“一乡一”品国家战略,配合民贸会未来五年工作规划进一步坚持立足会员服务,创新增值服务模式,发挥产融委跨行业、跨领域、跨所有制、跨国界的优势,为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繁荣民族经济,打造中国民族品牌,为中国民族品牌走向世界凝心聚力,砥砺前行。我们产业融合工作委员会将不负使命,不忘初心,重在担当,一如既往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产业融合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远演讲
会上,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产业融合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远对产融委的宗旨、服务内容、优势、合作方式等做了介绍。李远表示,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产融委是在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的领导下,专门为响应和配合国家“一乡一品”的战略部署而成立的工作委员会,旨在协助中国民族企业解决成长中的难题,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涉足的服务内容大多是中国民族品牌建设的深水区部分,也是最具难度和挑战的部分。产业融合工作委员会将充分发挥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强大的国家政策作为支撑,以及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独一无二的资源整合能力,主动引进市场化运营的管理机制,以民族大义的价值观,协调整合广大社会精英组织和各界人才的参与。产业融合工作委员会还将协同国内外优秀的互联网、金融、教育、传媒、文化、企事业组织、渠道商等行业精英,一同打造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品牌战略成长与发展功能性服务平台。另外,平台将保持长期性、系统性、持续性、国际性、开放性的态度,把为企业解决品牌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第一要务,助力国家“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早日实现。

中国民族品牌商品城上线揭牌仪式
作为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中国民族品牌商品城上线发布会同期举行。第十二届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艾平、原中纪委驻国家民委纪检组组长、国家民委党组成员李小满、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民族品牌发展公益基金主任鲁克、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产业融合工作委员会主任姚西、国采零点投资有限公司总裁迟俭、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副会长姚勇、南昌进贤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胡俊峰等为其揭牌。
承德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此发来贺信,中国书法家协会注册高级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佩瑄书画院名誉院长、北京老舍研究会会员宋少稀为此赠画。

中国民族品牌商品城运营副总监李海艳 演讲
中国民族品牌商品城运营副总监李海艳介绍了商品城的定位、功能、未来发展目标等。李海艳还表示,中国民族品牌商品城的上线,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了解民族品牌商品的全新渠道,也为区域间的贸易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这意味着中国的优质民族品牌商品将通过商品城传递到千家万户乃至全世界。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产业融合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达特福集团执行总裁任向东演讲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产业融合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达特福集团执行总裁任向东分享的主题是《品牌出口形势简析及服务体系搭建介绍》。任向东强调,中国产品在出口前,首先从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穿上专利和知识产权铠甲,才能在出海后抵御击打。比如,深圳有一家公司电器生产商。在产品问世前,他们花费1000多万元进行专利和保护。这对国内很多企业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是不愿意做的。但是之后,市场上只有这一家的产品,其他的产品想与他们竞争,根本做不了。因为一出来就侵权了。产融委可以在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帮助中国民族企业做很多工作。

《中国民族品牌现状与发展》高峰论坛
本次发布会还举办了《中国民族品牌现状与发展》高峰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徐希燕、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产业融合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远、NewMedia新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 COO田晴、山西三晋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阎奕妃、大连凯洋世界海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洋发言并进行交流。
徐希燕认为,中国民族品牌商品在国际舞台上流通乏力。以制造业为例,中国民族品牌企业拥有独到的先天优势、优质的原材料资源、相对较低的人工成本和场地成本等等,但对外出口时,在国际贸易平台往往在流通方面比较乏力。究其缘由是,第一,这些企业的商品没有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很多企业急功近利、孤注一掷,商品生产出来后急于销售,不重视商品的文化沉淀;第二,商品的功能设计、美观设计等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第三,如何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如何给商品赋能等等,这些导致中国民族品牌商品在国际舞台流通乏力的主要原因。
李远则特别提出,企业在商品流通存在的问题是多方原因造成的,除了产品本身的品质,包装,技术含量,渠道选择、营销模式设计,品牌推广方式的科学选择等问题外,还存在顶层设计、产品闭环、产品文化及背后的故事的开发等深层次问题,也就是说影响企业商品流通的阻碍因素是全方位的,需要产融委配合企业完成系统性的调整完善才能产生更明显的效果,这些需求与产融委的服务地位一致。李远还认为,中国民族品牌企业缺失战略方向的规划,导致在商品输出时渠道不准确,推广无法形成营销闭环,商品生命力周期短。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是企业能否生存以及发展壮大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企业在初创期不制定3年至5年的战略规划,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就可能造成方向错误,而方向错误也就造成了企业商品输出的方向偏航。例如,企业在向消费者植入商品时,时间是非常短暂的,所以在植入时要珍惜每一次机会,而很多企业往往在向消费者植入商品时并没有植入商品的价值观,所以,企业制定战略规划和确定清晰的商品定位,对于企业的发展,打造企业自身品牌是非常重要的。
在田晴看来,中国市场上,关于企业商品的输出,向消费者植入商品时,不仅局限于传统广告与点对点沟通的方式进行商品输出。在自媒体为主流推广渠道的时代,企业对于输出商品,以及自身品牌的输出都是多元化的,比如,动画和视频的植入,以及服务传播类的有声APP——喜马拉雅听、得道等。田晴举例说,有一家主营保健品的企业,就是利用保健专业知识的输出,通过服务传播类APP进行传播,寻找到目标群体客户,达成商品植入消费者的精准化,实现了销售业绩增长。
阎奕妃和魏洋则通过徐希燕、李远、田晴提出的论点,结合企业自身品牌发展与建设进行分享,其中阎奕妃提出,企业在做品牌建设与输出时,除了重视企业的战略规划、商品的市场精准定位以及品牌商品的文化沉淀与建设外,也应该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应与现代化科技相结合,提高商品生命力。


随后,会员单位授牌、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式、赞助商品牌故事、产品介绍等也同期举办、
据介绍,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会长助理蓝素端、国采零点投资有限公司总裁迟俭、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副会长姚勇、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军工文化》杂志主编姚远、南昌进贤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胡俊峰、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综合检测中心部长副研究员陈伟、中国CFCC房车露营联盟总会长修学军、上海腾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方区总经理曹斐、中国书法家协会注册高级教师宋少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存、黑科(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瑞、大连凯洋世界海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洋、上海京点投资有限公司(京料理)总经理陈建刚、深圳佰优购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总裁潘欢、世膏堂(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有河、人民电器总经理王松川、福瑞达医药集团康妆大道财务总监王海俊、世界华人工商业联合会吕君周、丹溪酒业董事长助理孙长国等参加大会。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产业融合工作委员会的核心领导也集体亮相。他们是:主任姚西,常务副主任李远,副主任米国良、翟洪涛、翁士喜,副秘书长邱麒玮、刘志宏、姚俐、李迪、姚冰。
与会专家认为,此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产业融合工作委员会在服务民族企业实体经济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方法、深度和广度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