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 见习记者郝翊唯】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以乡村文化为出发点,通过保存乡村本土文化,提升乡村文化含量,推广乡村特色,拉动乡村经济增长,以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在该区大兴镇、孔坪乡各个村落,记者感受到热心乡土文化对产业经济振兴的助力。
热心乡村文化建设的村民
雨城区大兴镇龙溪村村民余志均热心本土文化推广,为此,余志均同志建立图书室,营造乡村文化氛围;热心乡村公益,给父老乡亲送去精神食粮。他不仅把自己的家打造成了图书室供留守儿童使用,还联合雨城区大兴镇前进小学打造基层文化院坝,把自己收藏的字画、书籍陈列在学校,供当地人欣赏、借阅。
2015 年,余志均在自己的家乡雨城区大兴镇龙溪村创办了书香龙溪文化艺术服务中心,利用这一平台,他一方面提供工作岗位,帮助经济条件不好的大学生和当地困难户;另一方面,带领志愿者服务更多的人。
不仅如此,他创办的精艺堂文化交流基地,承办了书画作品展。

他将个人收藏的50 余幅作品进行现场义卖,将筹集的善款捐助给社会各个慈善机构,在灾后重建期间,余志均的足迹更是遍布于各个乡镇,为灾区的人民送去温暖和爱心。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增添村民的精神食粮,改变农村文化现状。
农旅融合发展“三步曲”
雨城区孔坪乡柏香村以挖掘文化、树立特色、释放红利,奏响农旅融合发展“三步曲”。
在雅安,群山环绕、鸟语花香是生态乡村的标配,柏香村村民认识到,要吸引人,就要挖掘出根植于本土的文化,打造有故事的乡村,让当地旅游多一份特色。

挖掘本土文化 打造诗意乡村
该村以“诗意柏香”为主题进行建设:结合当地流传的传说,打造了迎送客牌坊、栖凤园、皇后亭、舍得园、归心园等10 余个景观点;根据村里文化,创作了乡村宣传歌曲;营建了柏香村农耕文化陈列室,展出了柏香村上世纪60 年代至90 年代的农耕用具、老照片等。” 正如该村第一书记魏华刚说的:“把口头流传的故事,变成实实在在的景点,既能完善柏香村的旅游形态,又能突出柏香村的特色。

增加土特产辨识度 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按照增加土特产辨识度的思路,柏香村不少村民通过名称等增加自家土特产辨识度,例如曹家泉水醪糟、、柏香泉水鸡和柏香青玉猪等。“随着来柏香村的游客逐渐增多,这些产品让游客记住了柏香村,助力了柏香村旅游发展。”村书记魏华刚说。
释放旅游发展红利 吸引村民返乡创业
如今,柏香村旅游产业的建设,使得柏香村的知名度逐渐提高,周边旅游的发展壮大,也激发了村民返乡创业的热情。
曹正琼是返乡创业者之一,按她的话说,村里长出来的东西,将带来无限的财富。她用当地山泉水制作的泉水醪糟,在市区市场一天可以卖300 元,制作的传统豆瓣也很受欢迎。如今曹正琼已经把老房子改了,申请的卫生许可证也下来了,明年准备投入资金做好土特产文章。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雨城区“美丽乡村”的建设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而本土文化的大力推广也为乡村经济振兴战略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